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北大才女的财富神话

作者:张 宣




  一个荣获“北京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女人,一个荣获2004年度亚州最具时尚魅力的女人,不是模特和影视明星,却是一位成功的创业女性。她曾以3年时间创造了赚钱1000万元的财富神话;她从2000多名经销商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被第一个授予宝马代理权。
  依然充满青春活力的李莹,高挑的个儿,一袭黑色裙衫,飘逸而潇洒。作为跨入新世纪的优秀女性创业者、宝马车的代理商,李莹却并不像一个老板,倒像是青联组织里的某个负责人,热情、活泼、风风火火。当你透过秀丽的外表,深入接触到她的内心世界,你定然会感到,她是一个不一般的女性,一个有头脑、有思想、有追求的女性,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女性。
  
  勇敢的抉择
  
  提起北大东语系日语专业的学生李莹,学校里无人不知。她被称为北大的校花,学习成绩好,人又长得漂亮,在学校话剧社、歌舞团是十分活跃的角色,朗诵获得过一等奖,连续5年出任校级文艺演出主持人。
  在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李莹前程似锦,等待她的是铺满鲜花和阳光的大道。这样的估量一点没有错。1992年毕业时,3个美好的机会和前景降临到她头上:外交部门、研究单位和日资企业。但是她——否定了。“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要的是跟别的女孩子不一样的生活。”她不想因外事纪律的限制而影响她对德籍男友的追随;她不要研究单位清贫的生活;她也不愿意在日资企业受寄人篱下的制约。她想的是:“有那么一天,拥有一笔财富,无需看旁人眼色,买喜欢的衣服,去想去的地方,自主决定情感的施与受……”要如此的自由自在,最理想的职业便是经商,李莹下定决心,纵身一跃——真的“下海”了。
  其实,李莹早已下海了,不过那时多少有点闹着玩儿似的。在大学期间,她就与男友周松波租了一间小办公室,成立贸易代理公司,做过一些生意。而今,可不一样了,选择什么职业和工作将决定她今后一生。好强的个性和执著的追求使她放弃了学校的分配,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开始创业时资金不足,恰巧在北大留学读经济学博士的男友寒假回德国,结识了医疗器械公司的老板和卷烟公司的总经理,李莹就做他们的代理商。她一人既当经理,又管财务,还是仓库保管员。她对医疗器械和烟草一无所知,看厚厚的医疗器械说明书像看天书,对两个行业的人际关系也是两眼一抹黑。她请人将说明书翻译成汉语,然后就硬着头皮跑医院,护士、医生、专家、主任都找,他们都是她的老师。协和医院的专家指点她:“心血管系统的医疗器械,阜外医院最需要。”她跑到阜外,中心主任看完资料说:“你们行业竞争激烈,来找我们的人很多,但我很欣赏你的率真和热情。给你提个建议吧,3月份北京有个会,全国心脏外科150多位专家出席,你不妨去参加。”李莹在这次会上认识了许多医疗器械专家,销售的大门也由此打开了。
  做的第一笔生意使她终生难忘。1992年的一个冬夜,某医院急需一批心脏手术用的插管,虽然价值只有1600元,却是公司开张后的一笔“大单”。她顾不得天寒地冻,披上大衣,要了一辆“面的”,赶到医院匆匆把设备箱搬上楼。验收完,等着医院,催了又催,费尽周折,才挣了几百元钱。但心里却特别高兴。“回想起来,那时真的很辛苦,但比现在挣几百万还高兴。”
  
  美丽的神话
  
  像学游泳一样,在商场做生意开始的时候往往只能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聪明的李莹进步很快,别人折腾来折腾去才弄懂的事情,她很快就明白了。随着客户的增多和销售渠道的拓展,喜欢织梦的李莹在22岁时为自己定下了挣100万元人民币的目标。当时,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是一般人想也不敢想的。
  凭借得天独厚的中德贸易环境,1993年,李莹为处境困难的扬子冰箱厂引进西门子冰箱的生产技术和2亿美元外资,成立博西扬合资公司,盘活了数10亿元的国有资产。又帮助红塔集团引进德国先进的卷烟纸技术,几年后建立起一家目前国内最大的卷烟纸合资企业。虽然这些生意还是中介性质的,但促成的项目金额比过去上了一个大台阶。李莹的生意有了突破性进展。
  其后,李莹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了进口二手车买卖的商机。当时国家有规定,1994年4月前进口二手豪华轿车是免税的,利润丰厚,国内客户很青睐这种轿车。于是,李莹从德国进口了二手宝马和奔驰。这项生意一时很红火,因为别人没意识到,竞争对手少,往往车还没到港口就卖完了。
  商海中机会不少,有人能抓住,有人抓不住。1997年4月,建筑业的塑钢窗型材项目开始招标,涉及金额达几千万美元,当年5月1日截止投标。李莹得到这个信息时,正准备和她的丈夫去度假。强烈的直觉和经验告诉她,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她在国外生活过,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许多领域和国外10年前的模式很相似。10年前,在德国几乎所有人家装修房屋都用塑钢型材。她判断,在中国,这种新型材料的出现一定能风靡全国。于是,李莹和丈夫紧张地忙碌了3天,准备了详细材料,成功地替投资商拿下了这个项目。
  跳跃式的发展使李莹经商的领域很快涉及医疗设备、卷烟、酿酒、汽车贸易等多个行业,在短短的3年间,已积累了千万财富,远远超越了自己设定的100万元的目标,创造了一个财富神话。李莹越来越令人刮目相看了。
  
  希望的彼岸
  
  在二手进口车的买卖中,李莹渐渐发现,若想在国内长期做汽车行业,就得拥有自己的品牌。经过一番努力,她申请到了奥迪和保时捷的代理权,并成立了百得利公司。品牌在市场竞争中逐渐显现了优势和威力,名牌车受到顾客青睐,销售旺盛,生意兴隆。李莹也从门外汉成了销售的行家里手。
  2003年下半年,宝马公司决定在中国市场拓展服务网络,挑选代理商。李莹做出了大胆的决策:参与竞争。这在常人看来似乎很难理解,因为这需要承担风险和牺牲。百得利公司当时经营的范围涉及信息产业、汽车业、商业、房地产业的投资管理与投资咨询,年赢利上千万元。为争取宝马的代理权,李莹放弃了百得利,把它卖给家族中其他人去经营。每月租金达几十万元的4000平方米汽车展厅也空置了半年,以候审查和回复。李莹大有孤注一掷、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当时有2000多个经销商参与竞争。这是一场硬碰硬的综合实力的较量。没有足够的储备资金和银行存款证明,没有地段好的够水平的展厅,没有对宝马品牌的深刻理解和一整套胜人一筹的营销策略,在竞争中是难以取胜的。恰恰在这些方面,李莹显示了优势。李莹身上独特的自信个性和文化气质得到了宝马公司的认可。在其后的考察中,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寸土寸金的店址得到对方的赞赏。这使最终如愿以偿的6家经销商中,李莹的“盈之宝”脱颖而出,第一个获得授权,并于2004年4月17日在京开业。
  如果单从挣钱的角度去掂量,是无法理解李莹的选择的。但是,李莹喜欢宝马这个她心目中的最佳品牌。同时,不仅仅是喜欢车本身,她更看重的是宝马经销商身份的标签和它所创造的社交平台。她视现在和今后拥有宝马车的高级白领、金领和社会名流为将来做其他事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她要将这种人际资源与整个华商集团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升华,从而成为宝马在中国的最佳代理商。
  在李莹的主持下,“盈之宝”的服务是一流的,百问不厌、一站式服务、售后高质量的维修等等,别人做到的,他们做好了。“盈之宝”的独特之处是不仅体现了“顾客是上帝”,而且体现了“顾客是朋友”。“盈之宝”成立的宝马俱乐部经常组织各种文化交流和联谊活动,为宝马车主们搭建了一个沟通的平台。尤其是成立高尔夫球队,每月组织高尔夫球赛,更受车主们的欢迎。这些活动,李莹是不挣钱而要赔钱的,但是她由此结交了许多朋友。良好的口碑,朋友间相互推荐,形成了“盈之宝”的滚雪球效应。别小看,这里面隐藏着深层次的盈利之道呢。
  “盈之宝”开张之时正值中国汽车市场低迷,宝马的销售也不理想,经努力抗击“寒流”,2004年维持了盈亏平衡。今年汽车市场回暖,“盈之宝”人气急升,宝马的销售一季比一季旺。在全国45家宝马经销商中,“盈之宝”规模较小,但销售额却始终名列前茅。在包括北京、天津、东北、华北的北区销售片,连续3个月个人销售前10名中,“盈之宝”占了5名。刚成立1年的“盈之宝”是北京地区首家通过宝马全球质量认证体系的公司,又获“全国最具美誉度汽车经销商”称号,是宝马代理商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在做好品牌的同时,李莹以超常的投资胆魄做大她的“蛋糕”。“盈之宝”新店望京店——15000平方米的亚洲地区最大规模之一的宝马品牌四位一体专营服务中心,正在紧锣密鼓的兴建中,总投资超过1亿元人民币,预计2006年初可投入使用。可以预见,届时“盈之宝”必将如虎添翼,在汽车销售领域的辽阔天空中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