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Q出财富 赚个钵满

作者:清 水




  QQ是一种网络聊天工具,自它诞生起,这个方便快捷的聊天工具便迅速风靡全球,成为现代人们交流的一种时髦工具。可是你知道吗?这个神奇的玩意除了聊天,它还有另外的妙用。如今,温州市的一个小伙子通过妙用QQ,在全国首先使用QQ经营粥铺,居然一夜之间便让深陷绝境的小店起死回生,一年时间,他不仅赚个钵满盆满,因此迅速改变命运。他是如何利用QQ让小店起死回生的?又是怎样让这个时髦的玩意Q出财富的呢?
  
  屡屡受挫穷小子偷师学艺开粥铺
  
  陈晨今年28岁,是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初中毕业后,由于受大多温州商人的影响,他没有选择继续读书,而是踏上了一条艰难的谋生之路。
  1992年,陈晨应聘到一家电子厂工作,在这里,他被工厂指派推销电子产品,收入则与销售业绩挂钩。陈晨背着生产样品,往来于各个城市,想方设法进行推销。可是,他磨破嘴皮,跑遍了半个中国,销售业绩却很不理想。苦苦奔波了一年,他既没挣到钱又常遭人奚落。此后,他在外打了3年零工,好不容易积攒了一笔钱后,便于1998年春在家门口开了家副食店。
  陈晨的副食店很小,生意还算过得去,不过,在店里坐守了两年,他觉得卖些油盐酱醋实在没出息,于是开始寻思转行做些有趣的生意。一天,他在街头看见有人兜售魔术玩具,而且注意到这种玩具很受青年人喜欢。他转念一想,温州现在没有智力玩具专卖店,自己何不转行去经营这项生意呢?主意打定,他随即变卖了小店的货物,于2000年夏开了家智力玩具店。或许是温州首家智力玩具店的原因,小店开张后,他的生意居然出奇得好,货物经常卖断档。不过,这样的生意仅仅持续了半年,后来,由于玩具店不断增多,加上这些玩具已不再新鲜,魔术玩具风靡一时过后,他的生意逐渐走向下坡。
  经过8年的颠簸,陈晨懵懵懂懂地撞了一圈后,终于意识到,自己颠来倒去地做生意却始终没有选对经营方向。究竟经营什么才有持续的生命力呢?经过考察,陈晨发现了温州一个巨大的市场没人介入。那时,他在广州进货时曾经目睹广东粥铺的生意十分红火。当时,他品尝了一碗“皮蛋瘦肉粥”,觉得味道奇好,余味绵长。心里就想,广东人连一碗普通的粥都能做到极致,如果这种粥铺在温州落户,当地人会不会喜欢呢?
  温州街头商铺林立,而唯一没有粥铺,这种风格独特的民间小食,投资不大,售价又低,陈晨意识到,只要自己率先在温州开出粥铺,就一定有钱赚。但是,开店煲粥必须会烹制,陈晨请不起厨师,更不懂其制作方法,为了掌握煲粥的诀窍,2002年秋,他毅然关闭了小店,前往广州学艺。
  陈晨到了广州,前后找了多家粥铺,但他一提出学艺的要求,人家就把他拒之门外。最后,没有办法,他干脆应聘到一家粥铺打起杂来。白天,他在店里跑堂、洗碗、打扫卫生,晚上,他则趁厨师忙得不可开支时,趁机给他们递调料、送工具。有时,为了讨厨师的喜欢,他还送一些香烟和家里带来的土特产。时间一长,每当厨师忙不过来时,他们就会大喊他过来帮忙,而陈晨很快也堂而皇之地给厨师打起了下手。 从那时起,陈晨一边工作一边默记煲粥的操作要领。慢慢地,他就掌握了如何煲粥,如何配料,如何把握时间和火候等。2003年8月,陈晨在广州偷师学艺一年,返回温州,并开始筹备开办粥铺的事。
  可是,偷师学艺毕竟没有实践,因此,陈晨还不敢贸然上阵,粥铺没开张,他就先在家里做起了煮粥的实验。当他动手操作,才真正知晓了这种看似简单却颇有讲究的活儿是那般难。那段时间,他一连在家煮了十几天粥,每次一熬就是一大锅。但遗憾的是,他煞费苦心熬的粥,不是太稠就是太稀,要不就是配料没有人味……搞得一家人只能天天陪着他喝粥。家里人喝不完,他还得四处张罗朋友,请他们到家里来帮忙一起喝。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原来,陈晨煮粥时只注意了用时和火的大小,而忽视了水的用法。因为按照程序操作,熬粥时水要一次加足,一气煮成,这样才能达到粥的稠稀均匀,米水交融的效果。而另一方面,他煮粥时用的配料体积过大,没有进行刀工处理就下锅与米同煮了,因此,粥煮好了却难以入味。
  知道了问题出在何处,这之后,陈晨便上街买来了一些相关书籍在家研究,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实践,他终于掌握了煮粥的窍门,于是开始张罗开店的事情。
  
  妙用QQ让他起死回生
  
  2003年9月4日,陈晨经过一番筹备,便在温州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时代广场附近,以3000元月租,租了一个门面,开出了“财神记”粥店。陈晨乐观地认为,自己的粥铺地处闹市中心,又紧挨着大型商场,加上粥铺又为市里首开,因此,他认为,简单方便的小食一定能够吸引众多的顾客。
  粥铺开张头一天,陈晨从凌晨2点一直熬粥到清晨6点钟,好不容易做出各种花样粥,可营业整整一天,他只卖出了十几碗粥。开始,陈晨还觉得这是人们不知道粥铺的缘故,心想,慢慢就会好的。可是一晃过了半个月,他的生意依然清淡,店堂里常常只有寥寥的几个外地食客。
  这样下去怎么行呢?陈晨向进餐的人征求意见,结果一问才知,原来自己只顾照搬粤粥的风味,而忽视了当地人的口味。因为,广东人喝粥一般味道较浓,偏重调味,而温州人口味则以清淡为主。另外,为了节省费用,他煮粥时使用的器皿也不规范,以致煮出的粥,味道既不够地道,也没体现出粥的应有风味。
  找出经营不佳的原因,陈晨便购置了一批砂锅等用具,以后再煮粥,他就剔除了广东人常用的特制酱等配料,并根据当地人的口味,在清淡的基础上加了些甜品。这样,经过细心改造,他熬出的粥就体现出江浙风味,这下受到了顾客的欢迎,生意有了转机。
  陈晨的生意虽然有转机了,但他毕竟做的是小本生意,来的食客不是宵夜的,就是酒后来调剂胃口的,而另一方面,由于他将粥的价格卖得很低,每碗仅售价4元钱,因此,劳神费力的他忙碌了一个月,最后一算账,小店的收入竟然连租金都付不起。
  一天夜晚,他在QQ上与一位网友聊天时,对方获知了他的身份,忽然问他:能不能送碗粥过去?与陈晨聊天的这位网友是温州市一家服装公司的雇员,由于当天加班和下雨的缘故,他获知陈晨是个粥铺的老板后,突然打起了他的主意,要他送碗粥来垫垫肚子。
  生意清淡,正愁没顾客时却有生意找上门,陈晨认为,送碗粥虽然麻烦,一来一去地也不赚钱,但他还是十分高兴地告诉对方,自己很乐意为他服务。挂断QQ,陈晨迅速热了一碗粥,打好包后就骑着自行车往对方的公司赶去。一句聊天话,那位网友也并没抱希望,但是,当陈晨转眼之间就端着粥,冒雨来到他眼前时,他还是被感动了,并坚持一定要付给陈晨双份的钱。陈晨的到来也引起了公司其他人的注意,见他送来的粥十分地道,有几个人也随即向他提出了送餐的请求。没想,他这一送,自此便与这家公司里很多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