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眺望”歌星赚了200万

作者:唐新勇




  望远镜跟着演唱会卖得奇火
  
  今年29岁的张军武是河北省承德市人。1995年,他高中毕业后来到北京打工,1998年7月,一个朋友找到他,想和他合伙做点小生意。那个朋友投资了8万元钱,在北京西城区摄影器材中心租了个档口,主要批发和零售望远镜,兼营放大镜和照相机。因为张军武当时没有多少积蓄,便主要负责销售。
  望远镜店开张后,生意一直比较清淡。张军武除了每月进一两次货以外,就每天从早到晚待在店里,守着店里的微型电视打发时间。1999年11月,他终于将那8万元成本收回来了。可这时,朋友却嫌收益太慢,决定终止合作。他连本带利将钱还给朋友后,就身无分文了。虽然这一年半来,他等于“赚”了个店铺,但朋友的退出让他心里非常恐慌:万一亏本了怎么办?
  那是张军武一生中最难熬的日子。一部望远镜的进价,大都在成百上千元;由于没有流动资金,他只能用卖旧货的钱来进新货,可是旧货的销售速度远远赶不上新货的变化速度。过去,有朋友的资金支持,多少还有些利润,但现在,他因为无法及时更换“新鲜血液”,所以店铺的经营一天比一天惨淡,只能勉强保本。张军武意识到,这样下去只有死路一条。面对满店卖不出去的望远镜,他决定走出去推销!
  1999年年底,张军武请妹妹到自己店里帮忙,然后自己背着包,大街小巷地去推销产品。他发现,这样主动出击,确实比在店里“守株待兔”的效果好一些。许多年轻人都喜欢新鲜、好玩的东西,往往对送上门来的望远镜很感兴趣。可因为望远镜价格不菲,购买的人还是不多。
  2000年1月,经常看电视的张军武发现中央电视台创立了一个叫做“同一首歌”的新栏目。这年春节期间,他和妹妹一起收看了第一辑“同一首歌”——“相聚2000年大型歌会”。看着看着,妹妹突然感慨道:“这个演出场地可真大!那些坐在后面的观众肯定看不清舞台上的明星。哥,如果你到‘同一首歌’现场去推销望远镜,绝对好卖!”妹妹的一句玩笑话竟让张军武精神一振:“对呀!这真是一个好办法!”有了这个想法后,他从此就开始关注“同一首歌”节目了。
  2000年6月初,张军武从《北京晚报》上得知,第二辑“同一首歌”大型歌会将于6月30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推出。看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改变了以往的推销路线,专门绕着工人体育馆一带以及学校和公司集中的地方兜售望远镜。见到貌似白领的人,他都会主动上前问一句:“看‘同一首歌’吗?买只望远镜吧,看得清楚些!”他惊喜地发现,这个办法还真管用,望远镜的销售量比过去大大提高了,尤其是在演唱会当天,他竟在工人体育馆门口卖出了87只望远镜!那个月,他总共卖了200多只望远镜,足足赚了四五千元!
  平时在店里很难卖出的望远镜,跟着演唱会竟能卖得如此出奇的火爆!张军武由此发现,并不是人们不需要望远镜,而是自己以前没有找到好的场所和时机!他想,既然这样,那就继续紧跟着演唱会卖望远镜。北京每年都有那么多演唱会,借着那些演唱会的“光”,自己一定可以赚大钱!
  
  销售“游击战”大获全胜
  
  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张军武一边出门推销,一边从电视和报刊上搜集演唱会的信息。他还特意准备了一个记事本,专门记载各种即将在北京举行的演唱会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每次演唱会结束后的销售业绩。他了解到,“同一首歌”歌会分商业性和公益性两类,前者对外售票,后者则不公开售票。商业性的演出,包括港台明星来京开个人演唱会。这样的消息很容易掌握到,因为各种媒体很早就会开始报道,再加上举办商的广告轰炸,更是无人不知了;可是,对于那些事先不做任何宣传,也不公开售票的非商业性演唱会,就很难知道具体时间和地点了,怎么办呢?
  经过一番苦苦思索,张军武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把北京工人体育馆、首都体育馆和世纪剧院等经常举办演唱会的演出场所的电话,以及一些票务公司的联系方式——记下,每隔一两天就打电话过去咨询:“请问最近有什么演唱会吗?”如果是公开售票的演唱会,对方就会热情地介绍,希望他赶紧买票;如果是非商业性的,对方往往会说:“抱歉,这次晚会是公益性的,不对外售票。”无论是哪种情况,张军武都可以得到他想要的消息。
  2000年9月1日,张军武从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的一名门卫那里获悉,由北京奥申委、中央电视台和新世纪成功集团联合主办的“同一首歌:为奥运加油”大型歌会,将于9月6日晚在这里举行。那几天,他天天在奥体中心体育场一带转悠,收获不少。他发现,“同一首歌”相对于其他商业演唱会来说,更加稳定有序,而且随着这个栏目越办越红火,影响力日益飙升,观众也会越来越多。所以,他决定把“同一首歌”歌会作为自己推销望远镜的主要渠道,而其他不固定的演唱会则作为辅助性的销售渠道。后来,他听说“同一首歌”每月至少举办两次,而且遇到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歌会活动就更多了,有时甚至达到了每月4次。对于张军武来说,推销望远镜的最佳时段是演唱会的前15天,因此只要每月有两场“同一首歌”歌会,他就不愁没业务了。如果再加上在北京举行的其他歌星演唱会,他的业务就相当繁忙了!
  跟着演唱会卖望远镜,学生往往是最好的推销对象。在沈阳一中上学的小陈是周杰伦的铁杆“粉丝”,那天,他正在为只买到了远离舞台的F2区的票发愁时,正好遇见张军武在卖望远镜,便“命令”父亲花180元买了一只军事望远镜,还高兴地说:“这下子就不愁看不清周杰伦了!”10天下来,张军武带去的150只望远镜销售一空。此次他带去的望远镜每只售价都在100~500元之间,每只虽然只能赚20~100元,但除去食宿和来回车费,他就赚了4000多元!
  突破常规的经营模式,让张军武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这时,他开始谋划更大的成功了。
  2001年10月的沈阳之行,让张军武体会到,即便是跟着演唱会出差去外地卖望远镜,也是有利可图的!那个时候,“同一首歌”组委会为了满足广大观众的要求,几乎有90%的歌会都在北京以外的地方举行。于是,他决定,“同一首歌”演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从2002年开始,“同一首歌”以“走进杭州、绍兴、荆州、山西、浏阳、南昌……”为主题,进行全国性的巡演,而张军武也一场不漏地跟着演唱会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赚得盆满钵满!
  在外地奔波的日子里,张军武原先的店铺成了他的“战略总部”,他的妹妹则成了“发货总管”和“情报总监”;所有业务员都必须从他的店里提货,而大部分演唱会的举行时间和地点等“情报信息”,都由他的妹妹平时通过看电视、看报纸、打电话查询和上网等方式搜集。至于张军武自己,则只需要负责带团队、搞销售。他让两名业务员长期驻守北京市场,另外又招聘了两名业务员跟随“同一首歌”转战全国各地。他渐渐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