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水里捞钱 专利生财

作者:央 二




  说财富,讲故事,读遍商战传奇!今天给大家讲一个神人!此人叫叶建荣,他神在什么地方呢?他可以在水里捞钱!列位看官要说了,水里能捞钱?变魔术呀!忽悠我们呢?哈哈,列位要是不信,且听我慢慢道来。
  
  智取三菱
  
  话说这是一个好天儿,晴空万里,阳光也亮得耀眼,似乎在预示着一个好的兆头!叶建荣坐在他的豪华轿车里,望着窗外,他的神情很是怡然自得。他即将要面临的谈判对手是位列世界500强前20名的日本三菱集团,叶建荣英俊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什么事情让他这么开心?因为他要和三菱公司谈净水器的合作意向。三菱公司刚刚发明了亲水膜——一种目前技术能够达到的最大限度过滤水的薄膜,叶建荣想把这种亲水膜安装在净水机上,一定能赚钱!可是三菱公司也不是吃素的,叶建荣这么个民营小老板,况且技术在人家手上,独此一家,人家要是随口开个价,还不得把他吓死!叶建荣神就神在这里了,这次谈判结束后,双方达成了合作意向,由叶建荣的公司生产这种亲水膜净水器,象征性地付点儿钱!什么!列位看官绝对没有看错,如果三菱公司生产这种净水器的话,每生产一台还要交给叶建荣5~10元钱!这真是神了吧?!
  原来早在2003年年初,叶建荣生产的净水器要升级了,他一直在寻找适合的技术。那时候膜这个东西在世界上很先进的,可以控制到非常精确的精度,比如说控制到0.1纳米,或者是0.01个纳米,零点几个微米,可以确保水过滤的精度。但是市面上的膜又有一个特点,就是需要很高的压力,比如说纳米膜,就需要2公斤以上的压力,那么这个压力呢,一般都是用水包来实现,但是水包又很贵,一般般的还要200元钱一个。做这种膜的净水器,一个成本都要四五百块钱,但是叶建荣的净水器,零售价也就五六百块钱,他不可能光一个膜就花掉四五百块钱。叶建荣的总工程师就想,一定要在这种净水器上面用上膜,但不是一般的膜,叫亲水膜,这种膜就是不需要压力,也能把水过滤出来,同样能达到这个精度,比如说0.1微米。叶建荣知道日本三菱公司发明了这种膜,并且已经申请了专利,于是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去和三菱公司谈合作去了。列位看官一定急了,三菱公司为什么手握自己的专利还要给叶建荣交钱呢?这就是叶建荣厉害的地方了!叶建荣也知道硬谈是不行的,他发现三菱公司有亲水膜的专利,但是没有净水器的实用专利!这可是一个令叶建荣偷偷乐了三天都没合嘴的巨大发现!说到这里有义务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叫实用专利,打个比方:你发明了铅笔,他发明了橡皮,但我创造性地把橡皮安在铅笔上,申请了专利,我申请的专利就叫实用专利!以后不管你生产有橡皮的铅笔,还是他生产安有铅笔的橡皮统统都要给我专利费,明白了吧?叶建荣立马去注册了亲水膜净水器的专利,并且花了45000元特意在日本也申请了这种专利,哈哈!后来的事情不用我讲了吧?日本人只能眼睁睁的、肚子鼓鼓的、脸红脖子粗的和叶建荣达成了合作!
  
  边读边悟:
  
  哈哈,太过瘾了,这样赚日本人的钱,果然是个神人。看来叶建荣可以竞选民族英雄了!
  
  一朝被蛇咬
  
  列位看官觉得叶建荣神吧,但大家有所不知,当初叶建荣也曾经被别人这样害过,比这个狠多了,差点把叶建荣搞得不敢再战商海了。
  1990年,叶建荣辞掉中学教师的工作,暂时挥别了那个几乎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梦想——“作家梦”。他带着一股傻小子“混不怕”的劲儿下海了,与朋友合作,给一家工厂设计塑料包装。对于搞设计这一点,叶建荣还是相当有自信的,他总觉得自己身上隐隐地散发着那么一股艺术家的气质。从小他就对文学艺术有着很深的热爱。他常常想,如果不是因为家里穷,如果不是因为他要早早挣钱养家,如果他有足够的精力与优越条件去好好深造,如果……反正一大堆如果,今天的他说不定就成了一位作家、画家、艺术家。
  虽然这份工作与艺术似乎扯不上太多关系,但却充分展示了叶建荣在设计方面的才华,他与朋友设计的化妆品包装一出来就受到了一些厂家的青睐。那时候他们跑业务没什么社会关系,完全是一副愣头青的架势误打误撞的。他们一家一家化妆品厂跑,其中的一家一眼就看中了他们的包装,并说要马上订货。叶建荣喜出望外,以为自己的事业有了希望。他回头就开始生产这种包装,并在心里规划着美好前景,恍惚觉得眼前飘着很多花花绿绿的钞票,心中暗喜这回可以娶个媳妇了。
  但谁知道,海面大了什么船都有,他们这头一遭出航就遇到了一艘“海盗船”。人家不但抢走了他们的包装设计,还冠冕堂皇地为这包装设计申请了专利,并落井下石地取消了与叶建荣的所有订单,不叫他们做了,而是叫他们的那些关系户,什么亲戚、什么领导的朋友去做这个包装。哎!大家都是人,有些人咋就这么狠呢!叶建荣设计的漂亮包装不但白自给了他们,连业务关系也没了。
  更可恨的是,根据规定,这个产品没有经过专利拥有者的允许,叶建荣不能再继续生产和出售这种产品了,对他们来说,这个产品就等于是报废了。因为如果他再继续生产产品出售的话,就算是侵人家的权了。
  那个时候,叶建荣刚刚开始办厂,没什么钱,也没什么实力,心里面再怎么窝火,也无法跟人家大厂家打官司。
  这时的叶建荣真是哑巴吃黄连了,什么苦也说不出。一不留神,自己做的“面包”拿到人家面前显摆,“面包”被抢了不说,“抢面包”者还义正言辞地警告他不许再吃这一款式的“面包”,因为人家正式地申请了此“面包”的独家拥有权了。这时的叶建荣有理也变没理了。
  估计那时叶建荣拿刀砍人的心思都有了,但通过这件事,他明白了两个真理。一是自己的东西要保存好,通过相关规定或相关申报专利部门给自己的东西狠狠地烙上自个儿的印记,这样一来任谁也抢不走了。他暗暗地下了决心,只要能设计出好的产品来,只要有好的创意,我就马上去申请专利!另一条真理就是,他终于明白了,或许他真的跟艺术家无缘啦!
  
  边读边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恰恰是叶建荣经过了这次教训,才学会了在商场上如何保护自己,甚至把这种保护演变为自己借以获利的利器。在失败面前,弱者和强者的区别就体现出来了。
  
  叶建荣的几桶金
  
  叶建荣那个气呀,在家里躺了一个月、喝了30瓶白酒、睡了600个小时,然后爬起来揉揉眼睛、伸了个懒腰,就又和朋友办起了工艺植绒厂。这个项目效益很好,但叶建荣通过对市场的考察,认为它前景并不太乐观。当时很多人都想学这门技术,叶建荣脑筋一转,便将这项技术直接转让给20个客户,拿他的话来说就是“掘一桶金后再找新项目”。
  第一桶金到手了,1995年,叶建荣忽然决定去开广告公司。
  这一决定,不仅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就连他的几个最亲近的朋友也瞠目结舌。因为已经有一定基础的他,去从事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行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