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决不能让他当乞丐

作者:龚立波




  报社实习记者杨燕最恨街上随处可见的乞丐了,不管是老的少的,还是病的残的一概遭她白眼;她不仅不施舍,还要唾液相加。这源于她曾被乞丐骗过两次。一次是她大二期间,路遇一位正奶孩子的妇女向她乞讨,说是要些钱作路费回老家去。当时,杨燕二话没说就给了她三十块外加一袋奶粉,她千恩万谢地走了。杨燕以为没事了,并为自己做了一件善事而满怀高兴。可过了一星期,杨燕又在街头见到了这位妇女,当时她很纳闷,一问旁人才晓得上当了,因为这妇女在此行讨已有半年多了。杨燕听了气得差点冲上去扇她耳光。另一次是她大三那年,见一腿部严重伤残的年轻小伙跪在街头乞讨,杨燕念他可怜,一出手就给了他五十元,眼睛都没眨一下。可谁想晚上杨燕应酬朋友,在饭店与那残疾年轻小伙不期而遇,只见他西装革履的独自在餐桌上猛吃海喝,摇身一变一副公子哥儿的尊容。杨燕那个气啊,真想一刀宰了他。自此之后。杨燕发誓一辈子再不跟乞丐打交道。可前不久,她就出尔反尔,自食其言了。她不仅救助了一个乞丐,还把乞丐送医院去检查和治疗。这一举动不亚于油锅里掉进几滴水——炸开了,沸沸扬扬,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震动和反响。特别是她的同事和朋友们更是大惑不解:杨燕的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那天,杨燕急着去采访,在她前面行走的一个人引起了她的注意,他衣着破烂,拱着背,右腿有些跛,行走缓慢。他挡着她的去路,她心里不满地嘀咕:好狗不挡道!她绕过他不禁回头瞅了他一眼。他污头垢面,手里端着只碗,两眼却炯炯有神。他迎着她目光看过去。杨燕愣了愣:怎么这人有点面熟?!她一时又想不起来了。她走出几步又回头看了他一眼:随即她干脆转回来拦住他问:“你是桂城人?”乞丐愣了愣,然后点点头。她又问:“两年前桂城发生了一起大火灾,当时你在干什么?”乞丐身子不禁抖了一下:“姑娘,你是——?”杨燕赶紧说:“你别问我!你如实回答我的问题,答对了,我就帮你!”说着她掏出张百元大钞在他面前晃了晃。他眼睛亮了亮,又深深地点了点头。杨燕问:“当时,你是不是做了件大好事?!”乞丐听了激动得面孔有些泛红:“我说是,你会相信吗?!”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杨燕望着他坚定地说:“我信!”乞丐感动得整个身子不由颤抖起来,他说了声“谢谢”,两行热泪就汩汩地流了下来。
  突然,杨燕拽住他的手说:“你跟我走,我带你去个地方!”他没反应过来,便被利索地塞进了出租车。在车上,杨燕对他说:“我一定帮你,但条件是,你必须把当时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一点不落地告诉我!”乞丐同意了。杨燕先带他到商场从里至外购了一整套服装。然后到饭店开房让他洗换一新。接着,送他去医院检查和治疗。这期间,她接到多个电话,有同事的,有朋友的,都责问她为什么要揽个乞丐自找麻烦?她的回答一概是:现在无可奉告,过几天你们就知道了!心想,这些家伙嗅觉蛮灵嘛!她找到在譬城医院做医生的老同学,要求他为病人做认真仔细的检查,并在老同学耳边悄悄说了几句什么。老同学醒悟似的说:“是这样啊!我一定尽力。”然后,对这位叫罗亮的病人格外热情起来。检查结果是,罗亮的右腿骨折错位,需住院做重接手术方可复原。罗亮不同意住院,因为医疗费让他望而却步。可他拗不过杨燕,杨燕说:“费用的事你别担心,你只管安心住院好了。”等一切都安置妥当之后,杨燕对躺在病床上的罗亮开始了详尽的采访。
  两年前,罗亮从农村到桂城打工,干的是建筑工地的活儿。一天晚上,他收工很晚,当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路过华灯闪烁、人声鼎沸的繁华街道时,突然一娱乐城失火,楼道里的人流蜂拥而出,呼喊声、哭叫声不绝于耳;二楼已是浓烟弥漫,烈火熊熊,火苗时不时从窗台蹿出。罗亮奔过去,只听得一个年轻姑娘竭力地嘶喊道:快救人啊!206包……罗亮迎着奔出的人流冲了进去。他上二楼好不容易从烟火中辨出206包,他破门而人。整个包间已充满了烟火味,朦胧中他发现两个醉得不省人事的小伙子斜仰在沙发上:他抱起一个冲向包门,可一股烟浪从走廊席卷进来,他不管不顾地冲了出去……把第二个年轻小伙救下来,正想歇口气的时候,只听那年轻姑娘声音沙哑地喊道:“还……还有个女的。”罗亮一听,又奋不顾身地冲入火海。他再次进到206包间,地毯上的火苗已烧到了包间的木门上,并且越烧越旺,已封住了出口。在烟火漫延的包间里他找了一圈也没见人影,最后在洗手间发现了昏迷的姑娘,他又叫又推,姑娘只睁开眼看了看他,说了句“救我”,就又昏过去了。望着涌来的火浪,他抱着姑娘跃上了窗台。楼下的救援人员奔忙着,有的铺气垫,有的抬担架;消防队员正展开灭火行动。他抱着姑娘纵身跳了下去;着地时,他觉得右腿剧烈地震了震,痛得他直冒冷汗,好在他并没摔倒。当他看着姑娘躺到担架上,被人们簇拥着离去的时候,他终于舒了一大口气。现场的人们争先恐后地忙碌着,忙着灭火,忙着救援,没有谁注意到一个叫罗亮的民工舍身救出了三条人命;也没有谁会相信一个小小民工会是救火英雄。所以他悄悄离开了现场,忍着饥饿、拖着伤腿回到了工棚。工友们见他跛着脚,问他怎么回事,他谎说不小心摔的。如果他说是救火摔的,工友们会信吗?工友们不说他是神经病,也会说他是傻瓜。这又何苦呢?这天晚上,伤腿疼得他龇牙咧嘴,哼哼直叫;次日,伤腿肿得像馒头,他不能下地干活了。因此,工头辞退了他。他拖着伤腿离开了工地,一边弄草药自己疗伤,一边到处找工作。他这种情况谁会用他呢?所以他四处碰壁。这时他也想过到有关部门去反映情况,可谁相信?谁能证明?别人不把你当猩猩看那才是怪事!他想来想去,只好自种的“苦果”自己吃了。可他家里的老父母和读书的妹妹正翘首盼着他往家寄钱呢,他该怎么办!他想来想去,最好的出路是乞讨!所以从桂城到省城,他一路走来:靠乞讨来维持着家里和他的生计,直至遇到杨燕。
  听到这里,杨燕早已泪眼婆娑,泣不成声:心像被碾碎了般的疼痛。
  翌日,省报的重要位置刊登了一篇催人泪下发人深思的文章:《昨天救火英雄,今日叫花乞丐》。把英雄沦为乞丐的过程作了实事求是的报道,并呼吁社会群体对这样的无名英雄要给予应有的尊重和关爱。结尾处还披露了主人公罗亮住院接受治疗的情况。一时间,在整个省城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和反响。赶往医院看望救火英雄罗亮的单位和个人,络绎不绝,源源不断。次日,省长也带着各部门的领导赶来看望了英雄。并说,英雄值得我们学习,发现英雄的人也应得到表彰……
  一时间,罗亮和杨燕都成了名人。然而,俗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罗亮和杨燕出名了,麻烦也跟着来了。不知什么时候有风言风语传出:这是蓄意的恶炒!网络上也贴出帖子:子虚乌有之事,谁能证明?!杨燕的同事、朋友看了都很气愤,纷纷为她打抱不平。杨燕却冷静沉着,为澄清事实,她在医院举行了记者招待会。那天,各路媒体记者纷至沓来,济济一堂。当记者问:你怎么这么肯定他就是救火英雄?杨燕坚定地说:因为我是烈火中的目击证人!
   原来,杨燕快大学毕业时,省报社到桂城中文学院招人,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内定名额中,杨燕榜上有名。同班几个要好的同学非要逼她请客:到娱乐城去K歌。杨燕只好认“宰”。当时二男一女加杨燕四个人要了个包间,点了一瓶红酒和小吃。那女同学先抢过话筒亮喉:两个男同学却拉着杨燕划拳喝酒。没多久,就见两个男同学晕乎乎地倒在了沙发上,喝得少一点的杨燕也头晕目眩,心慌作呕,刚到洗手间就晕倒了。恰巧这时,娱乐城一处电线短路燃烧起来,火势没控制住。所有的人都吓得往楼下跑。那女同学推了两个一动不动的男同学,便急着出来叫人帮忙。可楼道里一阵混乱,谁还顾得上她?她只好跑出楼外叫人。这时,一个民工模样的年轻人听了她的叫喊,便冲上楼去把她的三个同学救了出来。他们被送到医院,检查结果是酒精中毒,谁会想到娱乐城提供的竟是充装的劣质酒。遗憾的是,他们醒来就再也没找到救他们性命的年轻人了。“不过,”突然杨燕很自信地说,“这年轻人救我时,我看了他一眼,他的模样已深深印在我心里了,因为他眉宇间有一颗醒目的黑痣!”
  这时,杨燕身后有二男一女推着一辆轮椅车走了出来,车上坐着一位眉宇间有颗黑痣的年轻人。无疑,二男一女是杨燕的同学:车上坐的正是救火英雄罗亮。此时此刻,各路记者的镁光灯闪烁,照相机、摄像机纷纷对着罗亮一阵狂扫。之后,有记者问杨燕:当你见他是乞丐时,你完全可以一走了之,可你为什么还要这么做?杨燕回答得很干脆:“一个记者的职业责任感和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再说,在和谐社会里,决不能让英雄当乞丐!”随即,台下响起了一阵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