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神刀奇功

作者:汤 雄




  剃头师阿金
  
  阿金从小学剃头时。还没有推剪。那时候的剃头师傅全凭一把剃刀与一把剪刀。阿金小时候学手艺时,师傅先教他学会使用剃刀。因为那时的女眷极少有进剃头店的,而那时的男客则大都剃光头。所以使用剃刀是剃头师傅的基本功。
  用剃刀为客人剃光头,是需要用软硬功的。软了,刮不断发根;硬了,则要伤了客人的头皮。为此,阿金的师傅在教阿金学用剃刀时。先叫阿金用卷口的剃刀在南瓜上练习硬功,把偌大一个南瓜剃刮成一个小光球;同时叫阿金用锋利的剃刀在白嫩的豆腐上练习软功,把洒在豆腐表面上的头发屑刮去而又让豆腐丝毫无损。学徒三年后,阿金终于明白师傅所说的软硬功的意思,原来。要做好一个剃头师傅也不容易。运作剃刀还需要会一点气功。从此,阿金就又认真拜了一个气功师为师,每天早晚勤练内功,学会把丹田之气运行到臂腕掌指之上。
  十年八年下来,阿金已是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剃头师傅了。他为男客剃光头。任你头发再长再硬,他只消轻舒猿臂,妙转手腕,便能在半支烟的工夫一遍刮出一个溜光的青皮葫芦,而且绝不会留下一道白痕半丝血印。男客都愿找阿金为他们剃光头。
  抗日战争时期,小镇上驻扎了一个日本宪兵队,烧杀奸掳,无恶不作,其中一个名叫山本的伍长最为嚣张,中国百姓都恨不能吃他的肉挖他的心。一天。山本来到剃头店,二话没说先在阿金面前摆了一个骑马坐裆式,稳稳地腾空半蹲在那里,指名道姓要阿金为他剃光头。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阿金估计这山本有点功夫。果然,他刚上前运刀,刀刃触碰到山本的头发时,便感到似触在钢针铁丝上一般,才两下,纯钢打成的刀刃便卷了刃。山本见了,只是斜乜着阿金,一边哼哼冷笑,一边将手握在腰间那柄指挥刀上。
  好一个阿金,不慌不忙,他重新挑选了一把新打磨的剃刀,然后闭目定神,暗暗运气,再向山本头上刮去。刀刃刮削处。居然铮铮作响,青烟袅袅。当刮到后脑最硬扎的地方时,刀锋过处,竟似有点点火星飞溅。
  山本在镜子里看得目瞪口呆,憋得唇紫面青。然终敌不过阿金手下那把剃刀,不,应该是敌不过阿金的气功,少顷,山本头上光滑如瓜,寸草不留。山本挑剔地用手摩挲头顶,也摸不出半点一丁的毛糙,再看阿金手中的剃刀,依然完好如初。山本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悻悻离去。
  山本回去的当天夜晚就死了:睡到半夜,忽然在他的头顶天灵盖之处迸裂开一道寸把长的伤口,血如涌泉,无法遏止,不到半刻便一命呜呼了。事后,经军医检验,发现在山本的天灵盖骨缝处,不知何时被何人用何等利器深深切开。致使喷血而死。凶手是一高手,他使用了内功,居然在连山本也毫无觉察的情况下事先切了这致命的一刀。经同伙回忆分析。山本头顶这一刀很可能是白天在剃头店时被人暗算。于是,日寇倾巢而出,直扑剃头店捉拿凶手。惜乎为时已晚,剃头师阿金不知什么时候早已远走高飞。
  
  御厨小麻子
  
  清朝年间。乾隆皇帝在挑选御厨时。特派垂垂老矣的大师傅私行察访,来到苏州。说来也奇,大师傅走遍了苏州八八六十四家酒家菜馆,谁也看不上,就选中了松鹤楼菜馆的厨师小麻子。当时,乾隆皇帝问大师傅尝过他的手艺否,大师傅竟老实地摇摇头说没尝过。乾隆皇帝一听很不满意。斥责大师傅竟连尝都没尝就选中人家,把一个麻子挑选进宫,不是老糊涂所致便是夹杂私心所为。大师傅听了笑着答道:“我之所以选中他,是因为他的刀功是江南数第一。当时,我到苏州觅御厨。最先看的是各家菜馆的墩板。看来看去,我都看不中。直到到了去年你去过的松鹤楼我才看中了一块墩板。仔细察看,我发现这块墩板的主人少说也用了一二十年了,但是上面连一道刀痕也没有,所以我认定他的烹饪本领决不比我差,就选上了他。”
  乾隆一听,这才点点头。乾隆懂一些烹饪的基本常识,他知道作为一个厨师,不管他是红案还是白案,其刀功是基本功。刀功好,烹饪本事就大,刀功不好则反之。但是,乾隆还是对小麻子的烹饪本领将信将疑,要当场试验。于是,乾隆传旨下去,将御厨房最好的一个厨师李成召到金銮殿,他要当场亲眼看个高低。
  小麻子与厨师李成一起遵旨来到金銮殿。
  乾隆先令两个厨师表演斩笋丝。要求是看谁的笋丝斩得最细最长又不折断。当时正是春笋上市的季节,春笋特别脆嫩。很容易折断。两个厨师接旨后二话不说便上了墩板。不一会儿,只听叮叮当当一阵响。两支春笋在两个厨师的刀下变成了两堆线丝。厨师李成刀下的笋丝又细又长,最细的一根可以穿过针眼。没想到小麻子刀下的笋丝切得比厨师李成的还要细长,随便捏两根,可以并在一起穿过针眼。乾隆的脸上露出了微笑。接着,他令两个厨师比赛剁肉末:两块五花猪肉,要求在抽完一筒水烟的辰光里剁成肉末,看谁剁得烂。又是砰砰啪啪一阵响,乾隆皇帝一筒水烟刚抽完,两位厨师面前的两块五花肉便变成了两坨肉末。厨师李成剁的肉末看不见一丁半点肉。抓在手里,肉浆顺着指缝往下滑:小麻子剁的肉末怎么样呢?小麻子自己没动手,他让大师傅来检验。没想到大师傅的手刚碰到小麻子面前的那坨肉末。那肉末便像水一样泻了开来,漫了一墩板。乾隆看了笑得合不拢嘴。
  紧接着,乾隆皇帝使出最后一招:切肉丁。要求是在半炷香的时间里,把面前十斤牛肉切成竹筷头见方的肉丁。而且不能在墩板面上留下刀痕。乾隆皇帝一声令下,一边的厨师李成就抢先一步来到墩板前。但见他亮出随身带来的一块薄如蝉翼的丝绸,平展在墩板上。然后才把十斤牛肉堆放其上,施展拖刀功切将开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真正谙熟厨师刀功的人是不切的,而是拖,把刀锋逆着肉的纹路横向拖行,如此能切得又快又准又利索。这是需要一定的功底的,如果没有一定的刀功,墩板上就会不可避免地留下一道道拖行的刀痕。何况现在铺在墩板上的是一块薄如蝉翼的丝绸呢!
  然而,厨师李成毕竟是皇宫御厨。自不是等闲之辈,但见一炷香工夫到,他面前已堆起了小山一般的一堆肉丁。经检验。块块方正犹如筷头,囫囫囵囵,毫无半点拖泥带水。再掀起底下的那块丝绸布,展开对着亮处看。居然上面光滑如新,连一根丝线也没断。顿时博得满堂文武一片喝彩声。
  轮到小麻子上场了。众目睽睽下。小麻子胸有成竹,镇定自若。但见他远离墩板,捋开袍裾,露出了粗壮的大腿。把牛肉放在了自己的大腿上。众人还没醒过神来。小麻子已运气挥刀在上面游刃有余地运作了起来。一炷香的工夫不到,小麻子已完成了切肉丁的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