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宝簪(外二首)

作者:孙方友




  皖地寿州一带,有一老财主,下无儿,只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叫莲莲,老两口把莲莲捧为掌上明珠,百顺百依。莲莲十八岁的这年春天。由两个丫环陪同去游春,不想玩罢回到绣楼时,莲莲忽然发现插在发髻上的一支宝簪不见了。这支宝簪是祖传之宝,常年插在发丛里。能使头发乌黑发亮不生白发。莲莲自然十分珍爱。如今宝簪丢失,心疼万分,她又哭又叫,如同天塌,两口子见娇女这样。急忙派人去寻找,几个家丁找来找去,毫无踪影。莲莲为此事得了病,卧床不起。老两口左劝右劝不济事,最后只好写出告示,说是谁找到宝簪送到府上,赏银千两。
  告示一出,周围几个村落的村民蜂拥而动皆想发财。但十多天过去了,仍不见有人找到宝簪。这一天,陈州贺九来到寿州。贺九是个穷玩猴儿的。肩上驮着一只猴,进村敲锣玩猴没人看,觉得挺稀奇,一打听,才知村人都寻找宝簪去了。贺九自认霉气,驮猴出了村。没混到吃的,肚内有点儿饿,走到村头一棵大树下。坐下来歇息。猴趁主人休息爬到树上玩起来。贺九正眯着两眼养神,突然听到“当啷”一声。一支宝簪从树上掉了下来。贺九见了,高兴万分,急急驮起那猴,直奔员外家领赏。
  原来。莲莲在村外游玩时,路过树下,头上的宝簪被一根树枝勾住了,当时她只顾新鲜。没觉得。寻找宝簪的人只注意地上,谁也没想到往树上找。正巧那猴爬到树上,晃动树枝。宝簪才失而复得。
  贺九献上宝簪,员外大喜,急忙派人拿出银两,交给贺九,然后设宴招待。没想酒席刚摆好。那猴儿见菜嘴馋,趁人不防,东抓西挠,弄得满桌乱七八糟。贺九一见气恼,一刀结果了那猴的性命。并亲自下手剥皮割肉,做了几个荤汤荤菜,让员外一家尝了个鲜。
  吃猴肉的当儿,莲莲问贺九是如何得到宝簪的,贺九说了猴上树晃落宝簪的经过,莲莲一听,当即放了筷子,泪流满面地说:“你这人真狠。万不该杀死恩猴呀?”
  贺九一听,也十分懊悔,急忙止了咀嚼,抱起那张猴皮,葬在了寻到宝簪的那棵树下。
  贺九再无心逗留,带着银钱离开了寿州。不想他走到路上,老想着肩上有只猴子,一想到猴子,更觉得亏心。为弥补心中愧疚。贺九又掏钱买了一只猴。刚买的猴很有灵气,贺九渴了,它上树给他摘水果。贺九累了,它会用爪给贺九活动筋骨。贺九有了钱,再不用走村串户靠玩猴混肚皮,只把猴子当个玩物。贺九到陈州,用所得银钱买房买地,结束了江湖生涯。他开初做生意,接着又开银庄,慢慢地,贺九也成了陈州富户。
  当然,贺九也淡忘了那只猴儿。
  一日,贺九请客,不想刚摆好酒席,那只猴趁人不防,跳到桌子上大吃大喝,一桌酒席弄得乱七八糟。贺九十分气恼。又一刀杀了那猴亲自剥皮剔肉,给嘉宾们做了一顿美肴。
  酒过三巡,一个家丁突然走近贺九说:“贺老爷,门外有一个烂衣女人,说是有一祖传宝簪,要卖给你!”
  贺九一听,大吃一惊,急忙安顿好客人,匆匆走到门外一看,门外果然站一女子。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尽管如此,但贺九还是认出了莲莲。想想自己当年的发家史。贺九忙让莲莲到客厅,问莲莲为什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莲莲泪流满面,说是自从宝簪失而复得后,家中突然起了大火,父母身亡,自己无家可归,只得沿街乞讨。昨天来到陈州地。听说贺老爷就是当年玩猴的贺先生。想起贺老爷为人义气,特来拜见。
  贺九不忘旧情,急忙让人腾出上房,让莲莲洗澡更衣,住了进去。莲莲化妆打扮之后,又恢复了美丽的姿色。贺九看后不禁心动,决定要纳莲莲为妾。莲莲正走投无路,只得答应下来。
  贺九一听莲莲答应了,高兴万分,忙择下良辰吉日,准备与莲莲完婚。莲莲定了终身,心情好了不少,就自己到后院走走。没想她来到后院。突然看到一棵树上搭着一张猴皮。望着那张猴皮,莲莲突然想起了什么,趁人不备急急逃走了。
  不见了莲莲,贺九焦急万分,派人到处寻找,但毫无踪影。贺九思莲莲心切,整日闷闷不乐,最后竟卧床不起了。家人救主心切,四处贴出告示和画像,说是有人找到莲莲,赏银千两。
  许多天以后,突然有一个老太婆来到贺府亮出一支宝簪,对贺九说:“莲姑娘已出家做了道姑,她让我把这簪子送给你,并说用它换下你家后院的那张猴皮!”
  贺九一听,一下明白了莲莲突然出走的原因,万分懊悔自己劣根不改,始终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人啊,痛改一时容易,痛改一生太难呀!
  贺九决心要见莲莲一面。
  老太婆领着贺九到了静虚观,见到了莲莲。莲莲对贺九说:“当初我爹欺你是外地人。给你的银子是假的,是我看着不忿,才偷偷给你换了真的!那猴子上桌闹事,是听到了我爹和我娘的对话。为你抱不平呀!”
  贺九一听,大惊失色,更是觉得欠那猴儿许多,越想越内疚,便跪在了莲莲面前。
  几天以后,一帮强盗深夜闯入贺家,银钱被洗劫一空。
  贺九全家哭天嚎地,痛不欲生。贺九报案之后,杳无音信。一日,贺九突然想起了第二只猴子闹酒席的事儿,急忙告知官府。官府挨个儿审查了那日去贺家赴宴的人员,果真查出了两个强盗内线……
  贺九为第二只猴子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不久,贺九的肩上又驮起一只猴儿,只是那猴儿有点儿呆,再不像前两只猴儿有灵气。
  但贺九爱猴如命。
  几年以后,贺九前妻命故。那时候,贺九年不到四十,虽家有万贯,却不愿续弦,直到感动莲莲还俗,二人才终成眷属。
  贺九活到九十七岁寿终。贺九死后第二年,莲莲也闭了双目,莲莲活到八十八岁,仍然满头黑发如缎。成为陈州一奇。
  但是,除去贺九和莲莲,再没有人知道是宝簪的作用,于是,宝簪也随莲莲入了土。
  只留下这个美丽的故事。
  明永乐年间,时值元宵佳节。陈州城满街花灯,耀如白昼。玩龙灯的,耍狮子的,舞河蚌的,应有尽有。大街小巷,锣鼓喧天,人流如潮,热闹非凡。
  这时候,天子朱棣也来到陈州城。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世称明成祖。这朱棣微服私访来陈州,正赶上元宵节,他夹杂在人群中看灯。由于满街观灯人多,挤不动,便到路旁一家酒楼廊下休息。
  这家酒楼就是陈州有名的银杏酒楼,银杏是个寡妇,年轻漂亮,能说会道,又大方不俗,知书识礼。据传银杏本是大家闺秀,下嫁陈州胡家后,家道中落。丈夫少亡,上撇老下撇小。生活重担一下全落在银杏肩头。开头银杏靠娘家济助。也可勉强度日,不想父母下世后,哥嫂俩分开另住,再无人为其解囊。万般无奈,银杏便一反常规,毅然开办了这座酒楼。并以自己的芳名命名。
  却说朱棣走上酒楼时,银杏也在酒楼廊间观灯。往常这时候,酒楼上多是吟诗猜拳行酒令。高朋满座。今夜元宵人们上街观灯,座上顾客稀少。银杏一见来了个四十多岁的人,虽是士民打扮,但气度不凡,便不敢怠慢,急忙抹桌子擦椅子,上了茶水,又问朱棣要什么菜,喝什么酒。朱棣一想,说:“我不喝酒不吃菜。只是上楼借此地小憩片刻,有茶水就可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