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双芦参传奇

作者:孙秀利




  病危泄隐秘
  
  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鸭绿江边,有一个叫棒槌沟的小村子,村子里的人大都以渔猎釆药为生。其中有一个叫王兆林的老汉,更是大家公认的“山里通”,七十多岁了的人了,拖着一条有点瘸的左腿成天翻山越岭,过河钻林,采药制药,忙个不停。可毕竟岁月不饶人,王兆林在二次采药时,不小心蹬翻了山石滚坡摔坏了腰,后来被人发现抬了回去,在炕上躺了三个多月也不见好转。王兆林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他要安排自己的身后事,因为他心里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这天病重的王兆林叫来儿子王德福,先嘱咐他关严了门窗,确定隔墙无耳后,才长叹一声说:“你爹眼瞅着就是往那边使劲的人了,有一件事你要是办不好的话,你爹就是死了也闭不上眼啊。”王兆林边说边抖着手,从贴身的汗衫兜里掏出一个油渍斑斑的红布包来,王德福打开里三层外三层的布包一看,竟是半张发黄的桦树皮,桦树皮上粗糙地刻着凌乱的线条和几处树木石头之类的模模糊糊的东西。王德福端详了半天也没看明白,不解地问:“爹,这是什么?”王兆林表情凝重地说:“这是‘藏宝图’啊!”王德福一听,更是一脸的茫然:“爹,咱家都穷得叮当响了,你有宝藏怎么不早拿出来换钱用啊?”王兆林的眼睛湿润了,哽咽了半天才说:“你知道为什么是半张藏宝图吗?你知道我的左腿是为什么瘸的吗?这半张桦树皮隐藏着你爹的一个生死契约啊,现在是该告诉你的时候了。”
  
  乱世结“参情”
  
  那是辽沈战役接近尾声的时候,王兆林和成吉品当时都是十岁左右的穷孩子,他俩同时给村子里的大地主王金斗家当“半拉子”长工,管吃管住不管工钱。俩人给王金斗放牛,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共同的经历和遭遇,使他俩好得就差穿一条裤子了。
  这天,俩人把牛群赶到老鹰砬子下面的草地上后。就四处寻找可充饥的野果子吃,因为王金斗从来不给他俩吃饱饭,早晨喝的能照出人影的稀粥。早随着一泡尿消化掉了。
  俩人散开,低着头漫不经心地寻找一种叫野草莓的果子,正找着,王兆林突然就见成吉品蹲下了身子,小心翼翼地拨拉开草丛,嘴里惊喜地喊:“棒槌,我发现棒槌了!”王兆林闻听急忙跑过去,蹲下身一看,却泄气了。原来草丛里藏着一颗瘦小的还没分叉,只顶着四片叶子的俗称“灯台子”的小山参。俩人小心地用削尖的树枝子把野山参挖了出来,抖净根须上的土一看,筋筋拉拉地不成形。俩人合计了一阵子。决定把这苗小山参找一个隐秘的又适应山参生长的地方“趴上”(移植),为了今后便于寻找,又用镰刀扒下一块桦树皮,刻上简单的“趴参”位置图,将图一分为二,各自珍藏半张,相约待人参长成后共同来寻宝挖参。从此两个要好的小伙伴心里就珍藏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快乐的秘密了。
  可谁曾想,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有一天王兆林和成吉品上山放牛,王兆林拉肚子,跑到树林里方便时,成吉品被路过此地的国民党败兵抓了挑夫,王兆林眼睁睁地看着成吉品被带走了。俩人自此一别六十余载,王兆林像保护自己的眼珠子一样保护着那苗他俩共同栽下的山参,盼望着兄弟团聚的那一刻,共同寻参,实现团圓。
  即使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王兆林一家子吃糠咽菜,小王德福吃苞米芯子磨面做的窝头,干燥得拉不出屎来,用手挖,疼得“嗷嗷”叫唤,王兆林也没打过“趴参”的主意,一门心思等着成吉品回来共同分享人参。
  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王兆林因为和成吉品的关系,被村里的造反派打成了暗藏的国民党特务,“趴参”图也被传言成美蒋特务的“联络”图,王兆林受尽折磨,甚至被打断了左腿,也没交出那半张“趴参”图。
  改革开放,两岸恢复“三通”后,两位古稀老人这才恢复了联系,可是由于健康原因,成吉品已经回不了大陆来实现六十多年前两人定下的共同挖参的愿望了,只好交代女儿成梦茵来大陆续接挖参情。
  可不知什么原因,成梦茵迟迟没有来大陆,王兆林左等右等,不见人影,自己却耗到了人生的弥留之际。望着时而清醒时而迷糊的父亲,王德福指天发誓:“爹,你老就放心走吧,儿子一定找到那苗山参,完成你老人家的心愿!”
  
  误入毒蛇窝
  
  王兆林老人不久撒手西去,王德福操办完老爹丧事后,开始了寻参挖参的实际行动。由于老爹是腰摔坏后才告诉王德福有“趴”参的,所以不能亲自带王德福去指点“趴参”的具体地点,王德福也只能根据老爹的临终交代和仅有的半张“趴参”图,初步确定当年父亲和成吉品叔叔“趴参”的方位大致在老鹰砬子一带。王德福带齐了小米子、双耳小铁锅,搭马架子露宿用的油毡布还有挖参的一应家什后,进山了。
  老鹰砬子周围是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次生森林,在这么大的范围内寻找“趴参”无异于大海捞针。王德福沟沟岔岔、河畔砬根转悠了一天,也没见到“趴参”的影子,倒遭遇了一场暴雨,将他淋成了落汤鸡。暴雨过后,王德福东寻西找,总算找到了一处相对干爽的大石堆,砍了几根树枝子,用油毡布支了一个简易帐篷,又用小铁锅煮了半锅热乎乎的小米粥喝下,和衣裹上一块塑料布,胡乱地躺下,听着枝叶间滴滴答答的雨滴落地声,忍受夜晚东北山林特有的叫“小刨锛”的花腿蚊子成群结队的叮咬轰炸,脑海里翻滚的全是明天怎样寻参的事儿,辗转反侧,直到深夜才迷迷糊糊地睡过去。
  王德福终于找到了老爹和成吉品叔叔一起栽的那苗“趴参”,自己正举着挖出来的人参乐得手舞足蹈呢,不知什么时候,一个蒙面强盗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冰凉的尖刀架在他的脖子上,要抢他的人参,王德福拼命挣扎,一下子从梦中惊醒了。脑门子惊出了一层冷汗,刚想挥手去擦却惊呆了,贴着他的脖子,正凉冰冰地盘着一条小蛇,小蛇看到王德福的头动了,就扬起头,“咝咝”地吐着红芯子,吓得王德福“妈呀”一声惊叫,脖子一扭,跳了起来,三步并作两步蹿出了帐篷,却又像钉子一样钉在了原地,惊恐地睁大了眼睛——
  在雨后的朝阳下,窝棚四周远近不一的石堆上,爬满了大大小小的、花色各异的蛇,或纠缠或独卧,无一例外地都在享受着雨后阳光的温暖,其中不乏“野鸡脖子”和“草梢子”一类尾尖色艳的剧毒蛇。原来王德福误人毒蛇窝了。吓得他又急忙退回帐篷里。这才发现帐篷里的地上也趴着好几条形态各异的毒蛇,好在王德福有父亲留下的专门驱蛇用的烟袋油子,他从兜里掏出一个小瓶,从小瓶里挖出几坨黑乎乎的带着刺鼻气味的烟袋油子,抹到鞋帮上,边抹边嘟囔着本地流传的驱蛇谣:“青草没了棵,烟袋油子赶大蛇,大蛇闻了快快躲……”王德福边嘀咕边亦步亦趋地往帐篷外走,嗅觉灵敏的毒蛇们闻到浓烈辛辣的烟袋油子味后,纷纷地向两边爬去,为王德福闪开了一条路,王德福狼狈不堪地逃窜而去。
  等跑到老鹰砬子下,王德福才发现自己的内衣已被汗水打透,更糟糕的是,由于刚才睡醒时躲避盘在脖子边上的蛇用力过猛,扭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