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秘书孙洪宪与许世友的一段往事

作者:孙洪宪 刘立忠




  题记:1905年2月28日,在河南新县许家洼的一个农户家里,随着一连串响亮的啼哭声,一个健康的男娃呱呱坠地,祖母盼望再多几个孙子,就为孩子取乳名“又得”,按照家族排行,左邻右舍还是习惯用“三伢子”来称呼这个襁褓中的婴儿。
  许家洼的乡亲们不会想到,就是这个“三伢子”,在许多年以后,成就了新中国将星榜上最为经典的传奇。许世友,这位戎马一生、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开国上将,注定要以一种独具的光彩恒久地矗立在老百姓的传说中。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许世友将军诞辰100周年。此时,我们更加怀念为缔造一个新中国而付出鲜血和生命的先辈。原广州军区某部政委孙洪宪,作为许世友调广州军区后的首任秘书。曾在许世友身边工作近三年,尽管许将军离去已20年,但孙洪宪依然会时时梦到在将军身边工作的日日夜夜,在细数当年的点点滴滴时,眼眶便情不自禁地几度湿润。
  于是,我们怀着崇敬和虔诚,忠实地记录下秘书眼中的许世友,谨以此文作为孙洪宪以及后人对于将军的怀念和祭奠。
  
  引 子
  
  1973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发生过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
  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在自己的书房兼会客室里主持召开了一次政治局会议,不是政治局委员的邓小平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始,毛泽东说:“政治局不议政,军委不议军,以后改了吧,你们不改,我就开会,到这里来。我毫无办法,我无非是开个政治局会,跟你们吹一吹,当面讲。”会客室里鸦雀无声,气氛有些紧张。
  毛泽东缓和了一下口气,切入正题:“我提议,议一个军事问题,全国各大军区司令员互相对调。”说完这句话,他转向叶剑英:“你是赞成的。我赞成你的意见,我代表你说话。我之前找了总理、王洪文两位同志,他们也赞成。”
  周恩来点点头,表示是这样的。王洪文听完,连连点头,虽然面色平静,却掩盖不住内心的高兴。他在上海造反起家,建立了闻名全国的上海民兵指挥部,搞起了成规模、成建制的民兵队伍,企图建立自己的“第二武装”。但是,上海在南京军区的辖区内,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对他事事掣肘,把许世友调走,就少了一块“绊脚石”。
  就是在这次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宣布了对调令,确定了军队高层领导的调整,邓小平任解放军总参谋长。
  关于此次对调,有几点是非常特殊的:第一,下命令就走;第二,上任不准带秘书等人:第三,人走家搬。
  军令如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73年12月,许世友奉命离开南京,匆匆南下广州。从此才有了令当年的新兵孙洪宪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与许世友朝夕相处的三年时光。
  
  “百闻不如一见,许司令远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凶”
  
  1973年12月,岁末的广州,尽管两眼所及依然是绿意盎然,但孙洪宪已经完全顾及不到眼前这座大都市所特有的岭南韵味,此时。他的心思已经被即将回家成亲的喜悦、以及其他很难言表的思绪充满了。穿上军装四年多来,孙洪宪没有回家看望父母兄妹,也没能闻一闻从胶州湾吹过来带有浓浓的海的味道的空气。今天,家里已经准备好了婚宴所需的食品、蔬菜,新房也已经布置得喜气洋洋,就等着新郎官回家后,炸响喜庆的鞭炮。双方父母选定的成亲日子就在眼前,回程的车票也已拿在手中,此时的孙洪宪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他转了转商店,买了一些广州的土特产,打点好简单的行装,第二天他就要回到冰天雪地、但温情融融的故乡了。
  然而,下面发生的事情却和孙洪宪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孙洪宪同志,根据组织决定,派你去担任许世友司令的秘书,即日便要报到,你的婚假必须延期,退掉车票,准备开始新的革命工作……”军区司令部直属政治部陈主任的谈话还在继续,但孙洪宪早已有些痴愣愣了,至于后面的工作制度、工作纪律、注意事项之类的诸多要求根本就没有听进他的脑子。
  吃惊、欢喜,还是害怕?太突然了,孙洪宪自己也说不清当时的感受。但有一点孙洪宪能够肯定:从没想过自己一个从山村里走出的新兵,这一生中会有一天能够和声名赫赫的许世友将军联系在一起。
  婚期自然是推迟了,这是军队,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这一点孙洪宪并没有丝毫的沮丧。“见面时,首长会问些啥?我回答不好怎么办?”一想到很快就要去直接面对许司令,所有民间盛行的一些关于许世友如何凶暴的传说都涌上了心头,再加上战友们你一句我一句“要小心啊”等亦真亦假的劝告,孙洪宪真的有些诚惶诚恐、忐忑不安了。
  1973年12月29日,一个晴朗的下午,孙洪宪来到了广州留园7号,正式向许世友报到。但许世友因事外出,从南京军区跟来的马秘书很热情地接待了孙洪宪。就在楼下的庭院里,马秘书向他介绍了一些基本的情况,这时,孙洪宪的心才从高度紧张稍稍趋于松缓。“别看许司令平时少见笑脸,其实他还是很幽默的,生活起居也很简单。许司令也批评人、也大发雷霆,但那都是因为工作人员犯了错误,他批评了你,千万别往心里去,许司令可是不记‘仇’的。”马秘书还特别交代,“许司令喜欢实事求是,千万别在他面前自作聪明,不懂装懂。”孙洪宪像一个小学生一样倾听着,唯恐漏掉半个字。在马秘书处他还了解到许世友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是双数,比如两个司机、两个警卫、两个医生、两个厨师,当然还有两个秘书,从今天起。自己就将是两个秘书之一了。
  两个人正聊得兴起,一阵强烈的马达轰鸣声由远及近。“首长回来了!”随着马秘书的一句低语,一辆吉普车快速驶进,一个急刹,警卫员下车准备去开车门,但副驾驶座上的许世友已经迅速跳下车来。传说中的神奇将军第一次在20米的范围之内进入孙洪宪的视野。
  “一个胖墩墩的老军人,但步履轻盈,不到一米七的身高,紫红色的脸膛,两个眼睛锐利有神,浓浓的眉毛,刚剃的胡须衬得脸色发青。那形象,活脱脱一个包公。”孙洪宪感觉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震慑力。
  马秘书带着孙洪宪疾步走上前,向许世友进行介绍。孙洪宪立正敬礼,许世友还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个军礼,在孙洪宪的生命中永远定格为一种永不衰减的感动——这可能是他一生中得到的最高级别的首长的还礼。握手的刹那,他感受到了那只短而厚的手传递过来的力量。之后孙洪宪便与操着豫鄂交界一带土话的许世友,进行了第一次很随意很有趣的交流。
  “哪里人啊?”
  “回首长话,山东烟台人。”
  “妈巴子的,什么‘回首长话’,跟我讲话不要装斯文。”
  一番奚落之后,许世友接着说,“胶东那地方我比你熟悉,打了十几年仗,不夸张地说,我踏遍了胶东的每一寸土地。”
  许世友随后一口气讲出了胶东地区几十个乡镇及村庄的名字,包括每一处的地形地貌,交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