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奇蟋化怨

作者:徐少康




  江西上饶县城外十里有一个叫王家坝的村子,住着近千户人家,基本上是叶、王两姓。王姓是土著,世世代代都居住在这里。叶姓是明朝末年从外地迁来的。据说叶姓的始祖原本是京城里的御医,为躲避战乱,才带领族人迁到这里。王姓家族只知守着土地生活,瞧不起外来的叶姓,甚至有些欺生,叶姓只好忍着气向外求发展,出了不少商人,这些人在外面发了财,就回来向王姓高价买土地,渐渐地占有了村子里土地山林的十之六七,就反过来压着王姓一头。因此两族的关系一直十分紧张,讼争和械斗不断,势同水火。
  到了乾隆这一朝,叶姓出了一个叫叶大士的名医,医术相当神奇。据说有一年他到铅山县会一个朋友,回来时遇上一户人家出殡。他避在路边观看,只见一个青年汉子牵着个四五岁的小孩跟在后面哭哭啼啼,十分凄惨。听路边的人说,死者是汉子的妻子,因为难产在三天前死去。这时,抬棺木的恰好从叶大士的面前走过,那具薄木棺材还滴着一滴一滴的鲜血。叶大士一步上前,伸出一只手指沾了那鲜血放在鼻子上闻了闻,突然大叫一声:“这个人还能活过来!”在众人惊疑的目光下,叶大士叫人抬来一块木板,将死者仰放在木板上,拿出随身带着的银针,在妇人的胸口上一针扎下,只听“哇”的一声,那孩子生了出来,妇人也有了气息。叶大士这才擦了擦脑门上的汗珠,说:“幸亏让我遇上了,如果再迟半天,就真的是没救了。”从此,人们叫他“叶一针”。
  这一年夏天,村里一个叫王春山的书生的母亲得了重病,请遍了远近的郎中总不见好转。这王春山是有名的孝子,眼见母亲病势日重,急得是遇庙就烧香见佛就下拜。照说村子里就有名医,春山为啥不就近邀请呢?原来这叶、王两姓曾各有族视,王姓的桥不让叶姓过,叶姓只好在后山开了一条通向外面的山路;叶姓不准与王姓通婚、帮工和医病。
  一天下午,村子里来了一个又老又丑的驼背巫婆,替人卜算十分应验。王春山也赶了去。他给巫婆献了礼烧过香,那巫婆打了个哈欠,闭上眼又是唱又是哼的,然后从神案上丢下来一张纸,说:“去吧,年轻人,菩萨会保佑你的。”王春山接过纸张一看,却莫名其妙。纸上是一幅画,画着一棵浓荫密罩的大树,树下有一座小庙,庙里的香案下蹲着一只蟋蟀。回到家中,王春山突然想起,这不是村东头的土地庙吗?难道这幅画是暗示我到这庙里去烧香祈福?
  第二天,王春山果然到土地庙去了,可是一连数天,却什么奇迹也没有出现。他又拿出那幅画,才发现原来画中树的上方还有一钩月亮,是暗示他晚上去的。这天夜里,王春山又到庙里去了,当他在神案前叩了三个头后,突然听到一阵蟋蟀的鸣声。他顺声看去,果然在神案下有一只蟋蟀在振翅高鸣。更让他吃惊的是,这只蟋蟀通身金光闪闪,在暗夜里就如同一粒金珠般放射着灿灿的光芒。王春山伸手悄悄向那蟋蟀扑去,令人称奇的是那只蟋蟀不但不逃,反而向他跳来,竟飞上了他的手中。王春山捧着金蟋蟀心中大喜,暗道:“母亲有救了。”原来江南一带喜欢斗蟋蟀,到了乾隆时尤盛,每年的夏末初,出门收购蟋蟀的人络绎不绝,一只好蟋蟀可以卖到上百两银子。更主要的是叶大士也是个蟋蟀迷,见了好蟋蟀连脚也挪不动,什么事都会给别人做。
  次日上午,王春山捧着这只蟋蟀去叶大士家,正碰上叶从外面出诊回来,他听见一阵蟋蟀的鸣声,就家也不回顺声径直朝王春山走来。两人来到八仙桌前,王春山将蟋蟀盆递过去,叶大士打开盆盖一看,连连惊呼:“好虫!好虫!”只见这只蟋蟀约有三铢的身模,腰身浑厚有力,通身色如淡金,中腰处微微透出紫肉恰似玛瑙雕就,顶圈上凹凹凸凸地棱起几道沟坎,如同白金一般发亮,头似紫金冠,额纹金斗线,翅若泥金,六只足上布满金色的血丝,最奇的是两条粗长的金尾尖如两条长枪竖插在尾背上,一派大将风度。当它振翅高鸣时不但声震屋瓦,而且阵阵紫烟笼罩,远看有光,近看发亮,似披了一件紫金袈裟。
  “啊呀,这是古谱上都不见记载的好虫呀!我玩虫也算玩得多了,却从来没碰上过这种奇品。这虫说似琵琶却又不是,说是紫金翅却又通身皆金,不如称作‘紫金冠’吧!”叶大士赞口不绝。可是没待叶大士说完,那原本姿态从容悠闲的蟋蟀“噌”地跳出了虫盆,振翅就朝门外逃去。叶大士和王春山慌忙随后就追。紫金冠跳到门外,振翅“■■”叫着,等两人走近,一纵身,一道金光一闪,又跳到远处,仍然“■■”叫个不停,似乎与他们玩上了游戏。叶王两姓中的不少人也看着觉得奇怪,一起跟在后面看那蟋蟀到底要如何?这样追追跳跳,紫金冠把他们引到了王春山的破草屋前。
  王春山是个穷书生,长年只知一心苦读,全靠着祖上遗留下的三亩田地勉强过日子。那紫金冠一头钻进了草屋,跃至床前再也不走,只“■■”鸣叫不已,鸣声凄哀似有所求。叶大士大为吃惊:“奇了,难道这神蟋要我为你母亲治病不成?”王春山上前求道:“您老若救得我母亲,我情愿以这只蟋蟀相送。”
  不料叶大士眼珠一转,说道:“我们两家的田地靠在一起,只是我的那片地缺了一角,甚是不便,你如能一并相与……”王春山明知他是趁机强占,却又无可奈何,只好答应下来。
  经过叶大士的精心治疗,王春山的母亲果然日渐好转,半月之后就可以下床走动了。王春山也信守诺言,将那只紫金冠送给了叶大士。
  这一年,紫金冠如猛虎下山霸王出世,打遍了方圆数百里也没有遇上过敌手,为叶大士赢了不少银子。一直到霜降过后,其它蟋蟀都不能打斗了,紫金冠依然矫健勇猛。这一年的冬天特别冷,一连下了数场大雪,紫金冠在盆里也长鸣了数日。一天半夜,叶大士听到盆中毫无声息,他披衣下床小心揭开盆盖,谁知这只紫金冠见到亮光,猛地一跳逃了出来,三跳两跳就不见了。叶大士叹惜不已。
  也就在这天半夜,王春山在睡梦中被一阵急切的鸣声惊醒,他好奇地开门一看,暗夜里有一物放射出万道金光,正是紫金冠蹲在门前的阶石上振翅长鸣。那紫金冠见了王春山,叫了数声,一转身钻进了阶石下的乱草丛中。王春山拨开乱草寻找,却见草丛中金光闪闪的是一粒拇指般大小的金豆。王春山这时已毫无财产牵挂,得了这金豆,就带上母亲上京赴考去了。
  王春山走后半个月,叶大士家突然起了大火。虽然叶姓家族中人全力抢救,但因水源要经过王姓的路界,王姓一族自从叶大士占去王春山的地后,恨透了他,不准取水的人经过,等到绕弯从远处运来水,叶大士的家已经毁了大半。这一场大火使叶大士急火攻心病倒了,从此长年卧病床褥。
  光阴如箭,不觉已是三年。这一天,王家坝村突然来了一支人马,走在前面鸣锣开道的是扛着刀枪的兵丁衙役,中间是一乘八抬大轿,来的正是王春山。那年王春山上京赴考得中,现在已是江南八府巡按。王姓一族听后大喜,纷纷拥上路口迎接,但令人不解的是轿子却没有停下,而是径直朝叶大士家走去。众人这才明白过来:“王春山这是要先报当年的夺地之仇了。”轿子到了门前停下,走下轿的王春山却又让众人大吃一惊,只见他上身赤膊手奉棍杖,跪在了门前。
  原来王春山考中后,十分感激当年那个老巫婆,派人多方寻找,接到身边奉养。老巫婆临终时,将王春山叫到身边,告诉他:她只是一个平常的村妇,没有什么神术,当年的那一切都是叶大士安排的。叶大士当年本想为王母治病,但又怕犯了族规反引纷争,就用他一只调教好的异品蟋蟀做了道具。他见王春山好学上进颇具才华,为了不让他像王姓家族其他人一样只守着土地过活,出外去闯一番事业,就借机夺去了他的土地。那粒金豆也是他事先埋藏在草丛里的。王春山听到这里,抚胸大呼道:“我枉读诗书了,古人说有恩必报,我受了大恩反心存怨恨,我是小人哪!”于是连夜起程赶了回来。
  这天夜里,王家坝村灯火通明,叶、王两姓抛弃旧怨欢聚一堂。酒意正浓时,王春山命人取来纸笔,当堂挥毫为叶大士写下了“江南名医”几个情浓墨饱的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