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神腿无踪矫友田

作者:佚名




  
  1
  
  民国初年,在墨城东杂院有一处武馆,名曰“震东武馆”。馆主姓石名震东,他年逾六旬,人送绰号“鬼腿石”。
  石震东的功夫甚是了得。他在十二岁那年,曾出家到青峰寺拜慈济大师为师习武十载,并得到了慈济大师的真传,练成了威震江湖的“二十四式大力金刚腿”。他那两条腿施展开来,快似箭,坚如钢,碗口粗细的岩石柱,他一腿横扫过去,便四分五裂。他平时教着一帮徒弟习练拳脚,偶尔也经手一些押镖的差事。
  这天上午,石震东独个儿在大杂院里溜达,他听了一会儿柳子戏,又挤进人群里看了两家杂耍班子练摊,终觉无味。他便挤出人群,反背着手,朝西头的“恒香溢”茶楼走去。石震东的心中一直有个结子不能舒展,因为他深知自己年近老迈,满身绝技恐不得人传;而他眼前那一帮徒弟,都资质欠慧,他纵使倾心传授,他们恐怕也难雕成大器。他走上茶楼,一个小堂倌过来,给他沏上一壶“龙井”。他端起青瓷茶杯,微呷了两口。忽然,从茶楼对面传来一阵阵喝彩声,那声音一浪盖过一浪。石震东定睛看去,楼下的情形尽收眼底。只见跤场上,一个看上去只有十二三岁的小孩,正在跟一个五大三粗的场主比试摔跤。石震东认识那个场主,他是个满族人,绰号“蛮牛砣”。他摔跤的功夫相当不错,要不然他能在大杂院的场上占场一年之久,至今还没有被人摔倒过。
  此时,石震东心中暗想:“哪里来的小孩,居然有胆量上场跟他比试?”他顾不得品茶,放下茶杯,匆匆走下茶楼,朝跤场奔去。他费了好大劲,才挤到跤场跟前。他见那个小孩虽然长得敦实,但终究年幼力单,已被“蛮牛砣”摔得浑身青紫,可他仍毫不示弱。石震东连忙问身旁一个看热闹的道:“他怎么能跟一个孩子斗?”那个看热闹的瞅了瞅他,尔后笑道:“这怨不得人家摆场子的,是那个小孩图人家那二两银子!”
  原来,那个“蛮牛砣”在大杂院占场立下了一个规矩:每场比试设五局,若对方胜他一局,他甘愿奉上二两银子;若胜他两局,他立即收拾起摊子,永不进大杂院。
  此刻,那个小孩体力愈加不支。而“蛮牛砣”竟一俯身,用脊背扛住了那个小孩的侧肋,两只巨手掰住他的胳膊,正准备来一个“大背胯”。倘使这一招下来,那个小孩摔不死,全身也得几处骨折。
  石震东断喝一声:“住手!”那声音犹如晴天霹雳,震得周围看光景的人耳鼓发麻。
  “蛮牛砣”闻声松开了手,并收住招式。他认识石震东,慌忙抱拳施礼道:“是石师傅驾到,小人在此献丑了。”
  石震东怒声斥责道:“堂堂五尺汉子,竟跟一个孩子使威,还有无‘义’字可讲?!”
  “蛮牛砣”被他数落得面红耳赤。那个小孩则异常机灵,他“扑通”一下跪倒在石震东的脚下,哀求道:“师傅,你一定要救救我娘,一定要救救她啊!”
  石震东赶紧把他搀起来,然后扶着他一瘸一拐地走出跤场。他俩上了茶楼,石震东给他点了两盘点心。他顾不及答话,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转眼之间,那两盘点心便落入了他的肚里。他噎得一边打着嗝儿,一边捧起滚热的茶水喝,嘴烫得“吱溜、吱溜”直响。
  之后,那个小孩就将他的身世告诉了石震东,他叫刘不三,老家是河北行唐县。他的祖父叫刘方,人称“刘大个”,清朝时曾是个二等“扑户”职业摔跤手。皇帝养着他们这帮“扑户”,是来充当近卫军用的。因此,他家祖上的日子还算殷实。可是,到了他父亲这一辈,他的父亲和两个叔父都染上了大烟瘾,整个家业都化为青烟。刘不三从小喜欢舞弄拳脚,再加上受过祖父的点拨,对摔跤的门路较为熟悉。
  后来,刘不三便跟随母亲到墨城来投奔一位远亲。可是亲戚没有找到,母亲只有靠给一些富裕人家浆洗衣物,挣几个铜钱来维持生计。然而,一个月前,他的母亲突患上了伤寒病,由于没有钱医治,病情愈来愈重。刚才,他拼着命跟“蛮牛砣”比试摔跤,就是为了挣点银两,给母亲抓药。
  听到这儿,石震东心头感到一阵辛酸。他起身买了两盒点心,然后抓着刘不三的手赶去药铺,给他的母亲抓了两副药。在刘不三的指引下,俩人朝西城外走去。原来,他娘俩栖身在一处残败的土地庙内,里面空空荡荡,异常冷清。他的母亲正蜷缩在一张用碎石和破木板支撑的床上。她见儿子带客人进来,吃力地撑起身子欲坐起来,可是她的身子晃了两下,又跌倒下去。
  刘不三赶紧上前抱住娘,把药放在她的眼前,哭着说:“娘,是这位好心的爷爷花钱给咱抓的药,你吃了药就会好的……”
  她吃力地抬起手来,在儿子的脸上抚摸了两下,两行浊泪从她蜡黄的眼窝里涌出来。
  见此情景,石震东的心头又是一阵辛酸。他俯下身去,对刘不三的母亲说:“你们娘俩儿若不嫌弃,就搬到俺的武馆里来住。这个孩子天生是块习武的料,在一起俺得闲可传授他一些武艺。”
  她用感激的眼神望着石震东,略带欣慰地说:“我知道自己的病……我也能看出来……你是个好人……把不三托付给你,我死也瞑目了……”
  尽管石震东将他娘俩儿接到武馆之后,请了城里最好的郎中给她医治,但终因病情太重,刘不三的母亲三天后辞世而去,石震东亲自为她操办了丧事。从此,刘不三就拜石震东为师。
  
  2
  
  刘不三心地善良、为人忠厚,对拳路又极有悟性。因此,他深得石震东的喜欢。石震东对刘不三既像对待自己孙儿一样疼爱,又像对待徒弟一样严厉,悉心传授他功夫。苦练五年之后,刘不三已练就了一身硬气功,那“二十四式金刚腿”的功力也不在师傅之下。有一次,石震东为考验徒儿的功力,他先将一块半尺厚的石块立在地上,石块前面放一碗水,后面也放一碗水,让刘不三踢给他看。刘不三气运丹田,发力于脚掌,而后震喝一声,一脚下去,石块上半截应声飞滚而去,而下半截仍立着不动,前后那两碗水也纹丝不动。石震东看后,微捻苍髯,满意地点了点头。
  后来,刘不三还将所学功夫跟跤法融合在一起,独创出一套摔跤绝技。他知道自己个头较小,因而在与高手比试跤法时,他从来不用“大背胯”、“倒口袋”之类的大动作,而是使用“小绊子”,像“搓”、“耙”、“别”之类,最拿手的就是“小得合”——就是将一条腿伸进对方裆内,冷不丁绊其一腿,功底再深厚的人也难以经受住他铁腿的撞击,只有訇然倒地的份儿。
  于是,各路摔跤高手纷纷慕名前来找他切磋跤法,但没有一个人能胜过他两局。其实,他输掉的那一局,也是他故露破绽,以礼送给别人的。
  民国十四年春天,墨城“富云堂”药店有一批价值五万大洋的名贵药材,要运送至济南。药店的宋老掌柜唯恐有个闪失,便亲自出面恳请歇镖多年的石震东出山。
  那时候出墨城三十里,便是荒山野岭。因为兵荒马乱,古道之上更是人迹稀少,偶尔只有一些商客、镖车经过。如此一来,反倒惹得劫匪经常出没。其中,有一伙以“南河双鬼”为首的马贼,令城内四大镖局纷纷失手。以后,凡是重镖,四大镖局竟无一家敢经手。
  听了宋老掌柜的来意,石震东放下茶杯,颇为难地摇了摇头道:“俺已年老体迈,这桩生意恐怕无力经手。”
  宋老掌柜叫苦不迭道:“石师傅,你若不出山,我在济南的店面只有关门的份了。依石师傅的品行,不能见死不救吧?”
  石震东沉吟了一会儿,说:“不过,俺可向你推荐一人。”
  宋老掌柜赶紧问道:“何人能担此任?”
  石震东神色静然地说:“俺的徒弟,刘不三。”
  宋老掌柜也迟疑了一阵儿,最后他抬眼瞅了瞅石震东那一双饱含自信的眼神,也点头同意了。
  三天之后,刘不三和十几名师兄弟小心翼翼地押着镖车上路了。当他们行至九牛岭时,距离墨城一百余里,天色渐渐暗将下来。只见四周荒山野岭,野风凄凄,陡然一阵刺耳的铜铃声响过,一伙马贼迎面从峪子后扑过来,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