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藏羚大衣

作者:朝 勃




  康熙年间,京城里住着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名叫雷震。雷府有一个管家,是西藏人,叫才旦。才旦自幼聪颖,学富五车,后不幸被噶尔丹部下强征入伍,做了一名军中文书。雷震随康熙帝西征平定噶尔丹部叛乱时,俘获了才旦,因同情他的遭遇,并欣赏其才华,遂留与府中,做了一名管家。才旦为报雷震不杀之恩,倾尽所能,把雷府上下管理得井然有序,颇受雷震赞赏。
  雷震虽战功显赫,功成名就,但美中不足的是至今膝下无子。经人劝说,雷震又纳一小妾,翌年,竟喜得虎子。雷震征战半生,晚年得子,自是欣喜若狂,那小妾在雷府的地位更是无人能及。
  这年仲秋,才旦拜见雷震,说要回家省亲。雷震说:“你来我府数年,回家看看双老也好。我有一事相托。”
  才旦急忙说:“将军有事但说无妨,小人一定竭力相办。”
  雷震说:“久闻你西藏盛产藏羚羊,此羊绒毛轻软纤细,弹性绝佳,为保暖极品。故请你回去之后,为少夫人做一件藏羚大衣,以御京城严冬之寒。所需银两你尽说便是。”
  才旦听罢脸色大变,过了半晌才缓缓说道:“银两我不需要,小人领命就是!”
  隆冬时节,才旦回到雷府。雷震获悉大喜,亲自来到才旦住处面见。
  才旦见雷震亲来造访,跪倒在地说:“将军对小人恩重如山,小人却有负将军之托。”
  雷震问此话怎讲,才旦直言相告,藏羚大衣他没有做。
  雷震闻言大怒,他咆哮道:“才旦,当年你系一叛军俘兵,我本应将你斩首,但我常怀慈爱之心,怜你有才,留与府中委以重任,今我请你购做一区区大衣,你竟不能如愿。可笑你饱读诗书,还枉说什么‘知恩图报’!”
  才旦磕了一个响头说:“将军的大恩大德,日月可鉴,小人没齿又怎敢相忘?无奈做那藏羚大衣,小人实有难言之隐。”
  “难言之隐?你且说来!”雷震怒而不解。
  “那藏羚绒极其珍稀,素有‘软黄金’之称。每只藏羚羊身上只有几两羊绒可用来做衣服,仅一条大衣领子即需几只以上藏羚羊的生命做代价,若给少夫人做一件垂足大衣,不屠杀上百只藏羚羊是远远不够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做一件大衣需要牺牲数量如此之巨的生命,小人实在下不了手呀!”才旦言真意切地说。
  雷震听了倒吸一口冷气,久久沉默不语。
  才旦起身从行李中拿出一件羊皮袄来,说:“我省亲之时,家中一只头羊被牛顶死,这只羊正值血旺年纪,迎风卧雪,皮不过风,也是一张上等毛皮,我找人做成皮袄,将军如不嫌弃,也可送与少夫人御寒。将军对我情深义重,我却有负将军,故小人无颜再留贵府,今日作别,还望来日再见,小人告辞,将军保重!”
  才旦又跪在地上给雷震磕了三个头,然后深深一揖,转身离去。
  雷震手拿羊皮袄,望着门外漫天大雪,不由心中不忍,几欲阻拦,却又做罢。
  一日深夜,雷震忽被噩梦惊醒。他梦见上百只藏羚羊或身首异处,或被剥皮掏心,一时血雨腥风,惨不忍睹。
  他披衣而起,踱步庭院,遥望西天冷月如钩,心潮起伏:“我当年不杀才旦是出于仁慈之心,这才旦不做藏羚大衣乃是不忍屠杀上百只藏羚羊,亦是出于仁慈之心,既如此,我与他理应惺惺相惜才是。如今却逐他出府,实有损我‘仪义将军’之美誉矣!”
  翌日,雷震亲赴西藏,历尽艰辛,始寻得才旦。
  主仆二人相见,感慨万千。雷震见帐房外不远处有一坟墓,便问其故。才旦说:“将军还记得我送给少夫人的那件羊皮袄吗?那只头羊并非被牛顶死,乃系我所杀,因深怀不忍,故墓葬以纪之。”
  雷震黯然说:“原来你是用自家一羊之命来换雪域高原百只藏羚羊之命,此皆祸起藏羚大衣也。”
  临行,雷震盛邀才旦复回京城,才旦以双老年迈体衰为由,婉言谢绝。雷震不便强求,二人遂挥泪而别。
  雷震回到京城,即令少夫人脱下羊皮袄,小心珍藏,并世代相传,视为传家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