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2期

侠女恩仇记

作者:陈钦然




  【挟天子 计害众忠良】
  
  沈文珍正在书房里等待一份非常重要的边报。
  沈文珍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左丞相之职,朝中的大多数文官曾是他的门生。他和宦官互相勾结,陷害忠良,满朝文武多怕他的淫威,一些忠良大臣都托年老体弱告病在家,朝中只有罗胜、秦雷等少数忠臣与之抗衡。尤其是那罗胜,他秉性刚烈,忠贞耿直。沈罗二臣,一文一武,结下深怨,沈太师多次寻隙意欲加害罗胜。是日果然有宦官传来边关急报,沈太师展开一看,乃是番邦鞑靼兴兵犯边,镇守边关将军告急求援。沈太师看完边报,心头大喜。
  次日早朝,沈太师出列奏上一本,保举大将罗胜挂帅出征,赴边关救急抗敌。圣上准奏,殿前降旨封罗胜为征番大元帅,当殿赐印,限五天之内,点齐十万大兵,征剿鞑靼。
  且说沈太师用计陷害罗胜,罗胜不知是计,只道是臣为国死,将在阵亡,奉旨出征,忠心卫国保边疆,战死沙场,无怨无悔。然而奸臣之计毒如蝎,罗胜出征之前,沈太师又有密信通番,鞑靼国王便按沈太师之计,设下陷阱。两军相遇,鞑靼兵败,罗胜不知是计,乘胜追击,深入敌阵,进入鸡笼山时,中了埋伏,番兵便在山下布阵,把十万唐兵围困在鸡笼山中。
  沈太师在后堂正和随从余上锦商量,如何害得罗胜全家。
  沈太师苦思冥想间,忽报边关总兵差官有紧急公文要见太师,太师道:
  “领他进来!”
  差官来到后堂,呈上文书。沈太师拆了文书一看,哈哈大笑道:“罗胜等人,都将死于我之手矣!”。
  余上锦上前拱手问道:
  “怎个死法?”
  沈太师没有回答余上锦,只对着那差官说:
  “你把边关战事简单说来。”
  “禀太师,罗千岁在边关连胜两阵,杀入番城,番将设下陷阱,将罗千岁引入鸡笼山团团围困。小将是边关总兵麾下守备张升,总兵特着小将前来求发救兵。”
  沈太师含笑道:“你是要加官还是要问罪?”
  张升忙跪下道:“太师赦罪,小将自然想加官晋爵,不敢冒犯太师。”
  “那好!你听老夫一言。”沈太师坐在太师椅上微笑着说:“只因罗胜在朝为官,诸事作恶,满朝文武无不恨他,今日他兵败番邦,损兵折将,耗费国库银两,今为番兵所困,不能归朝,如今只要把文书一改,只说他勾结朝廷多位王公降了番邦,叛国投敌。那时皇上亲自点兵出征,保你连升三级。你看如何?”
  “太师作主便是,小的遵命!”
  沈太师大喜:“既然如此,你请起来一旁坐下。”沈太师随即命余上锦备好文房四宝,亲手改了那文书,然后转过头来告诉张升道,“明日早朝,你在午门外等候,老夫上朝之时引你见圣驾,面奏罗胜反叛朝廷,投降番邦。”张升点头称是,收了假文书,被余上锦领去安歇。
  也该忠良不绝,沈太师和张升的计谋却让他的贴身侍卫严章听了个明白。这严章原是罗胜府上一名贴身书僮,因当年罗胜的二公子罗焱上天光山谢天元处学艺时,陪二公子上了山,跟着学成一身武艺。当年谢天元神机妙算,算得五年之内,朝廷忠良,罗府三十位王爷,有一大劫,他夜观星象,断定灾星正旺,已入朝廷。又闻朝廷宦官干政,勾结太师,朋比为奸,于是他便借沈府招募护卫之时,派严章应召。严章武艺颇为了得,沈太师看中这后生的一身好武艺,遂收入府内作贴身侍卫,严章也就潜伏在相府中做了谢天元的耳目。
  谢天元本是当年瓦岗寨辅助李世民起义建立唐王朝的军师谢登匡的后代。谢天元之曾祖谢廷良在唐中宗时为官,后被武则天之侄武三思所迫害入狱。忽然一夜,狱中一股青烟直冲狱门外西去,狱卒惊慌查看,却不见了死囚牢中的谢廷良。武三思抓不到谢廷良,就要株连九族,抄斩全家,幸得其祖父得知消息,逃入深山。从此,谢氏一族虽有金书铁卷,却不敢入朝为官,一代代研读先祖的术法和易经卜算、星象学之类的神仙学问。到了谢天元这一代,已是九代隐居天光山寨,学法习武授徒,夜观星象,冷眼看世间。
  话说这严章听得沈太师要害罗元帅全家性命,果然应了五年前谢天元所预测,心想得赶快混出沈府去报信。
  翌日清晨,沈太师上朝去了,严章向夫人告假说:“夫人在上,有乡邻送来口信,家母病重,请夫人赐假三五日,容小人回乡。”
  沈夫人眼见泪水汪汪的严章,动了恻隐之心就准了假。
  严章出得相府大院,拼命飞奔,奔向罗府。门公罗达见来人满头大汗,忙问何事慌张。严章道:“找罗公子,快,快叫罗公子!”说着,他直奔罗二公子的卧室,路过花园,只听得花园之中风声阵阵,烟尘纷飞。细看处却见一白衣少年,一对龙蛇宝剑舞得有如出海蛟龙,宝剑指处,风烟飞舞,不见人影,只见一团白烟,空中旋转,恰如一团银光,看得人头昏眼花。顷刻间,白衣少年一剑指地,定下身来,呼出一口气。严章细看,正是玉面蛟龙罗炯公子。他赶忙上前跪下:
  “公子在上,小人严章拜见……”
  “严章快快起来,你是父亲的书僮,怎生跪得?快快起来!”说着放下宝剑上前扶起严章,“这一大早的你为何一头大汗急匆匆……”
  严章一五一十把昨夜听到的全都告诉了罗炯公子。
  罗炯一听,有如五雷轰顶,急忙入内拜见母亲。罗夫人一听,垂泪说道:
  “这可如何是好!那焱儿上了飞龙山在裴兄弟那儿至今未回,快传老管家罗仁前来商量。”
  当即有仆人传来须发皆白的老管家罗仁。这罗仁原是罗胜父亲罗迪贴身书僮,年逾花甲,罗迪仙逝之前交代罗仁担起罗家事务,令为总管。罗仁是一位忠心耿耿的老管家,罗胜一家甚为敬重。
  罗仁道:“给夫人请安!不知夫人召唤老奴有何吩咐?”
  罗夫人把严章所述之事一一道来。
  “夫人啊夫人!老爷挂帅出征之日,再三叮咛,沈太师迟早会害我罗家,老爷上阵之前,给了老奴两个密封,老奴日日随身带着。这是‘甲’字密封,老爷交代,如遇危急事,先拆‘甲’字密封。”老管家递上一个信封,老夫人拆开细看。
  “横祸飞临之日,总管率女眷一应避入云水庵,两儿率余下之人,速去天光山寻谢天元,一切自有准备。”
  罗夫人偕同总管婢女,挑着行李包裹,径直上山。可怜这夫人,山高路陡,坐不了轿,扶着拐杖,走向云水庵堂。早有快腿家奴飞报住持,庵堂住持急令尼姑速速打扫后山堂,那是为罗元帅早已留下的,供罗家隐居,闲杂人等不得行走。
  这一头罗公子和严章带着家将四人急忙上天光山找师傅谢天元去了。
  且说罗府一家逃难后的第三天,宦官俱阿兴领着三百官兵,把个罗府围得水泄不通。他拿着顺宗皇帝的圣旨到罗府宣旨,只是迟了三天……
  沈太师一听,气得连连打颤,自语道:
  “这,这还得了,这还得了,这京都之内有许多世袭王公千岁都是罗家世交和亲眷好友,倘若让那罗家兄弟串谋起来,再上那飞龙山纠集裴雄等乱臣贼子,便如鱼得水,率兵攻进这长安城内,那时老夫也就完了。”沈太师背着双手,踱着方步,思虑计谋:“倒不如先下手为强,我如今借罗胜投敌,罗炯罗焱拒捕逃亡,串谋造反为名,会同六部九卿,上他一本,就说罗门兄弟在外招兵买马,并串同其祖上世交,亲戚朋友意欲谋反,引番兵入关,而今在长安和江南淮安府两地一张网,还怕他们走漏不成?”沈太师想好了计策,忙吩咐两个中军,连夜传请六部九卿,有吏部尚书李顺,那是沈太师襟兄;兵部尚书金达,是番邦降将沈太师安插入朝的奸臣;户部尚书胡磷;刑部尚书巫法;工部尚书施德,这几位全是沈太师门生,只有那礼部尚书李永仆乃先朝世袭王公千岁,当今圣上皇叔。他为人正直,足智多谋,暗中与各位千岁王爷交好,明里却同沈文珍俱阿兴等人十分亲密,三人常常推杯换盏,表面亲好。通政司肖恩是沈太师儿子沈廷之小舅子。各位大人来到相府,参见完毕,分宾主坐下,沈太师便如此这般,历数罗胜投敌、罗炯罗焱兄弟上山勾结山匪,联络在京各位亲友,阴谋勾结番邦反叛朝廷等等罪名,又出示那份改了内容的边关总兵奏折。大家一听,议论纷纷,只有李永仆大人默不作声,他心中明白,这些全都是沈太师造假陷害忠良之阴谋。
  沈太师请各部大臣议论一番之后便说道:“我已严令山东各州府严加缉获叛匪,也已传文到淮安我儿子沈廷处,叫他派一支兵马去围剿飞龙山,捉拿罗家兄弟。”
  一番决断,喜了众奸臣,只是苦了一边的礼部尚书李永仆。他暗自思忖,明早一本奏上,要是皇上准奏,岂不害了众人性命。他左思右想,只有立刻派家将上山通知裴雄等人发兵相救,并着家人暗中通知在城中各位王公家眷。
  李永仆回到府上,已是掌灯时分,他挥笔写了四五封密书,吩咐几名心腹家丁,悄悄送往各位王爷府中,又命家将连夜上山,报知山上众好汉。
  话说那沈太师翌日五更,便会同六部九卿呈上奏章,顺宗一看奏章,疑惑不定,沈太师等人再三追逼,不得不准奏下旨。站在他身后的宦官俱阿兴,早已拟好圣旨,交付沈太师。顺宗深知此举使李家天下危矣,奈何他在众奸臣挟持之下,只有望天长叹了。沈太师连夜派钦差传圣旨,把三十位王爷和家人捉拿关入天牢。
  
  【得仙法 母女泪相会】
  
  且说罗炯和严章领着几位家将,日夜兼程赶到了天光山寨。天师谢天元屈指一算,罗家人应在今日到达,因此,他早早指派两书僮迎于山门外。
  山寨之内,皆为草堂,山草盖顶,朴素幽静。
  书僮领着罗炯等人直入中堂,中堂之上有一老者,白发梳成一髻,胸前两尺多长胡须飘拂,面如重枣,红比朱砂,童颜鹤发。此君正是当今天下闻名的大天师谢天元。罗炯严章一见,慌忙上前跪伏地下,叩了三个响头,“师伯在上,徒儿莽撞了……”
  谢天元忙走过来扶起这位玉面小将。
  “快起快起,多年不见,小侄长大成人了啊!”
  严章细细叙说了沈太师陷害罗家的奸计。
  “还不只一家呢?刚才礼部李永仆大人派飞差送来快信,沈太师设计要杀三十多位王公千岁。凡与你罗家有裙带关系,一律收监,三日之后问斩,圣上已经准奏,眼下长安都在搜拿众王爷千岁啊!我已派神行星魁谢星今晨出发,去了飞龙山告知裴雄和舍弟罗焱,我自有安排。”谢天元说着,捋了捋飘逸的银须,吩咐仆人,领着罗炯等人入了后堂,独留下严章。
  “严章,你快快回到太师府去,还要装下去,三天之后天牢必然要有一场血光之灾,我这里已有应对之策。你可如此这般……”
  掌灯时分,谢天元夫人柳氏带着沈佩云来到中堂,拜见罗炯。
  这沈佩云年方十七,原在罗府抚养。沈佩云羞答答上前来向义兄施礼后,一旁坐下。一会儿,谢天元从厢房走了出来,坐在太师椅上,罗炯和沈佩云先后上前施礼。谢天师面色严峻,他把沈佩云叫到身旁说道:
  “云儿,这番出征,为师年纪已老,不便出山,你可随义兄罗炯一同匡扶大唐江山,内清奸贼,外扫番邦。破妖阵托付于你,为师明日自有吩咐。此去破贼,危机四伏,你还是要下山到云水庵中拜别母亲。”谢天元又对罗炯说。“贤侄,你明日可直往飞龙山会见舍弟和诸位英雄,我这里有书信一封,带与裴世侄。”
  你道这沈佩云何许人也?十七年前,唐朝国库空虚,宦官把持朝政,朝廷无银两发放俸禄,卖官一时成了风气。沈文珍之父乃苏杭一带富商巨贾,富甲一方,当年其父贿买州府,还热心捐抚朝廷。他命沈文珍带万两黄金赴京参加殿试,于是当榜高中,官拜淮阳节度使。翌年其父又捐银十万两,沈文珍被钦命为神策军中尉。沈文珍当年风华正茂,又是江南首富之子,被当朝宰相皇甫博召见,问其已婚否?沈文珍见有高攀机会,便答:“晚生未言婚姻。”皇甫博遂喜招沈文珍为婿。此事家人全不知情,只苦了在沈家的刘丽芳。沈文珍年轻时与刘丽芳拜堂成婚,结发妻已有身孕。妻子在家日夜盼望沈文珍回来携家眷赴京上任,然而一个月后,忽然京城飞来一信,竟是一纸休书,刘丽芳当即气得昏了过去。沈父也气得暴跳如雷,但是儿子已经骗了当朝宰相,不可揭穿,否则沈文珍不仅不能升官,还可能人头落地。故此家人再三劝儿媳忍让。刘丽芳看似弱女,但是性情刚烈。一日去游西湖,支开婢女,纵身跳入湖中。
  游人忙呼:“有人跳湖了,快救命啊!”也注定刘丽芳不该一死,那天恰好罗胜和裴策、秦雷、尉迟云等一班忠良后代正在湖上游玩论武艺,忽听有人喊救命,遂令家将将那刘丽芳救起,细心奉侍,护送她回府。只可惜这女子一言不发,罗胜夫妇无奈只得将此女子带回自己府中。
  后来,此女子在罗府生下一女婴便出走了,下落不明。万般无奈,罗夫人只得为其女儿请了乳娘,将女婴抚养成人,并按其母留下书信所言,让此女姓沈。罗胜便为这女婴起名沈佩云。
  沈佩云五岁那年,谢天元在罗府见此女年纪虽小,却生得剑眉下一双丹凤眼,熠熠生辉,舞着一把青锋剑,有如行云流水,寒气逼人,颇通剑术,问起兵法战术对答如流,谢天元大喜道:“此乃异人呀!”
  罗胜道:“小女聪颖过人,三岁起便随我舞刀弄剑看兵书,过目不忘。”谢天元有意授徒,遂请罗胜准其上山学艺,他日自有用处。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