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0期

武则天除奸

作者:艾好书




   公元684年8月上旬的一天,晴空万里,骄阳如火。在洛阳通往长安的大道上,一个年轻和尚正驱马飞奔,荡起的尘土像一条黄龙,沿着大路滚滚向前。这和尚姓赵名道生,原是唐高宗东宫黄门,后因暗杀正谏大夫明崇俨,犯下死罪。但武则天可怜他年幼(当时他只有十六岁),又加上他家中贫穷,就没有杀他,把他送到奉先寺当了和尚。他当然是感恩不尽。此时,他驱马飞奔,就是到长安谒见武则天,报告一件非常重大的机密。
   武则天为了广开言路,除了在朝内设立四个大箱子收集意见外,还经常接见提意见和告密的人。同时还规定,进京告密的人,沿途享受五品官的招待。但是,道生和尚要告的密极端重要,关系到唐朝的存亡问题。所以,他怕路上有人暗算,就听从了郑十三娘的意见,不享受五品官的招待,而是用郑十三娘给他的金银买了马,自行食宿前往。此时,道生和尚心急如火,恨不得生出双翅飞到长安,把裴炎一伙妄图谋反,篡夺皇位的阴谋报告武则天,以便及时讨伐,铲除祸患。
   这裴炎是唐朝中书令,等于丞相,被称为裴九郎和裴九叔。他是高门贵族出身,是个诡计多端的阴谋家。十四年前,当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和父亲上官庭芝等人妄图背叛朝廷,谋杀武则天的时候,裴炎就是朝中内应。后因阴谋败露,上官仪等人被武则天处死,上官婉儿和她的母亲郑十三娘,被发落到洛阳的宫廷中奴役。裴炎却没有暴露。他为了安下内线,以备将来之用,就把上官婉儿和她母亲引进内宫,服侍武则天。那时候上官婉儿只有十四岁,武则天发现她容貌俊美,才华出众,年轻有为,就把她留在身边。由于武则天的亲自教导和感化,使上官婉儿认识到武则天杀掉她祖父等人是对的。因此,她一心一意为武则天尽力办事,成为武则天的得力助手。这一点,是裴炎万万没有想到的。因此,裴炎毫无怀疑地在郑十三娘家里,当着郑十三娘的面,与骆宾王策划举兵叛乱,企图杀掉武则天,自立皇帝,继承周文王、周武王的大统天下。并派他的死党监察御史孽仲璋、给事中唐中奇等人去扬州部署,与英国公徐敬业同谋起兵。他还准备派程务挺将军前去支援,以抽空京内兵力,使武则天束手待毙。裴炎让骆宾王把《讨武后檄文》都写好了。
   本来,郑十三娘认为裴炎等人是唐朝忠良,很相信他们。可是这一阴谋活动,使郑十三娘认清了裴炎一伙奸党的真实面貌,他们并非唐朝忠臣,而是他们自己想坐天下,不管老百姓的死活,是一伙奸贼。郑十三娘和道生和尚决心告密。当时武则天正带着上官婉儿在长安附近的奉天县安葬高宗皇帝,并要在那里住一段时间,道生和尚只有直奔长安了。
   武则天得到道生和尚的消息,立即带着婉儿连夜返回洛阳,直奔郑氏家中。郑十三娘看到武则天回来了,“扑嗵”一声跪倒在地,说:“天后陛下,罪妇万分该死!”武则天连忙扶住她说:“不,你立了大功!快起来!”
   郑氏哪里敢起来,她哭着说:“罪妇活了四十四岁,真是糊涂了一辈子。原来上官仪父子,裴炎等人都是大逆不道,我一直都和毒蛇在一起!”武则天说:“你明白了就好。婉儿,快扶你母亲起来!”
   婉儿忙上前去扶母亲。武则天说:“十三娘,有一件重要的东西你忘了给我。”郑氏被婉儿扶起来,忙说:“哦,对了,是骆宾王写的檄文。那是他们在我家里谋划起兵叛乱的时候,给了我一份,裴炎一份。”武则天说:“我来,就是为了看那篇文章的。”
   郑氏忙去取出檄文,送给武则天说:“天后陛下,这就是那篇文章。”武则天接过来展开一看,字太小,就回头递给婉儿说:“婉儿,你念给我听。我近来眼睛花了,在灯下看小字可吃力了。”
   这《讨武后檄文》是骆宾王起草的。文章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尖锐刻薄,但语调铿锵,很有煽动力。大意是说武则天性情不和顺,出身寒微,原是一个普通女子,来到皇帝身边,嫉妒心强,毫不让人,用巧妙手段迷惑皇帝。她心毒手恨,豺狼成性,残害忠良,杀死了姐姐哥哥,又杀了皇帝,毒死了母亲,达到人神同恨,天地不容的程度。接着骂武则天是一个女流之辈,竟然当了皇帝,实在可恶。因此,他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武则天,以清妖孽。文中还说,凡能为此立功的,一定给以高官厚禄。最后煽动说:“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武则天一直微笑地听着,并不时打断婉儿的诵读,一会儿称赞文章写的好,一会儿又哈哈大笑,好像在听与己无关的故事。她说,文章起头起得好,对得也好,有的话说得也对,我的性情就是不那么和顺,出身的确寒微。我父亲是卖木材的商人,伯父是种地的农民。一会儿又哈哈大笑地评论说:“他真会无中生有,自欺欺人,还总是说女人不好,女人是‘祸水’,这是不公平的。”等婉儿读完了,武则天笑着评论说:“整个看来,文章是做得不错,调子满铿锵的。不过,没有丝毫的力量,没有打中要害。你们看,文章里没有一句话说到老百姓的。他们要讨伐我,却不替老百姓说一句话,这怎么行呢?最后说‘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这话倒是很有煽动力。可是谁家之天下呢?古人说得好:‘民是一国之本’。太宗皇帝也说过,老百姓是水,做帝王的是船,水可以载船,也可以把船打翻。他们这些人,就是不懂得这个道理。”
   听到这里,郑氏忙上前说:“天后陛下,我是罪该万死的!有些事情,我们蒙蔽了您很多年。我想把这些都说出来,您允许我说吗?”武则天说:“好吧,你把你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吧。”郑氏诚恳地说:“陛下,婉儿是个有良心的孩子,在陛下的感化之下,成为一个正直的人。我是一个糊涂的女人,直到现在才明白。我一直想替上官仪父子报仇。陛下,您近些年常到我们这里来,我就好几次向人要过砒霜……”武则天一听,忙说:“噢,是婉儿阻止了你吗?”郑氏说:“不是,她根本不知道。是裴炎阻止了我。”武则天说;“噢,这么说是裴炎救了我。”郑氏忙说:“不是,他说等用得着的时候,他会给你的。现在还早,这不是毒死一个人的事。这一次,他倒给了我一瓶砒霜,他说陛下爱喝莲子羹,叫我……”武则天听到这里,眼睛突然一瞪,说:“噢,是这样。”郑氏忙跪下说:“请天后处罚我,就是让我死,我也心甘情愿。”武则天忙说:“不,既往不咎,何况你还立了功劳,我如今愈加信赖你们了。你要把砒霜放好,有用得着的时候。关于裴炎和徐敬业的事,你们丝毫不能声张。我已经告诉了道生和尚,也不许他声张。特别是裴炎,大家都以为他是好人。在他的罪恶还没暴露之前,你们就是揭发他,别人也不会相信,反而会说你们冤枉好人。所以我把他留下来,让他自己或者他的部下来暴露。我是有了准备的。我在长安已下令调左武卫大将军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剥夺了他的兵权,调虎离山。我又任命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领兵三十万兼程南下,给徐敬业一个措手不及,先发制人。我相信裴炎还会来找你们,还会利用你们的。要注意配合。”
   正说着,宫娥来报告说,中书令裴炎和左御史大夫骞味道有要事禀报。武则天一听说道:“请他们进来。十三娘,你去睡觉吧,我同婉儿还要办点公事。”
   裴炎进来一见武则天就说:“刚才飞马快报,本月十五日英国公徐敬业在扬州叛变,传檄天下,声讨天后陛下。”武则天冷静地看他一眼问:“有檄文传来吗?”骞味道忙说:“有,据说是骆宾王做的檄文。”说着,把檄文呈上。武则天接过檄文,以欣赏的态度读了一遍说:“文章做得满好的。这样能做文章的人,朝廷没有使用,实在是宰相的过错。”裴炎和骞味道一听,赶快点头称是。武则天又叫他们火速向前方发命令,对于骆宾王,要注意保护,不准杀害。
   她沉思了片刻又说:“我早就料到徐敬业会叛变的,现在果然叛变了。你们看怎么对付?”裴炎忙献策说:“徐敬业成不了大气候,就怕您从长安派去的李孝逸将军,他领兵三十万,如果和徐敬业会合,那就会天下大乱……”武则天一听,故意镇静地说:“噢,我倒没想到这一层。”骞味道忙说:“我们的意思,把李孝逸调回洛阳,把南下部队留下,同时把程务挺调去代替李孝逸,以保万无一失。”武则天忙问:“这是你的见解吗?”骞味道说:“不,本来是中书令裴炎的看法,我觉得颇近情理,就提请天后陛下考虑。”武则天轻微地一笑说:“好吧,我也认为徐敬业成不了大事。但是李孝逸不要调回。程务挺也不要调去,我另外调人为江南道大总管,以防万一。裴炎,你今晚上就住在东宫,不必回家了,我好随时同你商量军机事宜。你先下去。”
   裴炎退去后,武则天对骞味道说:“裴炎的行动你知道吗?”骞味道点头说:“我是和他朝夕相处的。”武则天说;“可是,裴炎造反,你就不曾知道。”顿时,骞味道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裴炎造反?这么说我也在造反了?”武则天平静地说:“八月初裴炎曾派遣薛仲璋和唐之奇南下,你知道吗?”“知道,他们说是去扬州督促江南的盐米往京都里运。”骞味道茫然地说。武则天说:“婉儿,你把那篇文章拿给他看。”婉儿取出《讨武后檄文》原件交给骞味道。他一看,大吃—惊说:“天后陛下,您已经看过这篇檄文了?”武则天说:“是的。这是八月初骆宾王在这里亲手交给郑十三娘的,同时也给了裴炎一份。”骞味道更加吃惊地“啊”了一声说:“也给了裴炎一份?”武则天说:“是啊!扬州叛变是裴炎、程务挺、徐敬业串通起来搞的。裴炎大逆不道,企图篡夺皇位。我现在暂时把他囚禁东宫,他的中书令职务由你掌管。”骞味道紧张的心情还没平静,赶快回答说:“是,我一定尽心尽力地去做。”
   武则天把手一挥,镇静地说:“现在我要下三道命令,你连夜去办!”又转身对婉儿说:“婉儿,准备写下我的命令!”第一道令给右监门中郎将狐智通,告诉他:扬州叛乱,裴炎与徐敬业通谋。现将裴炎囚禁东宫,严加管束,但不得向外声张,一切听修左御史大夫骞味道调度。第二道令给西京留守刘仁轨,告诉他:扬州叛乱,新任单于道安抚使程务挺与徐敬业通谋,他路过西京时,立即将程务挺在军中斩首。第三道命令给扬州道大总管李孝逸,告诉他:扬州叛乱,务必立即剿灭。骆宾王、薛仲璋、唐之奇等人如被活捉,要严加保护,不得杀害,立即押送来京。
   武则天把三道命令签好,交骞味道立即去办。这时,一陈秋风吹来,武则天有些疲倦,腰也有些酸痛,就起身对婉儿说:“你把灯吹灭几盏吧。”婉儿不明白武则天的意思,问道:“您不会感到太暗吗?”武则天说:“不,我是想看看窗外的月光。九月的下弦月还很明朗啊。”停了一会,武则天又对婉儿说:“婉儿,这次回来,一路上我有好多话要对你说。”婉儿忙说:“陛下,如果您不太劳累,就请对我说吧。”武则天说:“你还记得吗?六年前你问过我,为什么杀了你祖父上官仪?”婉儿看一眼武则天说:“记得。您说过,我的祖父和长孙无忌,都是宇文化及的化身。我已经懂得了。”武则天忙说:“不,你还没有完全懂。这里有一个历史根源。自从汉朝灭亡以来,天下就没有长期平安过。总是互相砍杀,争夺皇位,每一个新朝代的建立,那些旧豪门贵族总不死心,要进行争夺,妄图改朝篡位。这种风气传到隋朝,隋朝二十八年的江山,被大丞相宇文化及在一天晚上搞掉了。现在,宇文化及虽然死了,但他的阴魂并没有死。”婉儿听到这里,颇有感触地说:“天后陛下,我完全明白了。我的祖父就是宇文化及的借尸还魂。”武则天听后,点点头说:“是的。不过,不只是你祖父,现在还有活着的宇文化及。所以,他们和我是势不两立的。这也好,有了他们,正好可以鞭策我自己。为了天下人都能够安居乐业,我不敢有一日的偷闲。婉儿,你想想看,要不然的话,我一辈子在感业寺做尼姑不更好吗?在宫庭里养尊处优,不管事,不更好吗?可是我不能那样,我不能不为老百姓做点事。”婉儿被武则天的话深深打动了,就说:“天后陛下,您的心太好了!”武则天勉强一笑,感慨地说:“婉儿,你知道,我心里是很寂寞的。我已经是过了六十岁的人了。高崇皇帝信赖我,这给了我很大的力量。如今皇上去世,我的儿子都很无能,我又托付无人,两个肩头的担子更加沉重啊!”婉儿听了武则天的话,感动得掉下了眼泪,就关心地对她说:“陛下,您要万分保重啊!天下人都在望着您,九州万国都在仰望着您!”武则天叹口气,感叹道:“是啊,正因为这样,我更加不能偷闲。”
   这时,钟鼓声已响,黄门和宫娥等人都来到武则天身边。一个黄门对武则天说:“报告天后陛下,是准备上朝的时候了,请陛下回龙鳞宫!”武则天说:“好,婉儿,你同我一道去。噢,对了,你去看看骆宾王,再去裴炎那里一次,把两件事问清后,叫人把裴炎带来。”婉儿答应一声去了。
   忙了一夜的武则天,仍然精力充沛地赶回龙鳞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