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4期

行贿向导

作者:杨海峰




   今年阿福36岁,是本命年。都说本命年怪,要是好,就一好百好;要是不好,喝口凉水都塞牙。阿福是属于点儿背的那种。这不,今年他家闹心的事一件跟着一件:女儿上重点高中正需要钱,老婆却生了大病花光了全部积蓄,偏偏在这节骨眼儿上,他又被公司炒了鱿鱼。
  阿福急得满嘴燎泡,整天像只无头苍蝇四处乱撞,却没有哪家公司肯聘用他。为什么?因为他一没文凭,二没特长,再加上不肯干吃苦受累的活儿,哪有他的生活空间?一时间,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阿福心里烦得长了草,却偏偏总有人敲错门。有道是“穷在闹市无人问”,阿福的亲戚朋友见了他都躲着走,哪还有人上门找他!那些敲错门的人都是找对门的李局长。李局长是城乡建设局的一把手,整天门庭若市,来的人都拎大包小包的礼品。
  阿福和李局长是多年的老邻居了,李局长官当得怎么样暂且不说,为人还算随和,在楼道里跟阿福打了照面,总是主动打招呼。这几天看阿福唉声叹气的,得知他下了岗,还安慰了他一通说:“像你这种情况,就得多动脑筋,靠脑袋瓜吃饭。”说得阿福连连点头。
  这天,阿福正在家抽闷烟。啪,啪,啪,外面有人敲门。阿福出门一看,是一个小青年,手里还拎着一对鳖。阿福一看就笑了,说:“你找李局长吧,他住对门。”小青年刚想走,阿福忍不住说:“我看你送的礼不合适,虽说鳖是上好的补品,可是这东西的别名叫王八,你送这东西,有侮辱领导的嫌疑。”
  小青年愣了愣神,问道:“那送什么合适?”阿福忽然想起来,李局长前几天上楼时,楼道里的一辆破自行车把他的西服划了一条大口子,就说:“你去买一套好西服送给他吧,他保准喜欢。”小青年一听,高兴地把鳖往阿福手里一塞,说声“送给你了”,转身就跑下楼去。
  阿福站在那儿愣了半天,心想自己哪能享受这等美味,就把这对鳖拎到市场上去卖。鳖在这个季节是紧俏商品,阿福很顺利地卖了二百多元,相当于他半个月的工资。
  这钱来得也太容易了!在吹着口哨回家的路上,阿福忽然悟到:“这不就是一个绝好的赚钱门路吗?只要平时多留意李局长家的饮食起居,看看他家需要什么,再为那些行贿的人做顾问指导,做这一行肯定大有前途!”
  他一路想得热血沸腾,回家就把自己的想法跟老婆说了,老婆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说干就干。当天,阿福和老婆即以串门为由,到李局长家去坐了一会儿。李局长不在家,局长夫人接待了他们两口子。闲聊时,局长夫人带着歉意说:“我家客人多,常有人走错门,还请你们多担待。”阿福老婆说:“这有什么!你放心,你家的客人我们一定热情接待。”
  趁两个女人有一搭没一搭闲聊的工夫。阿福迅速了解了李局长家的家具、家电和饮食习惯等方方面面。从对门回来,阿福和老婆进行了明确的工作分工,阿福老婆负责和局长夫人联络感情,阿福负责联系并接待客户。
  第二天晚上,夜幕刚刚降临,就有一个人拎着礼品从楼下走过。阿福的心开始“砰砰”地跳起来,他多么盼望那个人敲错门啊!过了一会儿,那个人走上楼来,直奔李局长家开始敲门,片刻门开了,他拎着礼品走了进去。阿福趴在猫眼上往外瞅,看准了那个拿的礼品是几条烟。
  既然没有敲错门,阿福就决定放弃守株待兔的战略,主动出击。他站在楼梯拐角,专等那个送礼的人出来。一袋烟的工夫,送礼的人走下楼来。阿福迎上前去,装作旁若无人地说:“我看你的事要办砸!”送礼的人一愣,迟疑了一下,问:“你怎么知道?”阿福说:“因为李局长不抽烟。”送礼的人奇怪地问:“你是谁?”阿福直截了当地说:“我是他的邻居。像你这样的人我见得多了,我敢打赌,你肯定办不成事!”
  送礼的人显得有点慌乱,刚才生硬的语气变得柔和起来,“那别人都送什么?我送什么能行?”阿福高深莫测地一笑:“你可以等等看,如果没有结果,你再来找我,我告诉你送什么。我住他的对门。”说完,再不多说一句,转身径直离去。
  两天后,阿福在家如坐针毡地等,那个送礼的人果然来了。送礼的人哭丧着脸说:“我送的礼品被退回来了,李局长说不送礼也一样办事。”阿福撇撇嘴说:“你信吗?”送礼的人说:“我就是不相信,这不才来问您!”阿福说:“可我们素昧平生的,也缺少帮助你的理由啊!”
  送礼的人不傻,明白这话的意思,他从兜里掏出两张百元大钞,塞到阿福手里说:“这点小意思您拿着,求您开恩指点一二。”阿福见了钱顿时眉开眼笑,高兴地告诉他,“李局长家的冰箱是上个世纪的老产品,你如果送他一台新冰箱,再难办的事也会变得容易。”
  送礼的人千恩万谢地走了,几天之后打过电话来,告诉阿福他的事儿办成了。初战告捷,阿福的心里比喝了蜜还甜。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业务,阿福专门配了一部手机,还去印了一盒名片,名头写着“自由公关顾问。”
  接下来的日子,阿福的业务越接越多,活儿越做越顺。很快,李局长夫妻惊奇地发现,那些来办事的人送的礼品越来越合他们的口味。过时的家具换成了红木家具,闹着要电脑的儿子有了“奔腾”电脑,头一天刚跟别人说她想买台微波炉,第二天就有人给送了来。更为离奇的是,有一天李局长的手机掉厕所里了,隔日就有人送给他一部时尚新款手机。
  而阿福,也捞了个钱包溜鼓。几个月的时间,除去电话费80元,加上嘴唇磨烂了几处,花15元买了一盒“意可贴”外,获净利3000余元,另有各种酒4箱,各种烟10条,他老婆还混了一瓶法国香水和高级口红。
  阿福心里这个美啊,走路总是哼着小曲,觉得腐败真是无限美好,要是干部们全部像焦裕禄、孔繁森似的,那他这种人恐怕只能喝西北风了。
  一天,阿福在楼梯口遇到了正下楼的李局长,李局长问他:“瞧你那高兴劲儿,看来是找到工作了,什么工作啊?”阿福谦虚地说:“给几家公司当顾问。”李局长拍拍他的肩说:“是嘛!这可是个靠脑袋瓜吃饭的活儿。怎么样,前一阵我跟你说得没错吧!”阿福头点得跟小鸡啄米一样,连连说:“对,没错,没错!”
  都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阿福正准备在“行贿顾问”这个行当里,好好施展一番手脚时,却不料国家的反腐败力度进一步加强,不少官员纷纷落马,李局长当然也未能幸免。尽管李局长诡计多端,只收礼品不收现金,但还是被作为当地的典型案件进行了严肃处理。
  李局长入狱后,阿福念念不忘旧情,曾经专门去监狱看望过他。李局长一见阿福就哭开了,他哽咽着说:“阿福,我真不该贪图那些歪门邪道的东西呀!我要是像你一样,靠自己的劳动吃饭该多好啊!”
  李局长不提这话便罢了,他这一说,阿福也忍不住哭开了。瞧他哭哭啼啼的样子甚是伤心,李局长纳闷地问:“阿福,你这是怎么了?”阿福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还能怎么?我的饭碗也砸了啊!”
  两人的哭声响成一团,一声比一声大,止也止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