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期

人皮鼓传奇

作者:张祖荣 汪世炎




  
  一 两个小皮匠
  
  在祖国大陆浙江东部那座不高不低的山里,有条不深不浅的山沟,山沟里有座不大不小的庙,乡人称它为月明寺。这座庙看不出与别的庙有什么不同,如果有当地的朋友陪你到庙里进香或游览,他们会带你进钟鼓楼,指着一只从外形上看不出有什么异样的鼓,指着鼓朝里的不被敲打的那一面说:这是用人皮蒙的……
  不错,本地人全知道这只鼓的故事。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这只鼓曾经作为阶级斗争的活教材,在全县各地巡回展览,这只鼓的血淋淋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
  老故事总是从“从前”说起,这个故事的从前得从抗战胜利时开始。那年头,离月明寺十八里的山口,背山面海的石塘镇有一段畸形的繁荣时期,以至人们都叫它小上海。镇子的东大街红毛子教堂对面,有个姓白的跷脚老皮匠开的皮匠铺子,卖自产的皮箱皮鞋,还和隔壁的箍桶师傅合作生产牛皮大鼓。那年头,皮箱皮鞋很少有人买得起,反倒是牛皮大鼓销得多,渔民出海回港,都爱把鼓擂得山响闹一闹,至于过年闹元宵,哪一年都要敲破几只鼓,这就成了老皮匠的大生意。老皮匠收了两个徒弟,两个男孩同岁,其中那个长得虎头虎脑的叫牛玉章,另一个长得清清秀秀的叫侯明亮,两人都是月明寺旁边的明月潭村人。本来,两个男孩从同一个村子出来,又一起学手艺,虽不是同姓,也该亲如兄弟的,可他俩却慢慢地有我没他的了。原来,老皮匠膝下有个女儿,名叫小翠儿,比他俩小一两岁。小翠儿她爹又跷又难看,而小翠儿姑娘却长得要多俊有多俊,而且老皮匠早放出风声,他有心在两个徒弟里面挑一个做女婿,来继承这份家业。牛玉章的家境要比侯明亮好得多,自己之所以来学手艺,仅仅因为算命的说他必须离家学艺。但牛玉章慢慢发现,小翠儿那颗心却全贴在侯明亮身上了,他侯明亮凭什么?不就凭小模样儿长得清秀一点?不就凭有副好嗓子,每天天不亮跑到红毛子教堂门口对着大海唱歌儿?还别说,他侯明亮嗓子也真好,他能无师自通地能运用腹腔和胸腔的共鸣,使声音既嘹亮又浑厚。他一唱起歌,小翠儿二楼闺房的小窗必定会推开,那个娇美的身影必定会出现在窗前,他唱多久,她就会痴痴迷迷地站在窗前听多久。
  也许是牛玉章已经意识到再在这个皮匠铺子里呆下去没什么意思了,这一年的秋天他突然穿起国民党县大队的黄咔叽布军装。他本来就长得高大,穿上军装,皮带在身上一箍,还真有几分威风。这小子似乎是天生的当兵吃皇粮的料,经过三次括苍山区的“剿匪”,回来时不到二十岁的他就当到县大队的副大队长了。这天下午,他带了一个勤务兵,回到皮匠铺子里来了,那咔咔的皮靴声从店面一直响到后厅。他在以前只有师傅才能坐的那张太师椅上坐下,一把木壳枪在桌子上重重一拍,才开口说话:
  “跷脚白店主,别来无恙啊!”要死,他连师傅也不叫了,这个诨号岂是他叫得的?
  “噢,是玉章啊!今天有空回来坐坐?”皮匠白老五不敢计较,忙招呼小翠儿递烟上茶。小翠儿不愿多理他,忙完就退回里间了。
  “我哪有空?不过,再忙也得回来见见小翠儿妹妹。打开天窗说亮话,过几天我又得剿共去了,这事儿得赶紧办。明天,花轿会来把小翠儿接到绥靖公署去!明天晚上,我在大鸿运酒家订了二十六桌喜酒,县太爷都要来给我当主婚人。把小翠儿打扮漂亮点,可别给我塌台!”说着,牛玉章掏出一大沓金元券搁在桌上,收回枪扬长而去。
  胆小怕事的皮匠白老五无论女儿怎么要死要活地哭闹,第二天还真把白翠翠送去了。当天晚上,侯明亮也不告而辞,离开了石塘镇。这一天是1948年10月8日。事后人们才知道,他是到括苍山,投了共产党的括苍支队。
  半年后,等白老五再见到侯明亮,他已是人民解放军军管会的一名干部了。师傅对他说,牛玉章和小翠儿没能逃出海,听人说,牛玉章带着一股国民党残部,在西乡的山里当土匪,杀人放火什么坏事都干,以至于人们都叫他牛魔王了。侯明亮点点头,他说他知道这事,还说剿匪是新政权的头等大事。
  
  二 人皮鼓的由来
  
  不久,侯明亮就任明月区区长,对于他来说,是回老家工作了。小伙子是天生的搞群众工作的好手,那时扩音设备极为罕见,他做报告也就根本不用那玩意儿,上万人的群众大会,每个人都能听清他的嗓音。会前,他还会操起鼓槌,敲出许多好听的鼓点,引得东山西村的群众早早来到会场。他指挥群众唱《解放区的天》,他一个人的声音比一万人唱得还响。那一天,民兵们从一个山洞里把牛魔王风烛残年的老爹逮到了,于是照例要开斗争大会。月明寺前的空场上,搭起高高的土台子,人们从寺里抬出那只大鼓。年轻的侯区长今天兴致特别高,因为跟他一同从括苍山出来的当卫生员的老婆刚给他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所以,在老地主被押上台时,侯区长又操起鼓槌,“得胜令”刚开了个头,心惊胆颤的老地主眼睛一黑,一头从台上栽下来,当场就死了。“侯区长半通鼓,吓死一个老地主”,就此当成神话传了开来。
  半个月后,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牛魔王带了他的人马,突然包围了区政府。那几天,县大队的主力正在西乡围剿这支土匪,没想到竟被牛魔王钻了出来,他胆子还真大,居然敢偷袭离石塘这么近的明月潭,而且竟被他得手了。为了掩护村子里的群众撤上山,区小队五个同志牺牲,侯区长负伤被俘。
  月明寺前,明晃晃的火把光照着一圈儿的机枪,山门外的石经幢上,绑着侯明亮区长。庙里那只鼓又被抬出来了。这会儿擂鼓的是“反共救国军司令”牛玉章。他擂得那么起劲,以至于鼓都被他打破了。他对立在一边敢怒不敢言的寺里的方丈说:“你放心,我是做鼓出身,等一会儿我给你蒙上一张新的鼓皮就是。”
  来不及撤出去的群众被赶到这儿来了。牛“司令”放下鼓槌,滴溜溜转着手里一把专门用来剥牛皮的弯尖刀,说:
  “乡亲们!今天我来没别的事,就是想请大家看一场戏。不是说侯明亮嗓子很好吗?不是说侯区长很威风,打了半通鼓,吓死一个老地主吗?现在,我要让这副好嗓子哭着向我求饶!我要大家看看共产党的下场!”
  牛魔王转过身来,他一把拉开侯明亮的衣服。
  “明亮兄弟,我可不像你,全然不记同门学艺之情,杀了我老父亲。你只要向我求饶,连杀父之仇我都可以不记……”
  侯明亮亮开嗓门,破口大骂起来,山岳都为之颤动。于是,牛魔王的剥皮刀举起来了。
  “不要!……”突然人后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原来是小翠儿手里抱着一个婴孩,从停在一旁的一顶小轿里冲过来,“我求求你,不要再造孽了!”
  这一来,连侯明亮也吃了一惊,他大喊起来了:
  “小翠,不要求他!”
  而这时,牛玉章却举着那把剥皮刀,大笑起来:
  “好啊,不要脸的,你还恋着他啊!你不替他求情,我还可以饶他,你这一求,我更不能饶他了……”
  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小翠儿这时却把怀里的婴孩高高地举起来:
  “牛玉章,你不放过侯师弟,我就摔死你儿子!”
  这时,牛魔王真像魔鬼一样狂笑起来了:
  “好啊,你摔吧,这年头我这条命能不能保住都难说,我谁也顾不上了!再说,他究竟是谁的种还说不准呢,哈哈!你摔吧!……”
  还别说,小翠儿还真摔不下这块心头肉,她把婴孩塞给身边的一个老土匪,自己一头向石经幢撞去,她就倒在侯明亮身边的血泊里了……
  “明亮哥,我先走一步了……”小翠儿只讲了这样一句话,就再也没有声音。
  侯明亮痛苦地叹了一口气,闭上了眼睛……
  牛玉章双眼血红,举起那把剥皮刀,走向侯明亮,但他犹豫了片刻,还是把刀收回掏出了手枪,枪口对准了侯明亮。
  “你还不求饶?要知道,我老婆是为你而死的,你又欠我一笔血债了……”
  “你不想想,你欠着人民多少血债?”侯明亮双眼喷着火,他吼道。
  枪响了。
   ……
   鼓被修复了,这是一面旷世罕见的人皮大鼓。弄得一身是血的牛玉章操起鼓槌,他要试鼓了。鼓槌落下,一个比先前更响的声音夺鼓而出:
  “你欠着人民多少血债?!……”众人竟听到这样一串鼓声。
  牛玉章发出一声恐怖的叫声,鼓槌落下。就这时候,响起了枪声,县大队赶来了。脸如土色的牛玉章一把从老土匪怀里接过那个男婴,带了他的部众,向着浓重的夜色钻进去……
  
  三 美猴王和他的鼓爸爸
  
  牛玉章带着他的喽罗刚撤到山上,就中了县大队的埋伏,这一场伏击战一直打到天亮,大部分土匪都被歼灭了。可是,打扫战场和甄别俘虏的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牛玉章溜了!
   半个月后的一个晚上,海边黑虎滩一个赶潮渔民的船被一个手拿双枪背着个婴孩的土匪所劫。那土匪用枪比划着,要那渔民把舢板驶向大陈岛……从此后,再也没有人在大陆上见过作恶多端的牛魔王……
  牛玉章走了。生活,按照自己的轨迹向前进展着,一年又一年。月明寺里的那只鼓,被作为活教材,从一个地方抬到另一个地方。这只鼓本身,也出现一些非同凡响之处:它的共鸣比以前好多了,人们敲在鼓的牛皮这一面,声音却从另一面发出来,而且那么响。人们心里想什么,它就会起什么样的声音。比方大家在喊“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时,它总是“不忘、不忘”地响着。大跃进年代,它的声音就变成了“高产、高潮”了。大家都说,这是烈士的英灵在歌唱。
  石塘东门小学的学生侯涛直到这只鼓抬进学校的大礼堂,宣讲团的大爷绘声绘色地讲起那个气壮山河的故事,而他带着大红花被老师同学拥到台上时,才明白这只不平常的鼓跟自己的人生的关系。尽管在这之前,他在石塘医院工作的妈妈每年都要带他去月明寺。那年头,国家工作人员进寺庙烧香会被认为是影响不好的事,但妈妈还是带他到庙里烧香。不过,妈妈倒不是向菩萨烧香,每回都是去钟鼓楼,向这只大鼓跪拜……大概妈妈嫌他年纪太小了,每每只说等你长大了再告诉你。原来这只鼓跟自己有着这样的关系啊!当时在台上,他哭喊着一声“爸”,就扑到鼓上了,小手在鼓皮上拍着,那只鼓也就一声声“争气、争气”地鼓励着儿子……
  对当年的侯明亮有记忆的人都说,小侯涛长得太像他爹了。小家伙长得眉清目秀,也有一副好嗓子。那地方闹元宵,流行一种叫抬阁的表演节目,由若干壮汉在腰背后固定一种高高的钢条做的架子,挑选长得俊秀的男女童子,绑扎在由于弹性而不断颤悠的钢架顶上,穿上戏装,表演各种戏剧人物。那年头最热门的一出戏就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个美猴王的扮演者,就非小侯涛莫属了。这时候,小家伙高居于万人之上,抖动长长的翎毛,舞起光闪闪的金箍捧,别提多神气了。又因他姓侯,从那以后,无论大人小孩,就都称他为美猴王了。
  可是,美猴王命运却不怎么好,在他十八岁时,他妈妈就患上乳腺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那时又正处在文革期间,学校都停课了,尽管他是个烈士之子,可民政部门已被冲击得无法民政,他成了一个没有人管的孩子。还好,他没忘记他的鼓爸爸的告诫,自强自重,给爸爸也给自己争着气。
  那些日子,他发现爸爸的师傅,当年开皮匠铺子的白老五已老得不能干活,穷在街头无人问了。小伙子收养了他,因为他知道,要是爸爸在,他一定也会这样做的。为此,他专门赶到月明寺,问过鼓爸爸了,爸爸回答说:对,对!
  白老五只是老得手脚不利索,他神志还是清楚的。他那套皮匠家什还在,家里还有些碎牛皮,反正侯涛没事可干,老头就指指点点,教他做起皮鞋来了。小伙子本是个极顶聪明的人,许多活一点就通,他还真把皮鞋一双双做出来了。为了怕割资本主义尾巴,他只得夜间偷偷地捧到旅馆门口去卖。有人问他这皮鞋什么牌子,他随口答道:
  “美猴王牌,对,就叫美猴王牌。”
  “没听说过这牌子。不过,这做工挺实在的,便宜一点,我买。”一个东北客人说。
  小侯让了一点价,这第一笔生意还真做成了。当地有个做商标的朋友,小侯去订了一批美猴王牌商标。这以后,每双皮鞋做出来,他都正儿八经地在鞋里贴上一片。嘿,不久还真有专门认这牌子来买皮鞋的。浙江东南沿海是我国引领时代新潮流的地方,当别的地方的老三届青年在苦读寒窗准备考大学时,这里的年轻人已从偷偷摸摸小打小闹发展到沿街开店铺、店后开作坊了。这当中,侯涛是佼佼者。三年后,他的美猴王皮鞋店,已开到温州的五马街上。不过,生产皮鞋的作坊仍开在石塘。当然了,此时的美猴王已是经过正式注册的小品牌了。
  温州人的聪明是让人惊叹的。昨天下午,侯涛刚从温州回来,就有一人跟他到石塘了,两人进了侯涛的皮鞋作坊。此人二话没说,向侯涛出示了一种牛皮的样品,报价只有一般牛皮的五分之一。这个价码让侯涛吃了一惊,他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是人造革,他们能把人造革做得跟牛皮一模一样了。那人说,你放心,温州的不少皮鞋都用了,一般人认不出来的。你可以算算,用了它,你会有多大的利润?那人还说,还有一种马粪纸做的假牛皮,价格更低。侯涛心动了,收下样品,让那人明天再来。那阵子,牛皮的货源可紧着呢。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