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星月慢】

 




夜色催更,
清尘收露,
小曲幽坊月暗。
竹槛灯窗,
识秋娘庭院。
笑相遇,
似觉琼枝玉树相倚,
暖日明霞光烂。
水盼兰情,
总平生稀见。

画图中、
旧识春风面。
谁知道、
自到瑶台畔。
眷恋雨润云温,
苦惊风吹散。
念荒寒、
寄宿无人馆。
重门闭、
败壁秋虫叹。
怎奈向、一缕相思,
隔溪山不断。


【简析】:

  此词以别具一格的手法,满怀激情地追忆自己与一位妓女的情事。词中所描绘的女性形象,给读者以难以忘怀的印象。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先写时间和地点:四围的夜色催动了更鼓,路上的轻尘吸收了露水,已不会飞扬起来。天上是缺月,微光淡彩,使得小曲幽坊笼罩着一层幽暗的颜色。「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写他看到了他平日所爱慕的以竹为槛的庭院:灯隐窗内,十分幽美。一路迤逦行来,月光、夜色、更声陪伴着词人到达了目的地,五句话非常简洁,而此中人物已呼之欲出。接着就写一见倾心,两情欢洽:「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这是极为艳丽的警句。这次来访,仿佛遇仙,一刹那间,真觉眼前一亮。从环境到人,都不同寻常。「琼枝玉树」是形容她的高贵洁白,「暖日明霞」是形容她的光彩夺目」「琼枝玉树」,语本沈约《古别离》「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和《世说新语·言语》称佳子弟为「芝兰玉树」。「暖日明霞」,见宋玉《神女赋》「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和曹植《洛神赋》「皎若太阳升朝霞」。这里则是写美人的光彩照人,光彩是内在的精神美通过外貌美而反映出来的,故觉得不同于寻常。「琼枝玉树」的「相倚」,「暖日明霞」的「光烂」,已写到一见倾心,互相偎傍亲昵的状况;而且枝之于树,霞之于日,有依存关系,寓意两情融洽,如一体之不可分。而这两句用「似觉」二字领起,亦有深意,因虽然平时倾慕,但这次受到她如此的爱宠,感到有些突然。着「似觉」两字,疑梦疑真的惊喜之情,便跃然字里行间。「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写她水汪汪的眼睛能说话,象幽兰般的芳情薰人欲醉。两句写足了两情的欢洽,写足了目交心许的,幸遇之情。上阕的实写手法,使过去的事,恍如就在眼前,加强了真实感。

  下片「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画图」句化作杜甫《咏怀古迹》咏王昭君的「画图省识春风面」「旧识」点明上阕是回忆。过去已看到她的画像,倾慕她的美丽。但意料不到的是,她竟会爱上我这个不为流俗所喜的人;更意料不到两情如此融洽,意谓层层递进,几经转折,有「加倍跌宕」之妙。「谁知道」和「苦」,就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上的突起突落,从惊喜幸遇到担心被拆散到竟然被拆散,反映词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一对鸳侣实然被拆散,现在自己置身在荒寒寂寞概无他人的客馆中,重门闭着,只听到败壁秋虫悲鸣,似在助人叹息。此情此境是一种鲜明的前乐后苦的对比。「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说在这等凄凉之下,奈何尚添两地相思之苦!歇拍两句,表现了词人对爱情的执着,也表现了相思的痛苦。

  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评此词曰:「全是追思,却纯用实用。但读前阕,几疑是赋也。换头再为加倍跌宕之。他人万万无此力量。」这一评价,颇能阐明本词在布局和抒情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