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简析】: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