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六章 中国清官文化——皇帝并不真正喜欢清官


<



  皇帝并不真正喜欢清官,或者说,皇帝对清官的喜欢是有限度的喜欢。

  中国帝王的南面之术可以概括为阳儒阴法,或者说外儒内法。也就是说,中国帝王表面上遵从儒术,内在的实质却在使用法家之术。所谓的法,乃是韩非子的法。

  常言说:有道之主,不求清洁之吏。韩非子也认为,人性是恶的,群臣皆有阳虎之心。每一个皇帝,再笨,也知道自己根本性的恐惧是什么,那就是自己屁股底下的龙墩!天下与龙墩,皇帝首先选择的当是龙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青山是什么?就是龙墩!这一点,签订澶渊之盟的宋真宗明白;不让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宋高宗明白;“宁赠友邦,勿与家奴”的慈禧老太太明白;“攘外必先安内”的蒋光头也明白。正是由于大家都明白,所以,汉代即有以龙墩安危为核心的罪名:大不敬、矫诏、擅发兵、阿党妄上等等。到了隋唐时期,终于完整地发展为“十恶不赦”。一句话,凡是对君权构成威胁的,损害皇权威严的,都是不赦之罪。

  韩非子的法术,挠到了皇帝的最痒处。术是什么?韩非子有两个层次的答案。在《定法》中他说:“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在《难三》中,韩非子又说:“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两层意思合二为一,术就是指帝王驾御群臣的秘密之术!

  驾御群臣,首先要注意辨别忠奸,清除奸侫之臣。韩非子把奸臣的活动规律和惯用手法总结为“六微”和“八奸”。并且提醒帝王,举臣任事的标准,首先是看他是否忠诚,而且这忠诚是绝对的忠诚,没有是非标准的忠诚。韩非子说:“贤者之为人臣,北国委质,无有二心,朝廷不敢辞贱,军旅不敢辞难。顺上之为,从主之法,虚心而待令而无是非也。”

  正是由于受了法家的影响,英明的帝王们才不约而同地“乱世用人才,治世选庸才,太平盛世出奴才,政治标准第一,道德标准第二,知识技能其三。”

  我们先看看始皇是如何求忠的:始皇在梁山宫,从山上看见李斯的车骑仪仗甚为隆重,表示不满。后来,始皇周围的人将情况告诉李斯,李斯立即减少车骑人数,始皇发现,知道有人泄密,审问在场人,无人承认,只得把当时在场的人全部杀掉!

  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既然中国的帝王都喜欢韩非子的法术,为什么表面上却遵从儒家呢?很简单,愚民嘛。特别是秦家二世而亡,血的教训告诉后来的窃国大盗们:要温情脉脉,要脉脉温情!所以,儒家就是窃国大盗们白天的外套,法家则是他们的睡衣!

  岳飞之死,严格意义上来讲,在于不忠。高宗主和,岳飞主战,高宗想稳坐皇帝,岳飞却要迎回二圣,这不是跟君主对着干吗?而秦桧之所以能讨得高宗赵构的喜欢,恰是因了他的忠心。更何况法家云:君主本人要独断专行,众人称赞的人,不必喜欢;众人反对攻击的人,君主不必憎恨。君主有时候专喜欢坏蛋,真是气人!

  还有乾隆,那么英明,也狠抓反贪来着,难道就对和珅的贪污问题没有察觉?非也!原因还在于和珅虽贪,却是很忠的,又英俊,又聪明,绝无二心,一生都在想着法子哄主子高兴,这样的奴才皇帝不喜欢才是傻冒呢。乾隆自己也说:我也知道和珅坏,可是没了他,谁陪我玩儿呢?

  后来,嘉庆治和珅,诸位可不要自作多情地以为新皇帝在反贪。根本原因:之一,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珅不是嘉庆的人;之二,黑吃黑,嘉庆继位时,国库空虚,内乱频频。所以,乾隆死后第五天,嘉庆就将和珅革职查办。民谣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反贪,却是因为自己没钱闹的。

  那么你会问:难道皇帝不反贪吗?难道皇帝真的不喜欢清官吗?非也,皇帝当然反贪,但是只在贪风甚炽,影响政权的稳定性与合法性的时候,才反贪的。皇帝根本性的恐惧,除了臣有二心之外,还有就是百姓的造反之心。如果说百姓是妖魔的话,那么清官便是帝王供妖魔享用的牺牲与祭品。说得不客气点儿,清官是帝王放在百姓面前的冷猪头肉!所以,皇帝对清官的喜欢是有限度的,海瑞就是一个例子!嘉靖皇帝又要用海瑞做道德的幌子,同时又讨厌他的粗线条的二百五作风,无奈只好既不杀,又骂他为“那个咒骂我的畜物”。嘉靖升天,新皇隆庆登基,对海瑞的安排却成了新朝的一个难题。按黄仁宇的分析,“比较稳妥的办法是让他升官而不让他负实际的责任”,而现代社会,我们也时不时地能发现,所谓的清官,经常遭遇明升暗降的所谓提拔重用。

  官员的薪水有数,上级要打点,来往的客人要招待,开销太大,想清廉是有很大的经济难度的。


创建时间:05-11-20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