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六章 中国清官文化——清官故事之样本:海瑞与于成龙(3)      


<



  【九】仕途升迁

  清官,清到一定程度,政府觉得够了,就会用明升暗降的方式处理他。或者把他从富裕的地方赶到偏僻穷困的地方。1564年,海瑞上调北京,任户部云南司主事,这官比县令大了一级,正六品,却是个闲职。海瑞憋了一年,1565年,令家人给自己买了个棺材,然后写了个骂皇帝的折子,就揣着递上去了。这折子中,我觉得海瑞骂得最狠的一句是借百姓之口说:“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总之,海瑞骂得痛快淋漓的,嘉靖当时的反应就是气极,狂喊着要杀掉他,别让他跑了。幸亏一旁的太监黄锦素慕海瑞为人,说了句:海瑞不会跑的,他是个呆子,据说上折子前连棺材都买好了。黄锦这话很高级,如果大家有印象,应该能想起现代社会流行的一个经典故事,一个自杀者站在楼顶,狂喊着不要人接近他,否则他就跳了。这时来了个穿白大褂的,说:我不是来劝你的,我是想问你一个问题,

  你自杀成功后,愿不愿意把尸体捐给我们医院?那自杀者一听,就冷静下来了,他不自杀了。宦官黄锦的话与这医生的话产生的效应是一样的。嘉靖皇上一听,不杀海瑞了,你想做比干,我还不想做纣王呢。死罪饶过,活罪难免,嘉靖最后还是以儿子诅咒父亲之罪名把海瑞关进了监狱。嘉靖认为,自己快要死了,都是海瑞那畜物气的,所以病重的时候跟内阁首辅徐阶谈话,要求刑部处死海瑞。户部司务何以尚替海瑞求情,嘉靖让人把何以尚打了个半死。何以尚挨了打,嘉靖没再要求对海瑞执行死刑。1566年,嘉靖终于死了,徐阶马上宣布大赦,海瑞出狱。海瑞这一出狱,名气可就大了,可是正如黄仁宇先生所言,海瑞的粗线条作风,在当时的文官集团里是挺招人厌的。所以对海瑞的安置竟成了组织部门最头疼的问题。两年多的时间里,海瑞几度易职,官职越来越大,做到了正四品,但人却越来越闲。这一点海瑞也感觉到了,其间两次辞职。先说母亲老了,自己要奉亲,后说自己闲得无事可做,还不如回家尽孝心。其实傻瓜都明白,海瑞这是在以退为进呢。这么一个大清官,如果让他辞职回家了,虽然当时不是民治政府,但是作为政府总得对臣民有所交待吧?无奈,只好给了海瑞一个货真价实的官——南直隶巡抚,时为1569年。海瑞一到任上就卷开袖子干了,首当其冲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拿徐阶开刀。徐阶对海瑞有救命之情,但是海瑞是清官,管不了那么多,不但让除阶退出了好多田地,还把徐阶的弟弟给法办了。除此之外,海瑞还雷厉风行地改革财税,兴修水利,节约办公,反对浪费。仅举两例:一,替海瑞求情差点被打死的何以尚到南京,海瑞对他的接待也仅是被安排到自己那简陋房间的一个角落,其他接待也一应从简,气得何以尚拂袖而去。二,海瑞对公文用纸的规定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要求大家办公用纸,前后都不要留空白,能用两句话说完的,决不要用三句话;能用薄纸的,决不要用厚纸。总之,能省就省。海瑞还整顿社会风气,要求到年龄的男人赶紧结婚,守寡的女人赶紧再嫁,否则社会风气就让他们败坏了。不过让人遗憾的是,海瑞的干劲越大,他的阻力也越大,告他状的人也越来越多。1571年,告状的人成功了,海瑞回家了,时年58岁。

  众所周知,海瑞的兴趣不在休闲,更不在妻妾儿女之方面,在家坐冷板凳自然坐得不舒服。其间他曾经给内阁首辅张居正写过信,但是张居正只有客气,没有重用的意思。直到1585年,张居正死了,海瑞才重新出山,万历皇上给他做了个南京右都御史。海瑞尚未到任,又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这时的海瑞,已经72岁了,看来是廉颇虽老,尚能饭矣。南京是陪都,海瑞这官职看来很大,正二品,但政府的意思,还是希望他养老而矣。但是海瑞不这么想,他又开始动作了,而且还给皇上提出了重典反贪的建议,恢复太祖在位时贪污60两以上者即枭首示众剥皮实草的制度。此议一出,众官哗然,很简单,按这条来,全大明的官员将一律格杀勿论,最后剩下的,就只有海瑞一人了。不用说,告海瑞状的人更多了,闹到不可开交,万历不得不亲自出面替海瑞说话了:“海瑞屡经荐举,故特旨简用。近日条陈重刑之说有乖政体,且指切朕躬,词多迂憨,朕已优容。”万历的聪明过度是众所周知的,他这话的背后,傻瓜也能看出来,海瑞在他眼里,仅是个大傻而已,这么傻的一个人,皇上都原谅他了,众官何苦还揪着不放呢?当然了,虽然有皇上护着,海瑞还是感觉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水至清则无鱼,你清廉到那种程度,别的官员还怎么混?所以这期间海瑞七次提出辞呈,但皇上好不容易逮住这样一个道德标本,没有放手罢了。

  由海瑞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清官是个大刺猬,是个烫山芋,搂在怀里总是不舒服的,但是供在案头还是令人生畏的。至于于成龙,由于摊上一个英明的康熙皇上,所以他的仕途升迁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于成龙是从最艰苦的地方起步,最后到了富裕的江南,从一个小小的罗城县令升至两江总督,不过前提条件是,自己越来越吃不饱!1679年,于成龙升福建布政使,官越大,饭越吃不饱,薪米供应不上,有时需典物换食,一天一顿饭,比现在的特困生还厉害,所以应叫特困官才对。1682年,于成龙任两江总督,竟然常年不知肉味,于成龙虽然信佛,但是并不是佛门弟子,所以肉还是可以吃的,问题是吃不上,不像海瑞,母亲某次过生日,还可以买二斤肉塞塞牙缝。于是于成龙得外号于青菜,这省长大员还经常工作到深夜,饥得不行,想煮碗稀饭打尖,摸摸米罐,却常是空的,于是又得一外号:无米总督!

  自己吃不饱,当然希望同僚们也不能撑着,所以,于成龙下《劝令节俭谕》,云:一饭五菜足矣!这个一饭五菜,跟我们现在的“四菜一汤”一个意思,只不过,古时的官员比现在的多了一个菜,真是万恶的旧社会!

  于成龙时不时地还经常搞“爱心捐款”。某次,康熙赐给他银子千两,他转手就捐给灾民了。他还帮扶周济穷困学生,只是那时的医疗条件差,技术条件达不到,所以于成龙卖血不成,只好拿自己的薪米上了。于成龙还抓素质教育,为严保教育质量,对于教师中的不合格者,请他下岗——于成龙一次微服私访,在私塾中听先生讲《论语》,见先生文理不通,胡编乱扯,就下令关掉他的补习班。没想到这老师哭了,说:小人贫穷,若不让开补习班,难以糊口!于成龙说:尔想糊口度日,岂可误人子弟!吾给尔几两银子,另谋生路去吧。总之,能把自己折腾到食不果腹面黄肌瘦的境地,很不容易的。

  虽然有皇上的栽培,但是于成龙最后还是发现了徐九经曾经发现的那个真理:做官难,做清官更难!一句话,只顾自己做清官,老衬得别人都是贪官似的,所以其他官员看他不惯,阴使绊子自不在话下,1683年,于成龙哀叹:行廉守职难矣!1684年,于成龙的清名广播江南,但却陷入了不洁官吏的重重包围之中,心神惊悸,上疏乞骸归乡,康熙好不容易逮住一个清官样板,当然不准。现在的官员退居二线,尚可叫作发挥余热,奉献终身。可于成龙几次请归不成,背后被同仁们讥作“贪图功名,恋官不去”!可见古时做官之难。  


创建时间:05-11-20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