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还债

作者:宋先钦 向本贵




  宁愿吃十年苦,受十年累,甚至失去两个至亲骨肉,也要替村里还清债!那朴素的情感,高尚的人格,悲壮的还债之路,所张扬的正是中国农民的铮铮铁骨、道德本色!
  
  那些钱沾有莲花村人的汗水和心血,不还清,我真要遭雷劈的。
  
  我是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后塘瑶族乡莲花村人,1984年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那时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没几年,我们这地方还很贫穷,经济也很落后,大部分农民一年没得几餐饱饭吃,穿的衣服都是补巴重着补巴。村里的集体经济更是一无所有,遇到天灾人祸根本拿不出一文钱。乡亲们都拿眼睛盯着我,希望我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来,带着大家改变村里的贫穷面貌。我想着要是能办个什么企业赚钱就好了。那时我们这地方农村办企业成风。很多地方都是因为办企业富起来的。我这么想的时候,还真有人找上门来了。
  那天我带着莲花村五十多个党员到乡政府参加全乡党员大会,一个副乡长把我叫去,对我说:“宋支书,你不是想办企业赚钱,让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么,我给你介绍一个人。”说着把他房子里坐着的一个陌生人介绍给我。原来那个陌生人是来我们乡推销瓷砖瓷画的福建人,同时还搞技术转让。我向这个福建人询问了有关办瓷砖厂的情况,看了他带来的地板砖和瓷画等产品,还真有些动心。福建人说他可以转让技术,由我们村里单独办厂,也可以由我们出钱,他出技术,和他联合办厂,利润分成。
  我把这个福建人带到我们会场,要他对我们村全体党员说一说情况,还要那个副乡长也一块儿去给我们把把脉。村里要办企业,这是大事情,不能由我一个人说了算,必须慎重才行,一要村里同意,二要征求乡政府领导的意见。
  党员大会的意见很统一:办。大家都穷怕了,觉得只有办企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莲花村的贫穷面貌。我当时还是有些犹豫,这个事情还不能就这么定下来,福建人说得好听,没有亲眼看见他们办的厂,就不能全信,还要到福建去实地考察一下。我让三个村民跟着那个人去了福建,我交代他们说:“到福建之后,要认真考察,要多留个心眼儿,不能走马观花,这是关系到我们莲花村能不能脱贫致富的大事情。”
  三个村民十几天之后回来说,这个企业好办得很,一是投资少,只要十几万就能办起来;二是技术不是很复杂,容易掌握;三是产品有市场,如今有钱的人家要修砖房子,就要用地板砖和贴墙瓷砖。结果党支部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都是以百分之百的赞成票同意办瓷砖厂。大家都说,投资十几万,每年有四五十万的纯收入,多好的事情啊,不要几年时间我们莲花村就富起来了。
  办瓷砖厂的事情定下来了,买机器的钱从哪里来?我们细算了一下,连同买机器的资金和运费、出差费加起来,共计要二十万。最后由乡政府出面,跟乡信用社协商好,以借生产资金的由头从信用社贷了十三万块钱的贷款,剩下的钱由村里自己想办法。这个办法怎么想,只有从村民中集资一条路。
  我没有料到,在村民集资大会上,大家都十分踊跃。他们的行动让我感动,也极大地鼓励和支持了我。说实在话,当时我家在村里算是比较富裕的,我家劳动力多,有四个主要劳动力。我爱人又会划算,平时省吃俭用,把养猪养鸡卖得的钱一元一元地存起来,共计存有两万块钱,是准备给我的二儿子盛林和三儿子礼林读书用的。看到大家那样积极地想办法集资,我真的被感动了,把家里的两万块钱全部拿出来交了集资款。我想,瓷砖厂办好了,赚钱了,还愁没钱送两个儿子读书么?
  好不容易把钱凑齐了,我要村主任带着两个村民,把大家凑拢来的热巴巴的汗水钱带上,去福建买设备。万万没有料到的是,机器运回来了,安装好了,产品也生产出来了,我的心却凉了。生产的小地板砖质量上有问题,这样的产品哪能卖得出去?万般无奈,我自己去了一趟福建,想寻求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到了福建,才晓得我们村买的这些机器设备早就过时了,是人家淘汰的。福建人说:“要想生产出比较好的产品,还得重新购买机械设备,不过这种设备要六十万块钱一套。”
  我当时听了,脑壳一片空白。我们莲花村就是砸锅卖铁也凑不齐六十万啊。信用社也不会再贷款给我们了,当时贷那十三万块钱还是乡政府出面做的工作。那些日子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真的不晓得该怎么办了,瓷砖厂肯定办不下去了,可是,买设备的那十三万块钱的贷款还得还啊。那是生产性贷款,利息像牛打滚。还有村民的集资款,那是大家从口角角里攒出来的钱,那些钱沾有莲花村人的汗水和心血,不还清,我真要遭雷劈的。
  
  我拍案而起:这个账,由我宋先钦一个人来偿还!
  
  为了偿还二十万的债务,村里召开了很多次会议,研究来研究去,终于还是弄出了两个还债的方案,一是按人头平均分摊,二是按责任和职务分摊。这两个方案都有它的理由,瓷砖厂是村集体办的,不是股份企业,办好了,赚钱了,全村的人都能分钱,都能受益。现在办失败了,欠下的债务全村人承担也说得过去。可是,很多村民不同意这种方案,他们都愁眉苦脸地说:那时集资的时候,把家里能变成钱的东西都变卖了。许多人家还是借钱交的集资,还没还哩,如今每个人头上又分摊这么多钱,钱从哪里来啊?只怕要逼死人的呀。以前,我们村一些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困难户,家里为几十块钱几十斤粮喝农药上吊的都有,分给他们上千元甚至几千元的债,真会有人急得喝农药上吊的。
  这时,有的女人已经急得哭起来了。我的心里很难过,也很矛盾,我真的不忍心让大家还这笔债了,我说:“把债分摊到每个人头上去不行,让我再考虑考虑吧。”
  可是,我哪里能考虑出好的还债方案来?这个时候,有人提出乡政府的领导对我们村办瓷砖厂一直是支持的,福建那个人也是他们带来的,乡政府也要分担几万块钱的账。有的人说干脆申请破产算了,据说申请破产的企业,所欠的债务也就一笔勾销,不用还了。这就是说,我们欠信用社的十三万元贷款就可以一笔勾销了。说实在话,这个意见我不是没考虑过,但考虑来考虑去我还是觉得不妥。我们不还这笔钱,国家就得赔这笔钱。国家是哪个的?是我们自己的啊。她就好比娘,我们都争着抢娘身上的奶水吃,割娘身上的肉吃,娘经得起多少人割啊!我不能亏那个良心,做算计国家的事情。这个时候乡信用社已经晓得我们村办的瓷砖厂倒闭了,担心我们还不出那十多万的贷款,几次到村里来讨钱。
  1991年5月22日,乡政府的主要领导再一次来到莲花村,主持召开村民大会,落实还债方案。人们一个个都勾着头,听着乡政府领导的讲话,连大气都不敢出。借钱不还,理亏啊,心虚啊,腰杆直不起啊。这时,我说:“这二十万的债务呢,村委会的领导不分摊,村民也不分摊,也不要乡政府承担什么责任,虽然乡政府的领导起了联系搭桥的作用,可哪个料想得到会弄成这个样子呢?当然更不能申请破产,我们做农民的虽穷,但穷得硬气,不能让别人看低了我们莲花村的人。这个账由我宋先钦一个人来偿还!”
  话一出口,在座的人们都惊呆了。二十万,我还得了么?!全家人不吃不喝也得几十年。乡政府的领导把我的话带回去对乡党委赵书记说了,赵书记批评我是意气用事:“二十万,你一个人还,谈何容易,你不是在开玩笑么!退一万步说,眼下的烂账死账呆账多得很,实在没有办法还,那钱还不就摆那里,你们又没有赖人家的账。”
  我对赵书记说:“我不是意气用事,我也不是在开玩笑,我是真的要把这二十万块钱承担下来自己还。”他们哪里晓得,那些日子,我心里承受的压力有多大啊,我想的不单单是这二十万块钱的事情,我还想了很多很多。我们莲花村那些困难户当时集资的时候,是指望能把瓷砖厂办起来,村里富裕了,他们的日子也会好过起来,如今希望变成了泡影,甚至连本钱都打水漂了,他们会怎么想,万一弄出什么意外的事情该怎么办。再说,乡信用社那个钱不还,人家不会指着我的背脊骨骂么?日后莲花村要办什么事情,人家还会相信我们么?人家会说莲花村的人不讲信誉,那我们莲花村人安身立命的本钱都没有了啊。我下定了决心,就是倾家荡产,就是用十年二十年,也要把这个账还清。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