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班级——科学引领学生网络生活的主战场

作者:李书华




  
  三、系统持久地进行班级网络道德教育活动
  
  自2003年“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行动研究””立项研究以来,课题组作过19省市问卷调研和5省市实地调研访谈,可以认定这样的事实:
  1.随着社会网络化进程,德育的时空已发生根本性改变,越来越多的学生接触和使用电脑与互联网已成明显的事实,上网已成为当今学生一定频率的、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存在,网络已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2.互联网作为一个独特的信息工具和高度商业化的信息来源,如果离开了持续的科学引领和成人监管,学生接触和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系统全面的网络道德教育的最主要场所,而在现实中认为他们所在的学校对自己上网的帮助很大的学生为数并不多,很多学校对网络道德教育认识不到位,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缺乏明确的规范要求和理论指导的情况至今仍然没有改变。由于受片面升学率的影响,网络道德教育千呼万唤,但多年来还未真正成为现实,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仍显得紧迫而必要。
  从另一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也急切地希望教育工作者进行网络德育方面的引领。调研结果表明: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增设网络课程,举办网络德育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网络指导能力,网络道德教育教材也应及时跟上,基本保证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健康成长的需要。
  具有重大影响的信息网络技术所塑造出的特有文化,以多种形式影响着一代人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使当今学生的思想道德明显地打上了网络生活的印记,对他们心智发展和与外界交流的方式,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德育的当前责任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不能任凭不良的网络生活方式对学生产生种种消极的影响。网络时代的来临势不可挡,网络生活中的德育问题不可视而不见。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劳凯声教授就指出:“我们不能无视已经在青少年身上发生的一系列网络社会问题,更不能容忍由于这些网络社会问题而日渐引发的青少年道德失范问题。因为网上的道德失范会影响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今天的失范最终会铸成他们终身发展的遗憾。”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应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网络生活从多种现实生活中分离出来,给予特别的审视,这样有利于深入洞察网络生活中德育对象的思想道德特点,主动回应这种新的生活形态给学校德育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科学引领学生的网络生活。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营造健康网络氛围,积极组织实施“绿色班级网络”创建活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有关政策,规范上网行为,不链接不健康网站,不运行、不传播有暴力色情内容的游戏、图片、视听节目和文学作品,自觉抵制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风等。这些系统的、形式多样的网络道德教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文明、健康、高尚的网络道德意识和责任,提高网络道德自我教育能力。
  几年来一些实验学校开展“绿色网络风,多彩人生路”、“握好双刃剑”、“缅怀革命先烈,立志报效祖国”网上祭扫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荣辱观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增进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存在的网络道德行为问题。还有学校积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环境,将主题班会在网络教室呈现,内容涉及道德评论、西部开发、弘扬民族精神等。这些有益的尝试,对于科学引领学生网络生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