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青春老人张万祥

作者:李 迪




  我们亲切地称他“青春老人”。
  他是一位退休教师,如今却主动承担起了培养年轻班主任的重任。网络上、现实中,接受过他帮助的老师不计其数。看着他在论坛上勤奋的身影,热情的语言,你简直难以相信这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但这确实就是他——张万祥老师,他说他退休前离不开学生,退休后离不开年轻班主任。
  2006年1月25日早上,我意外得知张老师要在网上开设“班主任专业成长进修班”,惊喜万分。我来不及多想,首先报名,然后利用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将自己一学期十五万字的日记一篇篇发上去,第二天就按原计划回老家过春节去了。
  整整一个春节,我忐忑不安,正月初三,我就一个人回到郑州。打开电脑,继续在“教育在线”上粘贴自己以前写的随笔、散文。正月初四凌晨,我收到了张万祥老师的悄悄话(张老师春节凌晨还在看我们的文章啊)。张老师说,自己精力有限,一次只能培训六名班主任,但大家一个个都那么优秀,让他举棋不定。最后先定下来十二名——初荷排名第十二——让入选老师将自己的详细资料发给他。
  接到短信,我一下子愣住了。我真的没有想到张老师会这么认真地看老师们的帖子——尤其是我,因为进论坛晚,我根本就没有精华帖子。张老师若不认真,或者图省事、只看精华帖子,怎么可能选中我这个论坛新手呢?要知道,报名的老师有好几百啊!那天,我一直不敢入睡。我奇怪自己身上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情降临。
  但是,我再细看其他几位老师:沁心荷、云之青、如愿、周箭洋、赖联群、劲松数学、姚仁环、云中逸客等等,全部都是论坛高手,有的是教育在线的版主,有的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我和他们相比,悬殊实在太大了。
  果然,2006年2月14日,元宵节那天,张老师公布“班主任进修班”学员名单——
  我落选了!
  虽然一切都在意料中,但我还是忍不住泪水滂沱。呆呆盯着电脑屏幕,我泪眼迷离向榜上有名的老师们祝贺,那份酸楚,那种失落,让我不敢多留言。
  张老师竟给我发来了“致歉信”!张老师一次次在短信里安慰我、肯定我,说:“你是2006年1月14日注册教育在线的,现在才2月14日,时间过于短了。我希望你能理解。这次不能参加培训班,没关系,来日方长,希望我们相聚在下届进修班。”并且给我寄书过来,又要了我的电子邮箱,将给进修班学员的“精妙小语”一并发了来。我暗自下决心,一定在这一年里认真学习,争取早日成为张老师的学生。
  我一向喜欢读书,但读的书很杂,总是随心所欲、不带目的,几乎没有看过教育类书籍。这一次,张老师为进修班学员列了必读书目,我也一本本买来认真学习。2006年一年,我买书花的钱,远远超过了买衣服的花费。其中《书和眼睫毛》就是在买书后写的。张老师送给我的《新德育资料库》,我也一篇篇反复阅读,许多是现学现卖,转手成了我教育学生的资料。这些在我的班级日记《我班有女初长成》里都有记录。张老师给学员们布置的作业,我一旦知道总是早早完成、上交。张老师说他2006年5月份会来郑州,我翘首盼望,却不料他老人家生病住院了。我除了默默祝福,再也不敢打扰。
  转眼到了2007年元月,我每天都到“教育在线”上,盼望着张老师发出招收第三届“班主任进修班”的帖子,我好及时报名。但是,一直没有动静。我通过悄悄话问周箭洋老师,怎么好长时间不见张老师上来?他回答说自己也不知道。我终于忍不住了,直接给张老师发短信,没想到张老师说自己早已重病缠身,元旦都是在医院里度过的。看到他说“活人差点被尿憋死”,我的泪水潸然而下。但是,张老师在最后不谈自己的病痛,却问我:“如果你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我一定帮你。”——张老师,他在最痛苦的时候,都是想着要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远方老师啊!我想都没有想,就说:“我不要您帮我什么,我只要张老师快乐,我只要张老师健康、长寿!我会每天都祝福您,我盼望您早日回到论坛来。”
  春天来了,百花开了,张老师的身体日渐好转了。也许是我自卑,也许是我多心,我不再问候张老师、打扰张老师,我只怕他劳神,便只默默关注着张老师。张老师上网一向很早的,因为我们都在“班主任之友论坛”上做版主,所以我一早上来,总是看张老师是否发有新帖。倘若有,便是他身体安康;若是没有,我就要疑惑了:老师怎么到现在还没来?是出差了,还是有别的事情?甚至看天气预报,每听到天津,也会不由自主地留意,设想张老师能不能出去散步、锻炼。我就这样在远方暗暗牵挂着张老师,如同班级里一个默默无闻、成绩平平的学生,从不敢奢望老师能留意自己。张老师的学生、弟子那么多,事务又那么忙,我一直认为张老师可能早把我淡忘了。没想到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忽然收到了一条手机短信:“告诉我你的邮编和详细地址,我给你寄书。”落款是张老师。
  这时,我才详细问起了张老师近况,并向他汇报自己的事情。当张老师得知我的班级成长日记《我班有女初长成》可能免费出版时,就说,把你的日记发过来,让我看看。其实,我早有心让张老师指点了,迫不及待发过去,却又担心他费神,一遍遍嘱咐张老师别累着、别累着——我想,张老师肯定在嫌我啰嗦了。
  一个暮春上午,我刚刚下课,打开手机,就收到了张老师的短信:“正在欣赏你的大作,太棒了!你的事迹,报刊上有公开报道吗?”
  我的事迹当然没有被报道过,但得到张老师的肯定,我激动万分。便试探着问:您能否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我的书作序?没想到,张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2007年5月5日,张老师将序发了过来,洋洋洒洒六千多字,字字句句饱含真情。随序言发过来的,还有张老师给我的二十条建议,包括我的优点、缺点、努力方向,哪一个故事讲得不确切,甚至某一个段落滥用标点符号等问题都被详细指了出来。“五一”黄金周,张老师显然没有休息。当我向张老师表示感谢时,他只是说:“你满意就好。我这是锦上添花。”听说那个时期,张老师的孙子生病了,师母身体也欠安,但看着张老师给我的一条条建议,无不中肯;看着张老师为我写的句句序言,无不饱含心血,我更加不安,慌忙问候。张老师回答:“现在一切都安好,小孙子活泼了,老伴好了。你若不安,我就更加不安了,为你写序,也是享受呀!”
  古人云:“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晓便是大恶。”张老师帮助年轻教师,并不图受助者的感恩,也不是为了“标榜”自己的“高尚”,更不是“昭显”自己的“善行”。甚至在我真诚表示自己的不安时,张老师真诚坦率地说“你若不安,我更不安”。这样的帮助才是真正的、高贵的、无私的帮助。
  但是,张老师对我的帮助还只是开始。当他知道学校要求我参加郑州市“名师”考试评比,而我信心不足时,一次次发短信、长信鼓励我:“你一定要参加,你一定行的。笔试、答辩对你来讲都不是问题。”当我告诉张老师自己答辩发挥不好时,他安慰我:“难得你能看得开,没发挥好也不要紧,照样可以努力、进步。”当我告诉张老师自己最终顺利通过了名师考试时,他比我还高兴:“我就说嘛!初荷是最棒的。”
  一方面,张老师极力帮助、鼓励我;一方面,张老师又担心我年少轻狂,在来信时提醒:“你要沉住气啊!初荷!”然后列出长长的书目,告诉我怎样买书最方便、最省钱……实再难以描述张老师对年轻教师那颗热忱的心,但我知道,您若是全身心地热爱过自己的学生,自己的班级,看到我的文字,就一定能体会到;您若是有了蹒跚学步的子女,一面希望孩子学走路,一面又害怕孩子摔跤,便不顾自己腰酸背疼,伸着双臂呵护着、口口声声鼓励着,您也会有体会。
  2007年9月22日21点30分,张老师来到了郑州,要到济源一中讲学,一见我就爽朗地笑:“呵呵!初荷特像我的女儿。”仅仅这一句话,就让我有了“热泪欲零还住”的感觉,是的!张老师是我的恩师,却更像我的父亲。
  2007年10月10日,张老师又一次来郑州讲学,和师母提着大包小包的物品。张老师精神依然很好,师母的慈祥超出了我的想像。将两位老人送到宾馆,我打算离开,师母却将我唤了回去:“李迪你先别走。”然后将提来的大包、小包一一指给我看:“这是我们给你带来的一箱子‘狗不理’包子,要赶快放到冰箱里冷冻起来才好;这是一提天津特产‘蹦豆张’;这个袋子里也是给孩子买的零食。你现在提回去吧!东西有些多了,不过出去打车倒也方便。”
  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弟子还没有给师傅礼呢,师傅倒先给弟子“送”上了,这算怎么一回事啊!
  至此,我不想再描绘自己和张老师交往的故事,只因为文字是有限的,而感情是无穷的。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