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写说明书”是体罚吗

作者:王益民




  缘起
  
  6月5日,我在“《班主任之友》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发帖《写说明书就不是体罚了?》(见下文),一时间众说纷纭,“论坛”的很多网友参与了这场讨论。我又著文《就<写说明书就不是体罚了?>一文答网友问》,这次,李镇西老师也参与了进来。现将大家的意见和我的想法一一呈现,供大家进一步探讨。还是那句话,讨论的目的不是达成共识,而是为了解放思想。
  写说明书就不是体罚了?
  那天,有位老师介绍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时,谈到让犯错误的同学写说明书。会后,我和他作了一次交流,提出了我的看法,并指出这是另一种体罚——“心罚”,他最后告诉我,他是跟魏书生老师学的。我查了一下《班主任工作漫谈》第四章,果然有《犯错误写说明书》一节。魏老师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如何通过写说明书帮助一位同学改掉“自习课讲话”的毛病:
  我们班自习课不允许说话,有位后转到班级的同学,开头不习惯,遇到不会的问题,总不由自主地询问左邻右舍。一出声就被班长发现了,班长走到他面前,也不说话,只是伸出5个指头示意,他一看便明白了,意思是500字的说明书,写吧。
  ……
  不长时间,这位同学又不由自主地在自习课上问别人英语题,被班长发现,5指一伸,又是500字。
  魏老师1979年开始运用这一招,实事求是来说,相对于“写检讨”或许更人性些,起码有面子些,不是“检讨”而是“说明书”嘛!相对于体罚较文明一些,毕竟抛弃了肉体的惩罚。但经验是过去的真理,在魏书生时代,孩子们的民主意识并未完全觉醒,师道尊严大行其道,这点“改革”在当时有一定的先进性。但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了八、九年的今天,在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今天,还津津乐道“写说明书”至少是历史的顿足不前。
  仅就上自习课说话而言,肯定不是什么大错,或者干脆就不是错。还有这样三点值得注意:一是这个孩子几次写说明书都是因为问别人题目,如此也要写500字,合理吗?二是那个班长每次“伸出5个指头”,对那个班长来说或许有权力运用的快意,于那位讲话者却无疑是一种恐怖行为了,教育是一种生命的舒展,而不是战战兢兢。三是,500字之所以对孩子们有“震慑力”,因为这500字实在是难以凑数,在“凑数”的过程中要不断忍受心灵的煎熬,这种貌似人道的“说明书”对学生心理的戕害绝不亚于一巴掌!
  所以,我觉得,罚写500字以上的说明书也是一种体罚。
  一石激起千层浪——
  
  风云际会——班主任之友论坛
  
  网友“郑光启”:王老师的见解就是独树一帜,而且很有道理,分析透彻,可圈可点。但我想任何事物都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不能说写说明书就是体罚或者说就不是体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
  王益民:当然,班主任如果没有把让学生写说明书当作惩戒手段,学生能主动书面说明一下情况,不仅不是体罚,还值得提倡,那是真正的“情况说明”,发乎其心的“说明书”。
  网友“高顺杰”:我认为这是体罚,对好多学生来说,这500字是凑起来的。关键是如果我们不需要这种方式,那我们可以有哪些方法来惩罚学生的错误呢?自习课的纪律该怎么维持呢?
  王益民:写说明书的做法有两个特点:一是强调500字以上(有的更多),之所以有字数限制,是让学生承受“写不出”的煎熬,从而畏惧“犯错误”,达到阻止犯错误的目的;二是有人监督,用学生管学生,是一种他律行为,但这种他律从一开始就是很恐怖的,因为,什么情况下写完全取决于魏老师的规定,如自习课讲话,但我认为这种行为本身就不是错误。
  维持自习课纪律应该有更多有效的办法:劝说、请老师协助教育、请同学监督等等。写说明书有震慑力,孩子也“变好”了,但却是高压和简单服从双重作用的结果。
  网友“新芽”:如果这也算是体罚,那么究竟怎样才不是体罚!王老师所谓的“体罚”,是不是只要让学生的心灵不舒畅就是体罚呢?如果这样,教育是不是会少很多的方法?
  王益民:“究竟怎样才不是体罚”很难一句话说清,但不让学生写当然就不是体罚了。你说,“是不是只要让学生的心灵不舒畅就是体罚呢”,那倒未必,但体罚一定会让学生“心灵不舒畅”,还有肉体的痛苦。舍弃“体罚”,包括写说明书,你会另辟蹊径,寻找到更合乎人性的教育方法,到了那一天你会觉得教育的天空原来那样的宽广,我们的孩子是那样可爱,包括他们的错误。
  网友“秋思”:我也让学生写过这样的说明书,而且必须用作文纸写三篇,并且最后一个标点符号一定得在最后一个格里,否则重写,实践表明惩罚效果还不错。现在我们对犯错学生的惩罚措施很有限,我认为让写说明书是一个很不错的做法。至于学生是否凑数那就看他对自己的反省是否深刻了,不过写之前如果能和学生谈一谈,帮他分析一下错误所在,效果将会更好。以上仅个人愚见。
  王益民:“写三篇”,是“三页”吧?如果是“三篇”可够残忍的了。“最后一个标点符号一定得在最后一个格里”好像跟教育无关,成一种“游戏”了。“效果还不错”,假如学生一蹴而就500字,就达不到教育目的,因为他有很好的写作功底,还能满嘴假话,不信你去看看,有多少是真正内省的;假如学生拼命“凑字数”,他下次肯定有所收敛,但你是在体罚他了。
  “帮他分析一下错误所在”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虽然还缺乏一点艺术的介入,如果通过你的分析,他已经认识到了错误所在,就没有必要再写;如果没有认识,写也不能提高认识,只能在“凑字数”中暗骂你的“残忍”。
  我们班主任手中的权力最小,也最大,“小”是相对于官员;“大”,是说我们掌握着影响孩子们成长的权力。需慎重。
  网友“菜鸟腾飞”:并不见得所有学生都能以道理或道德来约束。因人而异吧。有些学生适合用这种方法,比如能意识到自己确是犯了错的。但对那些觉得自己并没有犯错的学生来说,写说明书反而会成为一条顶撞老师或是犯更大错误的导火线。
  王益民:“写说明书反而会成为一条顶撞老师或是犯更大错误的导火线”,极有可能。魏书生时代的学生“乖宝宝”比较多,现在的孩子民主意识强了,用写500字说明书的方法替代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仅是一种教育义务的推却,也是教育思想的落后。
  网友“网开一叶”:写说明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很好的手段,关键看你要学生写说明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什么,这就有可能确定你是在心罚学生还是在体罚学生,或是在惩罚学生。
  王益民:老师们说了,我让学生写说明书的“目的和动机”无非是让学生自省。教育需要自省,但什么都可以自省的话,还要教育干什么?无非是借助于写500字以上的说明书来恫吓学生,假如犯了错误就要坐老虎凳,“教育”效果会比写说明书更好,但谁都知道“坐老虎凳”不是教育。五十步与百步而已。
  郑光启:我想我在《乡村班主任手记》中的一篇短文能反驳王益民老师的观点,大家可以去看看,欢迎大家讨论(附原文)。
  说明书
  郑老师:
  对不起,昨天中午,我扫寝室的地。但是也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时间十分紧张,所以就随便扫了几下(因为地上很干净),把垃圾倒了。但是我没有发现有一张5cm2大的纸。难道是我眼睛瞎了吗?这不可能啊,后来,到今天才发现我们寝室扣分了。
  对不起,老师。因为我一个人的疏忽,造成了班级的扣分,也造成了那么多同学的惨败。老师说过扫地可以迟到,而我却因为怕时间来不及而导致寝室的扣分,使同寝室的其他8位同学与我一起失去了宝贵的“18分”(注:如果没有扣分,寝室每个学生可以每人加2分,这样共18分)。不仅如此,还因为我个人的疏忽,使全班同学失去加分的机会(注:如果班级没有扣分,那么全班学生每人加2分),我真的感到很后悔,很对不起大家。虽然,这个错误是我造成的,但是受这个错误影响的同学很多。几乎全班同学都眼睁睁看着那闪闪发光的分数竟然在我的眼皮下溜走了,我对不起全班同学。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