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浅谈班级管理法则

作者:王黑铁




  班级管理是一项多因素的综合工程,本文试借鉴一些经济学、社会学及管理学的普遍原理,探求班级管理的规律和模式。
  
  一、刺猬法则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希望能互相取暖。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它们离开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还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致于被扎。
  认为只要有爱班级管理就会万事大吉的想法不仅是一厢情愿的,也是十分有害的。刺猬法则提示我们:严格管理是集体乃至个体健康、良好发展的保证。好的班主任不仅有鲜花,还有花下的刺。班主任要搞好班级管理,既要与学生保持亲密关系,同时又要与学生维持一定的距离。正如鲜花需要阳光也需要风雨,学生需要赏识教育,也需要挫折教育。
  其一,师生角色定位要清楚。班级管理需要爱心,师生关系需要平等,但是决不能完全抹杀师生角色的差异和分工的不同。师生角色定位不正确,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就会偏离正确的准线,势必直接影响到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教师就是教师,学生就是学生,一味称兄道弟往往会造成班级管理的混乱,弄不好会好心办了坏事。在一个正常的班集体中,班主任一般处于领导者、组织者、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被领导者、参与者、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其二,宽严要有度,刚柔要并济。好的班主任应该是带“刺”的班主任,爱而不溺,宽中有严。只有将爱护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遇事要讲原则,要讲纪律,不能一味“你好他好大家好”,不跟学生一般见识也不能不跟学生见识,遇事不放任、不放纵。是非黑白、对错荣辱、褒贬奖惩,一是一,二是二,钉是钉铆是铆,毫不含糊。正如夸美纽斯所说:“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其三,班主任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班主任只有从文明礼貌、文化修养、道德情操、知识才能等各方面不断提升自己,才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才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会有“其身正,不令而行”的管理效果。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和班主任,还需要有超越功利的清高、拒绝浮躁的淡泊;遇事讲公平、公正、公开;在与家长的交往中,保持人格独立,不吃请,不徇私,有礼有节;站稳自己的讲台,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成为行家里手。
  “高山之巅无美木,伤于多阳也;大树之下无美草,伤于多阴也。”恰到好处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班级管理的需要,也是班级管理的追求,因为它直指光明幸福的人生坐标。
  
  二、热炉法则
  
  热炉法则形象地阐述了惩处原则:(1)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警告性原则;(2)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惩处性原则;(3)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即时性原则;(4)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原则。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严格管理呢?热炉法则给了我们重要启示——严而有格——制度建设。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才能保证班级的正常运行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首先要“立法”——制定班级公约或者说班规。用制度管理人,比人管人少了一些随意性,也给学生多一些预警意识、法治意识,多一点自理、自律。现代社会是契约社会、法制社会,班级小社会也要做到“有法可依”。但是,班级管理毕竟不同于社会管理,它的对象是年轻稚嫩的生命。所以,管理实为教育,应当把教育贯穿在我们建立的管理制度中。我们所建立的一切制度都要适合所在的学生群体,否则就如无水之泉、无本之木,丧失它存在的基础。“法”的形成应建立在全体班级成员充分的民主协商的基础之上。
  其次,就是“执法”要做到“有法必依”。这里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班干部是班级管理执行者,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强大的班干部群体能保证班级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班干部队伍的建设。然后,实行“班级日记”,值周班长必须将每天情况向全班公布,以表格形式上交班主任。同时,成立三人“纪检”小组,由全班评选最公正的人担任组长。另外,班主任还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可结合班会),由前周值周班长做工作总结,若有新决定向全班汇报。
  最后,要做到“违法必究”。班主任要经常对全班学生进行规章制度教育,警告或劝诫其不要触犯规章制度,否则会受到惩处。也就是说只要触犯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以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诸如迟到旷课、奇装异服、乱扔垃圾、出口成脏等“小事”在我们都属于违“法”行为,在相关条款中有针对性的处理办法。视情节轻重,处理办法有班长谈话、纪检小组通报、班主任谈话、告知家长、上报学校德育处等。并且,这些行为及处理过程和后效都会记入学生各自的成长集。
  制度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是在班级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而形成的。班干部队伍也要经历不断调整、不断充实的过程。班级制度应该是生动的、发展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的准确时间,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反而难以确定了。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正如尼采所说:“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
  爱也好,严也罢,一旦使学生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就会逐渐形成一种文化。手表定理在班级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一个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种大家认同的班级文化。这是班级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是班级管理的终极目标。班级的管理,说到底就是打造班级文化。
  其一,精心设计班级环境。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区别于其他班级的核心元素。班级文化首先是一种显性文化,也就是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或者说物质文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名人画像;摆成马蹄形、矩形、椭圆形的桌椅;展示学生书画艺术的书画长廊;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科普长廊;表露爱心的“小小地球村”;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等都是润物无声的教育素材。
  其二,打造隐性文化。隐形文化也称作“软文化”,主要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各种班级规约,构成一个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环境;观念文化则是关于班级、学生、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种种观念,这些观念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
  其三,培养行为文化。这是班级文化经营的终极目标,其他文化说到底都是为行为文化服务,因为班级管理说到底还是育人,而育人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因为“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班主任有温良耐心的品性,还要有矢志不渝的坚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班级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艺术化正是这样以点滴入手,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开始的。
  一个集体“最直接、最有效而又持之以恒发挥作用的力量就是它的群体习惯——文化氛围。”优秀的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其在班级管理中所起的引领、约束、凝聚和激励的作用就会鲜明地体现出来。
  “教育根植于爱。”(鲁迅)没有爱心的凝结就不会有班级管理的甘霖。但“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克鲁普斯卡娅)没有智慧的养分就不会有班级管理的郁郁葱葱。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愿我们都能成为掌握这门艺术的大师,愿我们的班级都是生命飞扬的绿洲,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都是心灵栖居的家园,触手可及无限的精彩和快乐。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