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周老师治“操”记等

作者:曾建华等




  周老师治“操”记  曾建华
  
  班主任周老师最近有点烦:班里的课间操评比接连被学校扣分!
  至于原因,有时是队伍排得不整齐,有时是动作不规范,或者懒懒散散,“出工不出力”。为此,周老师没少批评教育学生,但是情况并不见好转。周老师急了,决定亲自出马,狠抓出操纪律。
  于是,连续几天课间操后全班学生都被留在操场上,周老师一个一个地审查,谁不达标就留下来重做,直到满意为止。
  经过周老师的一番整治,学生的精神面貌果然好了很多,扣分的次数也比以前明显减少,周老师暗暗松了口气。
  谁知道没过多久,情况再次告急。周老师一了解,原来学生们看到周老师这段时间有所放松,不再天天检查了,所以“死灰复燃”。这当然逃不过负责检查的学生会干部的“火眼金睛”,一张张“罚单”又陆续送到了周老师的办公桌上。
  这次,周老师反而冷静下来,看来光靠处罚已经没什么效果,得想点其它的办法。
  第二天,《运动员进行曲》一响起,就看见周老师一身运动装,健步跑向操场,径直站在本班学生队伍的前面。
  广播体操的音乐响起;在学生们惊诧的目光中,周老师伸手弯腰,轻松自如地做起操来。
  学生们开始觉得好笑:今天“老班”怎么心血来潮,跟我们一起做起操来了?渐渐地,大家就不再笑了,在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都认真地做了起来。
  从此以后,每到课间操时间,周老师准时到场,跟着大家一起做操。
  学生们看到“老班”身先士卒,自然也不好意思落后啊!于是人人精神抖擞,个个热情高涨,把广播体操做得像“阅兵式”一样整齐、有力,令其它班的老师和同学看得目瞪口呆——他们是不是打了兴奋剂啊?
  结果,在学期末的评比中,周老师班的课间操评分名列全校第一, 没有斥责,没有说教,周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让学生们明白了该怎样做操。
  
  爱的心结  王 晖
  
  星期五下午,作文课,我正讲评作文,教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了,田兵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脸上汗涔涔的,裤腿上沾满了泥巴。为了不影响上课,我让田兵先回到座位上去,讲评完作文,我又布置了今天的作文题目:以“感恩父母”为话题写篇作文,并提出了写作要求,同学们纷纷埋头奋笔疾书。这时我发现田兵并没写作文,而是趴在桌上摆弄着铅笔。我很生气;又迟到,又搞小动作,真不像话!我让田兵站起来,刚想发火,但看到他粘满泥巴的裤腿,委屈时眼神,我又忍住了,心想也许事出有因吧,便把田兵叫到了办公室。
  原来,他父母都外出打工去了,他和奶奶在一起生活,今天在家帮奶奶浇地才来晚了。可为什么又不写作文呢?他的回答令我既吃惊又迷惑:“我不想写这个题目,我恨他们!”什么,恨自己的父母?我很惊异,进一步了解才知道:由于田兵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来一次,时间长了,田兵有种被“抛弃”的感觉,感情与父母愈来愈疏远,甚至对父母产生了怨恨,如何解开田兵的心结呢?我陷入了深思。
  第二天,我去了田兵奶奶家,了解到更多的情况:前几年,田兵父亲做生意亏了本,欠下许多债;奶奶常年有病,一个哥哥在上大学,因为经济拮据,所以田兵父母两年来一直在外打工。但田兵并不理解这些,还经常抱怨父母把他一个人丢在家,有时,连父母往家打电话也不接,这是一个“留守孩子”,没有父母的呵护,情感上孤独无助,叛逆心理很强,对于这样一个“特别”的学生,我要用“特别”的教育方式,让他自己说服自己。
  我交给田兵一个“任务”:在一张纸的左边写上“不让父母出去打工的理由”,右边写上“父母出去打工的理由”,每天坚持至少写一条,过了几天,我看到田兵在纸的左边写了很多,如:“生病了,’爸妈不在身边,很难过”,“晚上下雨打雷,一个人很害怕”等,而右边则简单地写了两个字“挣钱”。我说;“为什么挣钱?挣钱干什么?继续写下去!”
  又是几天过去了,我发现,田兵写在右边的理由比左边多了;“还债;给奶奶治病;供哥哥上学;盖房子;使一家人生活得更好……”我知道,田兵渐渐理解了自己的父母,能设身处地替父母着想了。这样又过了一个星期,田兵找到我,说:“我想通了,父母打工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省吃俭用,都是为了这个家。他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不但不理解,反而还抱怨,太不懂事了,从今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用优异成绩回报父母。”然后把补写的作文递给我,题目是:《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幸亏,那节课,我没有发火。
  
  (栏目编辑 李 慧)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