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地外秧苗意外结出“大瓜”

作者:操乐发




  小时候,我随当教师的舅舅在外乡读书。上初二那年,舅舅下海经商,我只好转到本镇的一所中学。这是一所新建的初中,教室少学生多,学校原不打算接收,父亲找了许多人才让我报名注册。
  班主任是个姓凌的中年人,报到那天,他很不乐意,反复说自己班级人数太多,要我们转到别的班。无奈,父亲只好找到校长,他这才勉强地让我进了教室,把我的座位安在后壁的墙角。
  在班上呆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各学科老师对学生都很严格,学生进教室就得看书,上课绝对不许迟到,听课要百分百认真,作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谁要是没有按规定去做,轻则罚站,加做几倍量的作业,重则请家长到学校。在这种情况下,班上的学生都很“规矩”。不过,好像所有的老师对我这个转学生另眼相待,不小心迟到了被放过,几次作业漏交了也没有追究。原以为是老师对我的“照顾”,后来在与一名父亲是该校老师的同学谈话中得知:学校有个规定,学生的成绩与老师的奖金挂钩,为了保证公平,后转入的学生不纳入计算范围。
  “你就是成绩再好,老师也得不到好处,当然不在乎你了。”这位同学说。当时我对他的话表示了怀疑。他却一拍胸口道:“我敢保证,只要你上课不打扰别人,做什么都可以,作业一次不交老师都不会管。”果真如他所说,那天上语文课,老师叫学生背诵一课文作者简历,我却在看一本中学生杂志,不知不觉中老师巡视过来,我身子一颤,感觉惹祸了,谁知老师笑了一下,就不动声色地走开了。由此,我这才一一联想到:我个头小为什么一直呆在后墙角不动,来到这个班已有几个月,老师为何几乎没有提问过我一次,对我的作业批改为何很简单。原来都是“不在乎”我这个转学生!当时,我突然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觉得自己像是“后娘养的”。要是在过去,我会大哭一场,再报告父亲,让他帮我解决。可那次我没有哭,也没有告诉父亲,因为十二岁的我已经开始懂得,世上的事不是父亲都能解决的,那样反而会让父亲伤心。十二岁的我又突然滋生一种倔劲,老师“不在乎”,我自己“在乎”,一定要努力学出个人样儿来!
  从此,我勤奋起来,学习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因为没有老师的“在乎”,我不再跟在大家后面亦步亦趋,上课时,对已经懂得的东西可以不听,觉得无味的课就做其他的事,不用随老师在古怪的习题上兜圈子……到初中毕业,我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包括古今名著、科技读物等,大大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视野。令我高兴的是,那年中考,许多题目联系到“社会与生活”,涉及了不少课外知识,我自然做得很顺手;而那些跟老师后面死抠课本、猜题押宝的同学却叫苦不迭。结果不用说,我考了班级最高分,弄得班上老师一个个惊讶不已,甚至有的说“可惜是转学生”。
  记得我拿回重点高中通知书那天,父亲正从地里摘南瓜回来,对着一个特大的瓜不停地唠叨着:真奇怪,当时我栽瓜苗时,多了一棵,就把它栽在地外的土丘上,施过一次肥就再也没管它,没想到却结出了特大的瓜;而那些在地中的瓜苗,我不停地侍弄,锄草、施肥、松土、喷药,怎么就没结出这样的一个大瓜呢?直到我递出“通知书”,他才似乎回过神来,高兴地大声夸奖起学校教学质量就是高,说要借一些钱来,准备一桌好酒菜犒劳老师,感谢老师的关怀和培养,因为这样“才对得起人家的辛苦啊”……
  在旁的我听了他的话,心里顿时涌起一阵酸楚,父亲哪里知道:我何尝不是“地外秧苗”意外结出的“大瓜”?
  后记:有土地专家通过现代仪器,对一些地方耕地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新开垦的土地,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多样性明显高于经常耕作的熟地,而经常耕作的熟地由于长期施用单一的无机肥,导致土壤营养失衡,不利于庄稼的生长和高产。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