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磨砺≠打击

作者:周蓉晖




  去年,我接初一时,班上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小男生苏晓,他来自我市一所最好的小学,入学成绩、各方面能力和人际关系都很不错,我非常喜欢他,想好好培养这个孩子。可是,在接下来的军训活动中,我发现他傲气十足,甚至不服从教官的命令。于是我决定,先杀杀他的傲气,暂时不安排他做班干部,让他在磨炼中成长。
  在班干部选举时,我采取了民主选举的办法。但是,在宣布参选标准的时候,我有意识地把他身上存在的一些缺点列为班干部的禁忌,以此来引导学生投票。一番演讲、选举之后,他只得到了15张选票,列第9位,但正好进入预定的9个班干部人选数。一看这局势,我马上暗示主持选举的临时班长,提出由于第九位同学的选票没有达到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全班51人)不利于开展工作,决定暂时不设副班长,班干部人数改定为8人。这样,苏晓终于没有当选,看到他一脸的沮丧,我想这是对他最好的教育。其后,我在找他谈话的时候,也有意无意地告诉他要认真吸取教训,争取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在后来的日子里,苏晓果然不再那么傲气了,期中考试时由于发挥不好,只获得了班级第11名,这下子,他变得更加沉默了。
  之后,他成绩一直没有起色,我进行了一次家访,这才发现苏晓的转折点居然就是那次我精心策划的班干部选举!落选加上我的批评严重打击了苏晓的自信心,从此他在家里变得不爱谈论学校的事情,总是说同学和老师都不喜欢他、不信任他。
  学生需要磨砺,但是磨砺不等同于打击;学生的傲气是要挫一挫,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打消学生的锐气。对苏晓的教育,我的失误就在于把磨砺简单理解为打击,没有给予他能转化为动力的压力,反而严重挫伤了他的自信心、自尊心。我的失误还在于没有及时、持续地对他进行心理疏导,没有把我对他的期盼与爱护以恰当的方式传达给他,反而使他觉得老师不喜欢他、不信任他。对学生的爱,要让他感受得到、体会得到,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