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运用心理效应当“后妈”

作者:戴秀蓉 符 淼




  中途接班者被戏称为“后妈”,后妈难当已经成为共识。随着心理学理论在育人导学中的价值日益凸显,在班主任工作中应力求避免各种心理效应偏差和充分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后妈”也能胜似“亲妈”。
  
  避免心理偏差效应,当好“后妈”
  
  1.定势效应偏差
  班主任A中途接手了一个全校公认的“问题”班。班主任认为需要严厉打压与严格监督才能管理好班级。于是上任的第一天就给学生提出了诸多要求,对学生以前的表现大加批评。
  班主任A受定势效应的影响,在没有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了解的基础上就依据主观判断管理班级,效果可想而知。中途接的若是“差”班,大多人会认为“差”是原班主任管理不善,学生难以管理造成的,往往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学生和原班主任,这为以后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极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2.首因效应偏差
  班主任B接手一个新班级,学生小张本是一名优秀学生,担任学习委员,由于对原班主任的依恋,在第一天面对新班主任时表现出不信任的态度。B老师在第二天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撤了小张学习委员一职。尽管小张逐渐改变了对B老师的看法,但是B老师对小张依然没有好感。
  依据个体或群体所得的最初信息来判断所引起的心理效应称为首因效应。班主任B就产生了首因效应偏差,起初对小张获得的信息影响了他对小张以后的评价。班主任对学生的“第一印象”常常会形成心理定势,成为以后对待这个学生的主要依据,造成不应有的教育失误。
  
  3.飞镖效应偏差
  教师节那一天,学生们给前任班主任打电话,祝老师节日快乐,有的学生甚至哭了。班主任C觉得学生很丢她的面子,现在还对原班主任念念不忘,却不喜欢自己,于是在班会课上讲:“你们喜欢她,就叫她回来教你们……”一席话说得学生无言以对,对现任班主任大为反感。
  前苏联心理学家纳季拉什维利提出了飞镖效应,指行为反应的结果与预期目标完全相反的现象,借喻情绪逆反的心理现象。学生对原班主任的依恋本是情理之中,学生需要情感的释放,腾出足够的心理空间接纳新班主任。但班主任C言语失犯,没容许学生的情感软着陆,直接导致了飞镖效应。其原因在于目标与手段不一致:原因之一,班主任的教育行为产生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不一致,“后妈”班主任想在最短的时间实现自己的教育预期,采用强行控制的行为而使教育行为实际的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反。原因之二,学生产生了心厌情绪,心厌情绪具有逆反作用。常言道“话不投机半句多”,话不投机就会产生心厌现象,再加之班主任采用强行灌输的教育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4.“烂瓜子”效应
  班主任D接手了一个刺头班,带了一个月,班级平安无事,学习风气大为改观,家长逐渐认同了D老师,在家校联络本上写道:“我的孩子终于找到了一个好班主任。”但是班级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如学生作业交不齐,生物课学生纪律差,科任老师抱怨学生不守纪律。因此,班主任D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心理压力大,没有在工作中体会到成就感。
  在印象管理心理学中,人们把在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消极否定性的人格特质引起的月晕效应现象,称为“烂瓜子”效应,正如日常所说的,“一百个好,有时还抵不上一个恼。”烂瓜子效应严重地影响着班主任D,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消极否定的印象难以改变,易被人们视为一个人所具有的可靠的真实特质;二是消极否定特质具有夸大作用,容易成为知觉对象,使人清晰地知觉。班主任D对班级的否定特质的清晰知觉使她难以体会班级的积极转变,这种月晕效应把自己的工作业绩掩盖了,而突出了消极否定特质,以致产生烂瓜子效应,找不到自我激励的心理支点。
  
  5.超限效应偏差
  在心理学上,由于某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极为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中途接班中经常出现,如和原班主任用同样一种方式、同样一句话去纠正不同的错误、或对某种错误重复教育等,其结果是学生的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不良习惯不但得不到改正,反而使学生犯同一种错误的可能性增大。所以,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原班主任处理相同问题的方式方法。
  再如,对学生批评多了或表扬多了都会产生超限效应。班主任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同样有一个度的把握。如一学生习惯了批评,若老师对其闪光点作表扬,起初学生很感动,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老师对自己的表扬越来越多,而且许多是老师有意拔高,学生就会认识到老师不是真心表扬他。
  
  运用心理积极效应,当好“后妈”
  
  1.安全阀效应——情绪释放,真诚接纳
  在组织行为学中,人们把不同的观点、情绪得以宣泄并使心理获得平衡,以利于组织内部矛盾与冲突的缓和与解决,称为“安全阀效应”。新班主任首先应为学生寻找对前任班主任怀念的“安全阀”,一味地贬低或否定原班主任不能增加学生对自己的好感,反而增加了学生对自己的不信任感,易产生逆反心理。正如一学生说的,“我们想念原班主任,但是又不代表我们不喜欢新班主任。”学生的怀念情绪或不适应感无法释放,就难以使学生顺利过渡。班主任要积极创设条件和情景让学生在合适的时空进行情绪释放,可以真诚地向学生了解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原来的班主任,从而为自己的工作找准切入点。班主任E的做法值得肯定:在教师节时,主动要求学生问候原班主任,送去全班签名的卡片。这样,学生为E老师宽广的胸怀、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学生情感的天平最终会倾向“后妈”。
  
  2.反刍效应——方法与目标匹配,反思中进步
  中途接班,班级管理经验是否与现在的对象匹配,班级管理方法是否与现在的目标匹配,这都需要班主任具备反刍意识,不断提高育人技巧与艺术。具体对策如下:
  首先,要做好充分而必要的反刍准备。班主任要搜集必要、准确而有力的事实材料来反刍新班级的问题;试着去批驳与自己可能不一样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方法从反面得到证实。
  其次,要避免以“让我考虑考虑再说”为托词的假反刍现象。新班主任如果反刍不及时,就会贻误时机,给学生一种优柔寡断之感,不利于班主任在新班级中形象的树立。换言之,要求班主任在认知学生或处理问题时力求达到劳而有成、思而有功的效果。
  再次,对关键点进行反刍。学生要求急于答应时,班级管理新规公布时,“刺头”学生有意捣乱时等,不进行反刍就有可能产生冲动的决策,从而产生公开化效应(合法化效应)。
  
  3.南风效应——尊重学生,积极激励
  在管理学中,人们把运用南风式的管理方法而使下属积极性大增、工作绩效明显提高的现象称为南风效应。“后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南风效应时需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班主任要给学生以温暖,及时弥补因班主任撤换带来的情感断层。新班主任不能因该班以前如何,把学生当成急需严格监督控制的对象,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的育人方法。在班级管理中,不要急于“新官上任三把火”,应从各种渠道全面了解学情,换位思维,让学生有发言权、建议权与参与权,接受学生的合理建议,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班主任给予的温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班集体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次,班主任在运用南风效应时需要遵从尊重学生、利于学生成长、及时嘉奖的原则。班主任要相信学生都有改变自己的愿望,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宽容学生的缺点,客观地评价学生。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社会有用之材。因此,班主任运用南风效应首先应满足学生的这种成长利益,使学生逐渐认同老师的管理方式与育人对策。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加以表扬嘉奖,使学生能体会到自己的转变在老师心中的分量。
  
  4.进门槛效应——积小成大,事半功倍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等人提出了“进门槛效应”,是指个人接受了他人微不足道的要求后就有可能接受一个同类性质的更大要求的心理现象。学生不可能马上适应新班主任的“新政”,运用进门槛效应,在学生有所进步的基础上班主任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就会做到积小成大,事半功倍。
  学生能逐渐达到老师的要求,是因为:一,微小要求可接受性作用;二,学生心理卷入的失警性作用;三,学生的认知心理的协调作用。班主任在运用这一效应时需注意几点:
  一是提的要求不能是老师认为是小的就是小的,而应该在深入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考虑。否则就不能产生进门槛效应,反而会产生如上文分析的飞镖效应偏差。
  二是对欲说服的学生尽量一次就卷进来。卷入的次数越靠前,进门槛效应越好。
  三是老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认知不协调进行夸大。使学生的自尊心迫使自己一步一步改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是抓住新接班级学生急于在新班主任面前表现的良好契机。开展攻心说服工作,使先入为主的首因效应持续发挥作用。
  中途接班无疑投入精力多,面临困难大,但因为你的真心付出,学生收获了关爱;因为你的倾情投入,学生收获了进步;因为有了比较,孩子更加爱你!经历风雨的洗礼就会收获动人的风景,“后妈”一定能胜似“亲妈”。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