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抑”失学生

作者:秦一义




  班主任张老师告诉我,班上学生小秦没有来上学,他已到家动员过了,叫我再去一下。我作为秦同学的同村人,又曾教过他,应然有这个义务,便欣然同意了。
  来到秦同学的家,秦同学不在,他母亲接待了我。说起张老师来访就气不打一处来,哭哭啼啼地说:“我孩子哪那么差,说我孩子在学校老是惹祸,老师被他烦死了,孩子都已上初三了,初一跟同学赌过一次钱还再提,别的同学偷钱,他不知好歹地替他站岗打掩护的事不知说过多少遍,老师家访还再提,作兴吗!孩子早知道错了,已经改了,亏他说我的孩子现在有进步,不怎么要人烦神了。人都有自尊心,老揭他的伤疤,他还有抬头做人的日子吗……”
  面对这位母亲的诉说,我起了疑心,张老师若果真是这样说的就不妥了。既然孩子已经进步了,还提那些陈芝麻烂谷子干什么,即使孩子进步不明显也应以鼓励为主,不然家访哪会有什么效果呢?
  回校和张老师一核实,他承认是这样说的,他说是用了欲扬先抑的方法,要表扬秦同学在初三的进步,就先说他在初一初二的种种是非,意在鼓励他继续努力,完成学业,没有别的用心。
  我心想,坏了,欲扬先抑,把人家给“抑”住了。果然,尽管以后又动员了几次都无功而返。
  欲扬先抑,“抑”失了学生。痛哉!
  切记,家访,尤其动员流失生,万不可用什么欲扬先抑法。“扬”应成为家访的主调,这样才能将孩子从十字路口上拉回来,回到健康成长的道路上。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