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我的管理失败谈

作者:付青云




  教书十七年,扮演了十七年的班主任角色,摸爬滚打中,我品尝了当班主任的酸甜苦辣:有鲜花掌声给予的快慰,有精美贺卡带来的欣喜,但不能从我心头磨去的是亲历的那些“遗憾”和“失败”。不知道这样自我曝光是否让同仁见笑,但我还是期望能给刚上任的年轻班主任一些启发。
  
  失败一:缺少关注
  
  几年前,我教了一届比较好的学生:班风学风正,镇统考几乎各科都名列前茅,中招考试成绩更是喜人。这本该让我自豪不已,然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中招考试结束后,我带学生从县城返校,刚进校门,一位学生告诉我,有人在黑板上写了意见书。我急忙赶到教室,黑板已被一位“听话”的学生擦了,部分字迹依稀可见:“……老师,你知道吗?三年了,你没提问过我一次。有时问题难,我不会。但有时我会,举手想回答,而你看也不看我一眼。开始我和付帅的成绩几乎一样,但就是因为初一时,你提问过他几次,他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成了你心目中的好学生,而我却被你遗忘在角落。我曾经努力学习,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想引起你的注意,但希望一次次破灭,机会始终没有来到。哪怕上课提问我一次呢……老师你放心,我们班在学校是优秀班集体,我没能为咱们班增砖添瓦,但我走向社会不会给你丢人的,你始终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看着这些话,我的心为之一震:多么善解人意的童心,就这样我还是他心目中的好老师;多么“苛刻”的要求,三年来哪怕提问我一次。这就是你引以自豪的成绩?我马上派人去找他,想和他谈谈,可惜他已经走了。就是找到了我又能对他说什么?又能弥补什么?
  渴望被信任、欣赏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精神需求。在班级的苗圃里,灿烂的花朵让人赏心悦目,或许缺少阳光的照耀,或许缺少雨露的滋润,不是每朵花都如园丁所愿,我们应该用关注、热情和鼓励去善待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一个学生,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激励他们扬起前进之帆。
  
  失败二:缺少宽容
  
  前几年,镇里举行了一次重要的选拔考试。中午快要考试的时候,郭晓芳找我:准考证被偷了。我顿时怒火中烧:谁敢在这个时候偷东西?我的气不打一处来,飞奔到教室,大吼一声:“谁偷了准考证,不交出来,我就……”我的话很强硬,也难听。学生们相互看看,谁都说没拿。相持了几分钟,我希望看到的结果一直没出现。最后只好办了个临时准考证,我不甘心,扔给学生一句话:“查出来饶不了你。”一年后,有个学生因为家庭原因退学,临走前他给我留了个纸条:老师,还记得一年前那个偷准考证的学生吗?他就是我,本来我是和郭晓芳开玩笑,她也知道是我拿的,但看到你发火,我没有台阶下了,只好硬着头皮不承认。我要走了,我求您一件事:我错了,请您原谅。看着纸条,我竟有种失语的感觉。这件事到底谁错了?谁应该道歉?
  这位学生的道歉教会了我理智,这件事告诉了我大动肝火会付出怎样的代价。学生正处在成长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过失,抱一颗宽容平和之心,给学生一个台阶下,就是给学生一个认识、改正的机会,学生会从老师的宽容中感受到对他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会从这里开始,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实现从接受教育到自我教育的飞跃。大动肝火只是拿学生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失败三:功利激进
  
  师范毕业第二年,我接了一个慢班。“雄心勃勃”的我立志要把这个班“改头换面”,树立班主任的“权威”。我在班里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刚开始形势“大好”,可好景不长,平静的表面下蕴藏着暗流,问题慢慢出现了:有打架的,有自习课捣乱的,有进游戏厅的。一个叫志兵的学生渐露“锋芒”,各种恶习在他身上都出现了。开始我还尝试了各种教育方法,可效果不明显,学生中也有了开除他的呼声。更让我气愤的是,有学生说,他故意捣乱是想试试班主任的脾气。有一次,他在教室打篮球,一下子打破了三块玻璃,一气之下,我决定开除他。他见我动真格,给我写了封信,希望我能原谅他,网开一面,给他一次机会。想想我的“雄心壮志”,我拒绝了他。当我再次走进教室时,顿时有种“大获全胜”的感觉。可好景不长,不久班里又出现了第二个、第三个“志兵”,最后我惨淡“经营”送走了这届学生。
  2005年,我带全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打工的这个班的班长执意要见我,我们约定在一个酒店见了面,他还带了几个我不认识的人。席间有个西装革履的人站起来给我敬酒:“老师,忘记我了吧?我是志兵,上学时给你添麻烦了……”我一震,顿时脑子里一片空白,面对这位被我赶出校门的学生,我能说什么呢?更让我感到内疚的是,他开车带我游览了大半个北京,最后买好票把我送上了火车。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很多很多。人生在世,孰能无过。惩罚是教育,宽容也是教育,有时却比惩罚更有影响力。当一个错误被老师善意收藏起来的时候,会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
  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失败和遗憾何止这些。作为教师,我们要牢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你的棍棒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