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心动先于行动

作者:麻来军




  班主任难做,中职班主任更是难当。中职班主任是有极强责任心的群体,利用工作的间隙学习班级管理的方法,孜孜追求班级管理的良方。然而,中职班主任的学习和实践中存在着一个误区,他们更多的是学习班主任工作的技能,学习班级管理的流程,借鉴先进班主任们管理的“兵法”和手段,而没有清晰地认识到对于有效班级管理而言,理念比技能更为重要,更起决定性作用。
  曾读到哈佛的校训: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经验和知识,更重要的在于他是否有正确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班级管理的低效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管理技能与方法上的偏差,一种是管理理念上的偏差。有效班级管理的技能与方法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加以改善,而管理理念上的偏差,则注定任何有效的技能与方法都会在实践中变样走形,也将注定班级管理的低效,甚至失效。因为观念决定自己对工作所作的回应,理念左右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导致结果。要改变自己的班级管理行为,首先就得从改变班级管理理念着手。
  
  换角色:从玉帝到如来
  
  中职班主任应将自己的角色从“玉帝”转化为“如来佛祖”。“如来佛祖”坚信众生皆可度,他抱着宽容、容忍、忍耐之心对待芸芸众生,以己度人。“玉帝”则是规范制度的维护者,他更多地以权威来镇服众生,不容任何有违“天庭秩序”的行为发生,而忽视培育众生心中固有的“佛性”。中职班主任承担班级管理工作时,常有意或无意做起“玉帝”,他们更多地强化自己“管”的职责,而弱化了“助人度”的使命。中职生的行为规范问题较一般学生群体更为严重,反复性也更强。他们对一再重申的班规校纪经常随意违反,如:迟到、早退、旷课、吸烟、赌博、打架、骂人、恶作剧、乱起哄、有意损坏公物等;受批评或遇挫折后,则采取暴怒、顶牛、报复、迁怒等行为;为逃避教育和处罚,而撒谎、欺骗、逃学,甚至出走。中职班主任要让学生从“自悟”到“自度”,完成“助人度”的职业使命,就必须有“如来”般的宽容和耐心。
  迟到对于中职生而言是极普通的事,每每班主任问其原因,得到的答案似有默契:“今天车子抛锚了”,而班主任也如出一辙的恼怒。恼怒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也有对自己教育无效的恼,但深究下去,恼怒的主要原因是不是学生经常迟到让自己的考核受了影响呢?
  也有许多班主任遇到此情形,花大力气去查实。调查无非有两个结果:一是,证明学生果不其然地撒谎了。但是证实了有何教育意义呢?迟到就能变成不迟到吗?只能让自己的恼怒增添,学生藉望依靠撒谎保留的那点想进步的愿望也被无情抹杀了。二是,否定了自己的判断,学生阐述的理由是真实的,那问题的严重性就更大。调查本身就让学生失去对班主任的信任,一个对班主任都不信任的学生,那么他对班主任的教育定将产生不接受、排斥和否定,教育的信度和效度就根本无法保证。班主任不妨抱着宽容的心,笑眯眯地说:“意想不到的事总是难免,碰到这种情况也不是你自己想要的,今天的迟到可以理解。我想如果没遇到这种情况,你肯定不会迟到的。今后,这种意外也应该不会经常被你撞见吧?”
  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既难又易,说它难,在于每个人都不自觉地以自己的利害关系去考察事件,执著于事件对已的影响;说它易,则是指只要教师能秉着育人的信念,以学生的尊严和发展为要旨,认识到学生总是在反复试错中成长起来的,那自然会有“如来”般的宽容。
  
  换角度:从春天看冬天
  
  人们看待冬天,既要看到“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还要看到“大地微微暖气吹”,更要看到“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立的,有反面必有正面,有坏必有好,你认为合理的,同时也就产生了不合理的。我们在对待和处理学生问题时,总是习惯站在问题的坏的角度、负面角度,而忘记了这个问题物存在着好的一面、积极的一面。我们如果经常站在问题好的一方、积极的一面去理解、判断,那么我们就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就会有不一般的收获。换角度来考虑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从“坏”看到“好”,从反面看到正面,从不合理中找出合理,从失败中看到收获。换个角度去分析问题,不仅会给我们中职班主任带来信心,也会给我们的学生莫大鼓舞。
  中职班主任时时认为在中职承担班级管理工作压力大、负担重、事务杂、难度大、投入多、见效慢,没有成就感。中职教师对班主任一职畏惧如虎,自获悉“荣升”班主任后,便有“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沉重感。这种心理的产生完全可以理解,但如果换个角度看,则大可不必。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与教师感情至深的往往是在校调皮捣蛋的学生,而中职生可谓个个任性顽皮,仅三年付出就能换来三四十个情深意重的朋友,那岂不是人生的一大快事。我们不能像重点高中班主任那样,骄傲于多少弟子考上重点大学,但是我们有更能感受教师价值,更让自己欣慰的理由,那就是让那些原本连父母都无望、自我都失望的学生能立足于社会,甚至大多数人都有很好的发展。
  换个角度,许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而是难得的教育资源。遇到令人头疼不已的学生,老师便抱怨“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假使这个学生在所谓的“后进生”里有号召力,那教师便会更进一步地说“这个害群之马,如果把他开除了,我们班就太平了”。如何对待“害群之马”,我们倒可以学学诸葛亮。诸葛亮明知关羽会放曹操,为何仍同意关羽镇守曹操逃命的必经之路——华容道呢?因为假如有曹操这个“害群之马”,匡扶汉室只需对付一个即可,若此“害群之马”一除,北方将群雄并起,那局面更难以控制。中职班主任口中的“害群之马”往往行为有缺陷,却在同伴中有号召力、影响力。若换个角度看,“害群之马”可以为班主任减轻不少负担,因为转变一个就意味着转变多数,影响一个就会带动一群,甚至全班。“害群之马”一旦成为助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赤兔良驹,就会不离不弃地相随,而且将“害群之马”转换成“赤兔宝马”,这正是提升班主任管理能力的绝佳机会。
  
  换身份:从教师到学生
  
  换身份,其确切的表述应当是借用学生的眼睛和视野去观察和判断事物和行为,而不是仅以教师的眼光去评判。每个人都从学生时代走过来,在学生时代,都或多或少受到过老师的处罚,在对教师处理存有异议或不满时,会暗自说:“如果我是老师,我才不会这样做……”,“要是我是老师,我就会更理解学生……”可是,一旦成为教师,我们再遇到当年同样的问题时,却大多沿袭了我们曾经厌恶的处理方式。社会角色的转变,让我们的班主任大多在处理问题之前忘记反问自己:“如果我是学生,我会犯这样的错误吗?”“如果我是学生,这样处理我,对我有帮助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换身份也是“偏听则暗,兼听则明”的另一种注解。换身份的做法,我们倒可以向曹操学习,若不是用关羽的视角来看,他岂能应“屯士山关公所约”的三事,岂会放美髯公千里走单骑,又哪来忠义两全的关公,更不会在华容道被释。
  中职生吸烟是常有的事,许多班主任一听自己的学生吸烟就上纲上线,就盖顶行为品质有问题的大帽子。在学生看来,吸烟可能只为了证明自己已是成人,或为了证明自己属于某个群体,或仅是为了获得同伴的认同。我们中职班主任中也有很多在学生时代就碰过烟了,你会认为自己行为品质有问题吗?因此,换了角度的你,看待问题和行为时的观感就会发生变化,在处理时就会告诫自己慎之再慎。
  02届曾有一俞姓同学,他来校第一个月就迟到十四次,班主任找他谈话,他总是检讨说:“老师,对不起,我又迟到了,又给班级拖后腿了,明天我保证不迟到。”果然,第二天他没有迟到,而且早到了一个小时,还主动把值日工作都做完。可第三天,他又迟到了。老师去家访才发现,他家离学校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途中要换三个班次,其中有一班次间隔半小时。班主任这才明白为什么他要么很早就到学校,要么因差几分钟而迟到,为什么每天早上五点二十分出门仍会经常迟到。班主任惊讶他每天这么早起床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专心学习,奇怪他为何不以车程远这一事实为自己的迟到辩白。班主任向全班同学讲述后,说:“俞同学一个月迟到十四次,我认为比一些同学一个月迟到两次表现还要好,如果哪个同学能每天五点二十分起床,又能保持他那样的精力和专心,我就佩服他。”问题清楚地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在“换过角度”的教师引导下,学生们都以同样的眼睛来分析和看待此问题,不再因迟到而埋怨他,相反有更多的人帮助他,敬佩他。他也没有想到不仅没有受到批评,而且赢得理解和尊重,反而迟到的次数少多了。有一个月,他竟然只迟到四次,得了“俞铁人”的绰号。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天性,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必然会受此影响。改变中职班级管理理念的关键在于对“利”的把握。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实施任何措施,采取任何奖惩,都应当将“利”的基点放在中职生的身心健康、个性锻造、专业发展、职业素质提升上。若教师视个人利益重于学生的利益,那么改变观念无从谈起,任何管理技能对实现有效班级管理都是无济于事的。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