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让自我教育走进班级管理

作者:林少莲




  高中学生正处于个体发展的成熟期,其自我意识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其理想中的自我形象逐渐确立,其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能力逐步提高。这些都为学生展开自我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近年来,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就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真正的自我教育这一课题作了一番思考和探索。
  
  一、从引导学生制定目标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制定目标是班级管理的前提条件,而学生的自主精神是班级管理的灵魂。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管理观念,确认每个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权利和义务,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加强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教育。有了这样的认识,我担任高一(五)班的班主任后,立即引导学生以“我是班级管理的主人”为理念,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一)共同确立班级总目标
  制定管理目标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过程。确立管理目标,既要使所有的学生看到前进的方向,又要明确目标实现是每个个体努力的最终结果,还要让学生明白目标高而可攀,但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实现。我在制定班级管理目标时,比较注重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出谋献策,通过集体学习、相互讨论、逐步完善,共同制定出切合班级实际的总目标。具体内容为:高中三年规划,五班的常规管理、寝室管理力争首位,学习、活动方面力争上游,人人追求全面发展,高考人人争取上重点。在讨论制定过程中,学生利用“五”与“吾”谐音的特点,提出了“五班吾做主”的口号,确定了班级座右铭:我们要用三年改变自己的一生,不要用一生来追悔这三年。此外,学生们还集思广益,发挥创作才能,为班级设计了象征着积极上进、健康昂扬精神的班徽。
  
  班徽设计
  
  
  
  [设计说明]
  (1)班徽正看是一个汉字“五”,寓意我们的五班。
  (2)正看还是一个“互”字,寓意我们的班集体是一个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集体。
  (3)看似一个舞者,代表在文艺方面的积极勃发。
  (4)看似一个奔跑的运动员,寓意本班体育活动不甘落后,积极进取,取得佳绩。
  (5)酷似一个尽力冲刺的人,寓意我们将以冲刺的姿态来迎接即将到来的高三、高考。
  (6)酷似一个奔跑的人,寓意我们将不怕艰辛,不惧困难,在人生的跑道上永远向前。
  
  (二)引导学生制定阶段目标
  阶段目标分为常规目标和应激目标。
  常规目标涉及学习风气、组织纪律、班风班容等。对这些目标,学生都予以量化,变为可检测的硬性指标。我班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了学习、纪律、寝室、卫生、文体等等方面的目标,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学生定期进行对照,不断激励自己。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参与的态度,又在寝室与寝室、个人与个人之间开展竞赛(制定了百分制竞赛表),以挖掘发挥学生潜在的能量。有专人负责记录每一天的情况(记录在“班务日志”上),每月一统计,评出优胜个人,期末按目标评出总分“二十佳”、各单项“十佳”,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并在下一学期专门举行颁奖班会。
  二是应激目标。如运动会前一个月,我组织学生讨论运动会的目标:我们在没有一位特招生的情况下,要发扬人人为班级争光的精神,充分挖掘每个同学的潜力,50位同学一条心,争取级段前三。期中考来临,集体制定目标:平行班中争前三。艺术节动员班会上,学生们在班级文艺分子紧缺的情况下,制定出了“重在参与,力争前八”的目标。
  在制定班级目标的同时,还要引导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阶段目标:认真对待每一次活动、每一场考试,争取发挥自己最佳状态。
  在阶段性的激励和自我评价中,我班学生基本上能达到自己制定的个人目标和班级目标。
  引导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管理目标,可以使班级管理目标在较短的时间里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增强了班级主人翁的意识与责任感,为学生开展自觉有效的自我教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构建班级自我管理体系,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因此,班主任必须创设多种岗位,给每个学生提供上岗“施政”的平台,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服务同学、锻炼自己、展现风采、提高能力。
  
  (一)制定“五班班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级也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依据。但是这个年龄层次的学生在潜意识里对学校、老师的诸多规定比较反感,所以,我把制定班规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既是让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同时也让学生知道班主任对他们的想法的尊重。
  在开学第一天的始业教育课上,我首先分析了班规之于班集体的重要性,然后要求学生以寝室为单位共同讨论班规的内容。学生们结合初中学校、班级的一些合理可取的规定,再根据我们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很多建议,再由班委成员把建议记录下来并加以整理,形成文字发放到每个寝室,仔细阅读、审核后通过。就这样,集思广益,制定了高一(5)班规。由于班规是共同制定出来的,学生们在思想上很认同,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一旦有同学违反班规,大家一致谴责,而违反班规的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到不安和自责,能自觉地改正。通过学生参与班规制定,较好地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使学生从“要我做什么”变成了“我要做什么”,外在的约束变成了内在的自觉意识。
  当然,班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时时根据实施情况作适当修订。实施一学期后,学生们修正了许多不合理的条款,又根据班级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增添了一些新的条款。通过不断地修订,到了高二,我班的班规已经比较完善,既合理可行又充满人性。两年来,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班规。
  
  (二)实行“干部轮换制”
  学生负担一定的社会工作对于道德品质与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考入我们学校的学生,在小学、初中基本上都担任过班干部,这种曾经的优越感在这所人才济济的重点中学,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如何引导学生变压力为动力,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一班级文化建设之初,我就不断向学生传达这样的理念:若想在班级中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实践是最好的方式。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这样一个口号:干部轮换制,给你自信的舞台。正是这样的舞台,锻炼了学生,管好了班级,赢得了信任。
  干部轮换制的实施步骤是:组班之初,先通过毛遂自荐或他人推荐,班主任面试后组成临时班委,任期一个月。一个月后,也就是同学们彼此了解的时候,采用演讲竞选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产生新一轮的班委成员,任期一个学期。此后,每个学期重新竞选一次,确保班委有新鲜血液加入。同时,我把干部轮换制运用到寝室管理中,让寝室的每个成员轮流当寝室长,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行干部轮换制在更大范围使有管理能力和锻炼意愿的学生走进了班干部的行列,既保证了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又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发挥了个人的聪明才干。
  
  (三)推广值日班长制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如果仅靠班主任和班干部,很难兼顾班级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激发全体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级管理才能事半功倍。在这个理念指导下,我在班里全面推行了值日班长制。具体做法为:
  1.值日班长由班级每位成员担任(按学号顺序轮流),一人一天。
  2.大家共同讨论值日班长的职责。职责范围包括纪律、卫生、两操、仪表、课外活动出勤、寝室卫生等等诸方面,并认真填写好《班务日志》。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