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尿床现象”与“自我控制”

作者:尹 是




  周二晨读时,我班小刚同学在看课外书,请注意,是一本较厚的日本连环画(展示此书,班内许多同学都会心地笑了)。
  我们现在是高一,同学们年龄大多在十六七岁左右,如果我说大家仍是一个小孩子,也许你心中会很厌烦,会对此嗤之以鼻。但如果说你已经是一位成人了,此种上课期间看卡通书、课间追逐嬉戏打闹、心情喜怒无常并迁怒于他人的种种行为又断然非成年人之所为。由这个问题,大家想一下,成长的标志是什么。(稍顿,同学们在思考,部分人在窃窃私语)
  同学们不妨回忆一下,你小时候是几岁不尿床的?(男同学在笑,女同学有点羞涩)不要笑,每个人小时候都尿过床。为什么?因为那时你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健全,像撒尿这种简单的行为,你尚不具备控制的能力。你感到屁股下有点湿,很不舒服的时候,会传达信息给你的父母,但是你不能完全驾驭大脑的语言中枢,无法用语言告诉你的父母。反馈意见的方式往往是你哭,你闹,借以表达给你的父母,来完成你换尿布的心愿。
  然而你长到五六岁了,大脑的发育早已能完全控制你的撒尿行为。但是你懒,不想离开你温暖的被窝,你尿床了。这种有意识的违反常规的行为造成的后果极有可能是你在第二天被打了屁股,得到了惩罚。你的父母借此来约束你的行为。(此间同学们笑声不断)
  此种情况下的尿床是损人不利己之为,绝不可取。自己的屁股被尿液浸着,很不舒服,同时他人也就是你的父母又要处理你画的“地图”。于己于人均无裨益。
  小刚同学晨读时看卡通书,是对《中学生守则》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漠视。此种行为不亚于五六岁时仍然要尿床。因为你已经完全有能力控制此种行为的发生。这种有意识的“尿床”是要“打屁股”的。
  在同学们中类似五六岁时仍然尿床的行为很多,像上课时玩游戏机、看课外书、自习期间聊天等。这些“尿床”行为既影响他人,又伤害自己,都是应该“打屁股”的。
  综上所述,成长的标志是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业已能控制的“尿床行为”就不应该,也不能够发生。
  下面,我们一起思考一下,自我控制能力应该包含的内容。我先谈一下我的观点,同学们如果有异议或有补充,我们可以共同展开讨论与交流。
  我认为,自我控制能力的首要内容应该是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幼儿时期由于没能得到一支冰淇淋,也就是意愿没能得到满足,你的情绪是激动的,付诸行动是激进的,在妈妈面前撒泼,打滚,哭叫连天,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少了一些,理性成份增加了,逐步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也学会了适当地取舍,必然情绪起伏的幅度小了,频率低了,就再也不会是“小孩的脸,六月的天”了。
  情绪的稳定对行为的发生有极强的影响力。对学生而言,控制了情绪,违规事件也就不会发生,对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大有裨益。
  其次,自我控制能力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控制自己时间与精力的能力。
  情绪稳定,就有了“内因”。这个“内因”结出的“果”就是能调控时间与精力。要想成为一位成功人士,就要有很强的意志力。何为“意志力”?就是能集中精力与时间于一点,全身心地投入到实现自我目标的工作中去,对失败、挫折不妥不避,愈挫愈强。每名同学都有一颗热忱的上进心,不甘人后,但时常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不良欲望膨胀,冲淡了自我责任,模糊了自我目标,迷茫了行动方向,以致造成时间的流失与精力的散漫。小刚同学在不恰当的时间、不恰当的地点看课外书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吗?
  总之,同学们在成长,在渴望成熟,期待老师与家长能平等地看待自己而不是把自己还看作是小孩子。那么大家对于成长的标志——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应有一个高层次的认识,从而调控自我行为,证明自我价值,实现自我理想。
  最后,我希望我们班“尿床”的同学越来越少。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