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山伢,我永远的感念

作者:胡 进




  孩子,是教育者永恒的话题。因为孩子,我们才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孩子,我们才穿越平凡,实现自己的价值;因为孩子,我们的天空才亮丽如新;因为孩子,我们的生活才绚丽多姿;因为孩子,我们的生命才更加精彩……
  
  当我一次次走上讲台,我看见教室里最闪亮的,不是众目聚焦处我的身影,而是孩子们那求知若渴的眼睛:那么清澈,那么纯真,仿佛可以映出一片蓝蓝的天。于是,一股欣慰,一种幸福自我心底油然而生,将我的整个心灵填充得满满的,不留一点儿空隙。
  
  椿芽,餐桌上的保留菜
  
  1987年,我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山里一所偏远的乡村小学教书。这是一个被戏称为“猴子不落脚”的穷乡僻壤,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条件非常恶劣。
  每天清晨,孩子们都会踏着晨露,从各个山头来到学校。他们见到老师,总会远远地原地立定,深鞠一躬。我常站在校外那棵高大粗壮的核桃树下,等待早自习迟到的学生。有几个孩子在山头出现,远远地瞧见了树下的我,就一路狂奔,气喘吁吁地跑到我面前,脸涨得通红,汗珠在额头上直打滚。此时,我纵有责备之意,也不好发作,只是轻轻拍拍他们憨厚朴实的脑袋,走进教室,开始一天的新课。
  山里娃特别听话,谭发财就是其中一个。他品学兼优,乐于助人,深受师生喜爱。可是,他为何也常迟到?问他,他默不作声,只是憨憨地笑,一副甘愿受罚的模样。于是,我决定去家访。
  下午五点,我约上其他几个老师,一道前往谭发财家。几个孩子蹦蹦跳跳,像小鸟儿一般在前头带路。翻过山头,往下是沟壑纵横的田间小道,又翻越了四座山,足足走了三个小时才隐约望见一个小山坳里有一片竹林。走进去很深,才出现了几间石头房子。听他们说,对面山洞里有狼,有豹子,有时会在深夜里发疯般地嗥叫,听得我们直打寒噤。
  我们来到谭发财的家。低矮潮湿的茅草石头房,真称得上家徒四壁!年迈目盲的奶奶正在灶膛添火煮饭,听说老师来了,激动得颤巍巍地站起身,“仔们让老师费心了,是不是犯了法啦!”接着她讲起一段段家事,叫人忍不住要掉眼泪。小发财幼年丧母,父亲外出打工,一年多不回家。老人思儿心切,大病一场后双目逐渐失明。每天天微亮,小发财就起床自己做饭,等照顾好了奶奶,再带上两个红薯作午饭,直奔学校。因路途太遥远,常常迟到。傍晚回家还要打上一捆柴、推磨、剁猪草、喂猪……我听着听着,心一阵阵地往下沉,生活,对孩子们来说是多么的不易啊!读书,对他们来说又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回校的时候,天已黑尽,几个孩子和家长把我们送到山头。我们点上柏树皮火把,带着盲婆婆硬塞的九个鸡蛋,匆匆往回赶。所幸的是,没有遇到狼和豹子,但几只猫头鹰凄厉的叫声使我毛骨悚然。
  家访之后,我的这几个孩子再也没有迟到过,我知道他们为此付出了更多。而谭发财,仍是学习优秀,我常在物质上给他一点接济,精神上给予一点鼓励。一天早上,小发财羞答答地递给我一个纸包,里面是一些浅嫩、微臭的芽儿——椿芽儿菜。他说:“这是我扳来的,自家树上的,不知您喜欢不?”我虽然不习惯吃这种东西,但还是重重地点了点头。从这以后,他每天给我带上一包,后来其他同学知道了这个秘密,也都带上一小包。渐渐地,我也爱上了这种有点淡淡臭味的椿芽儿菜。从此,每天午餐时间,我都要吃一点这玩意儿,就像在品味孩子们给予的爱。椿芽儿菜的故事一直演绎到他们毕业。如今,一看到街上的椿芽儿菜,我的眼里都不由得涌起阵阵湿气。
  
  情牵,大山里放飞梦想
  
  山里孩子眼望校门泪花流,是常有的事。贫困是他们求学路上最大的一道屏障。因为贫困,孩子们的梦想往往被扼杀于摇篮中。作为山区教师,我自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不仅要给他们传授知识,更要在实际生活中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争取让每个孩子的梦想都能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
  一年一度的毕业考试在即,我班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王大发突然接连几天没来上课。直至毕业考试动员会召开,他仍杳无音讯。作为班主任,我心急如焚。带了他三年,这孩子的情况我了然于胸:他家住在海拔1300多米的火盆村,家境非常困难,几次险些辍学,每学期他的学杂费全靠学校减免和老师们赞助。这回不仅是本期的费用没交清,毕业报考费也没着落。我心里很明白:他不来上课,是无颜再麻烦老师啊!为了挽回那脆弱的自尊,他居然打算就此销声匿迹!我一边为这样优秀的孩子感到痛心,一边去教务处着手打理他的学杂费事宜。
  下午6时,夕阳斜照,我带上王大发的两名同村同学,租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去他家。在新修的基耕道上,我们一路颠簸,人都被抖得快要飞出去。车刚到山下就熄了火,我们只好下来,让两名学生在前头带路上山。山势陡峭,崎岖难行,一不小心,我脚下一滑,跌了一跤,膝盖蹭破了皮。两个孩子被吓坏了,一个扶着我,另一个飞也似地跑去叫王大发。我刚支撑着翻过两个山凹,就见王大发喘着粗气一路跑过来了。一到跟前,王大发哽咽着喊了声“老师”,两行热泪便夺眶而出。我抚摸着他那被汗水浸湿的额头,对他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来是想告诉你,报考费学校已经帮你解决了。不要再给自己压力,明天放心去考试吧!”
  王大发高兴地点了点头,请我到山头他家坐坐,但伤痛迫使我拒绝了他的好意。离开的时候,太阳躲在山后。山风拂面,送来阵阵清凉。我走到山下,再回头看看,几个孩子还伫立在山头久久地目送……
  第二天,王大发自信满满地走上了考场。不久,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一所师范学校录取。2006年教师节那天,我收到他从远方那所大学寄来的信:“是您牵引着我成长,是您让我明白了做一名教师的真谛。我现在毕业了,即将到本县最偏远的村校去,我想跟您一样去放飞山区穷孩子的梦想……”
  
  疏忽,一朵花过早凋零
  
  作为教师,我拥有一个最美丽的称谓:园丁。我喜欢这样的称谓,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灌溉,让一朵朵娇嫩的花儿在阳光下鲜艳地盛开。看到孩子们鲜花般的笑脸,我感到由衷的欣慰;而当一朵花儿从生命的枝头突然坠落,我的伤心无以言表。我有过这样的经历,这是我在教育生涯中最不愿碰见的事情。
  有一年我任初二(10)班的班主任。班上有一个瘦弱的女生,学习非常努力,成绩也很优秀,总是默默地为班上做事,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我永远都记得十月的那天早上,天气凉爽,空气清新,她却迟到了。这是她第一次迟到,所以我留心观察了下她。我发现她状态不大对头,进教室后她一反常态,没有打开课本晨读,反而显出萎靡不振的样子,一会儿竟趴到了桌上。我赶紧走过去摸她的额头,感觉有点烫手。我想应该是发烧了吧,就喊了两个同学送她回家。
  下午6时多,噩耗传来:她因患急性脑膜炎抢救不及时,永远地闭上了眼睛。面对这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全班同学潸然泪下,她的几个好友失声痛哭,而我更是陷入悲痛中:如果当她迟到时,我能及时地问问她是否身体不舒服,或许能早点送她去医院,而不是在教室里延误救治的时机;如果当时不是让同学送她回家,而是亲自送她去医院,或许她宝贵的生命还能够挽留;如果……,或许……
  晚上7时多,我买了一个大花圈,怀着沉重的心情带着孩子们来到她家。我们每人戴一朵小白花在手臂上,以纪念她那鲜花般灿烂又短暂的生命。在她家里,她父母悲痛欲绝,同学们泪雨纷飞,我的心也绞痛得厉害。我们去了她坟前,将她在校时的书本一一焚烧,并解下小白花系在她坟头。那天夜里,我做了很多凌乱的梦,梦里有无数的小白花在纷纷飘零,像她瘦弱无助的身影。直到今天,想起她的早逝,我的心仍在隐隐作痛。
  
  惜别,眼角滑落的清泪
  
  多年来坚持在教学的岗位上,我站成了一棵葱郁的大树,孩子们像鸟儿一样飞来,停在枝叶上歌唱、嬉笑,待到长大后,再展翅高飞,飞向外面更广阔的天空。我非常珍视与孩子们相处的机会,一直期望着用关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健康成长。每当一批又一批孩子离开,我心里总是充满了不舍,更多的却还是对他们学有所成的欣慰。可是没想到,有一天我自己居然也要离开。1997年,我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大专文凭,即将被调到区中学任教。
  接到通知的那会儿,我很兴奋。可是一想到那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一股莫名的离愁顿时涌上心头。在这里呆了这么多年,我早习惯了站在那棵核桃树下等上学的孩子们,习惯了听他们讲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习惯了那些椿芽儿菜的淡淡臭味,一旦离开,何时才能再回来?
  不管怎样,我得坚持和孩子们共同上好最后一堂课。在这堂课上,我投入了最大的热情,恨不得把我所学到的知识一股脑儿全塞给他们。孩子们被我的热情所感染,都听得特别认真,也都积极地举手答问。在下课前十分钟,我结束了授课,开始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为祖国争光,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当他们听说我要离开,几个女孩便开始低低地抽泣。过了一会儿,男生们也忍不住红了眼圈,教室里哭声一片。一个平时最爱调皮的孩子突然高声叫出一句:“老师,我们舍不得您!”这一声呼喊叫得我情不能自已,一低头,热泪已盈满眼眶,摇摇欲坠……
  之后,我就到了那所中学任教。一天,一个女孩托她的哥哥给我捎来了10个鸡蛋和一封信,信封里还夹着一只十分漂亮的千纸鹤。展信看时,是歪歪扭扭的文字,用稚嫩的话语写着她对我的感激和想念。直到今天,我还珍藏着这份童心;在以后的日子,它也将一直激励鞭策着我。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