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依托特色活动,探索农村少先队工作

作者:蔡玉杨




  农村学校由于受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少先队活动存在着开展次数少、形式单一、参与面少等问题。农村少先队工作如何与城市接轨,与时代同步,适应现代化发展,开展有新意、有实效、深受队员喜爱的活动呢?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宜可行的路子:紧紧依托农村实际,挖掘资源,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乡土风情,开展一些“农”味十足的特色活动,让队员们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接受教育。
  我们学校位于绍兴水乡东湖,毗邻生态产业园。这里广阔的天地、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水乡风情,为我们开展特色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一、立足农业科技,开展实践活动
  
  学校东北角有半亩空地,闲置已有多时。春天来了,和校园别处的鲜花盛开、树木葱郁一对比,这里显得格外荒芜。我觉得怪可惜的,决心开辟出来让学生种植,一来可以美化校园,二来可以让队员从事实践活动,应用自己在农村所学到的知识。在队部会议上一商量,马上得到了队员们的热烈响应。第二天,荒地上热闹起来,队员从家中带来了镰刀、铁锨、锄头、水桶……一垄垄、一畦畦,荒地瞬间换新颜。随后的几天,队员们买种、选种、播种、施肥……忙得不亦乐乎。当然在这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问题,闹出了许多笑话。有的队员把什么都一股脑地种上,有的种子早已过了时令……看来还得乖乖去讨教。正好学校附近就有绍兴市农科所,我们积极地与他们联系,在那里建立了红领巾实践基地,聘请农技人员为校外科技辅导员。在节假日、队活动日,我们组织一些适合队员的农业科技活动,带领队员们到农科所,进实验室,进大棚,看一看育苗过程,听一听劳作经验,试一试种植方法……让队员们置身农业科技的广阔天空,领悟农技应用的意义,体会劳动的快乐。
  在我们的辛勤耕作下,茄子、南瓜、菠菜和萝卜等在各个时节依次茁壮成长。一有空,队员们就往劳动基地跑,有的翻土,有的浇水,有的拔草,有的施肥……
  收获的时候,望着自己撒下的种子变成了一筐筐的蔬菜,队员们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们的实践成果,引来了其他中队队员羡慕的眼光。他们纷纷要求到实践基地来体验。劳动实践活动给队员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培养了他们对劳动的热爱。许多学生的日记和作文中都流露出对种植活动的喜爱和对快乐劳动的留恋。
  在学校互动活动月上,家长们都说学校的活动搞得好,孩子现在回到家都会主动帮忙干活了,有的还在自家的院子里种花养草,这在以前是少有的事。
  通过这些形式多样、富有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农业科技活动,队员们在实践中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感受了收获的喜悦。
  
  二、挖掘农村资源,构建活动舞台
  
  水乡东湖有着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人文资源。这里民风淳朴,文化积淀深厚,在生产劳作中,产生了众多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优秀的艺术活动正悄悄地离我们而去。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了“水乡民俗考察”小队,走街串巷进社区,向“老东湖”请教,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搜集,队员们整理出好多家乡的民俗活动,如端午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年底捕鱼,牵大网;腊月做年糕,晒鱼干,做腊肠;过年要唱大戏,农闲时节要进行一些干农活比赛,为下一次种植做准备,进行织渔网比赛等等。我们做成精美的展板,将这些风俗在校园展出。学生们一张张看得十分仔细,嘴里还不时地赞叹,原来我们家乡还有这么丰富的文化。我还在中队活动日组织了一次“趣味农活比赛”,项目有插秧、挑粮、三人两足划船、织网、包粽子、包饺子等等,队员们玩得兴致盎然,不亦乐乎。
  结合农乡风俗民情,我在班上开展了“家乡进课堂”系列活动。队员根据自己的喜好,组建了书画、摄影、写作等兴趣小组,举办了“风情艺术节”。在活动中,学生们朗诵了一篇篇赞美农村风俗的文章、一首首歌颂水乡情韵的诗歌,用飘逸的书法描摹家乡新风尚,用灵动的画笔描绘出一幅幅家乡新貌,用一则则古老的美丽传说渲染着家乡的无穷魅力。
  我觉得,农村的少先队活动要从实处入手,从生活出发,仔细推敲,深入挖掘,找准活动的切入点。通过开展一些富有生活气息、地方特色的活动,让队员们从小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热爱农村的大教育。
  
  三、立足本土特色,开展争章活动
  
  “雏鹰争章”活动一直以来都是少先队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各级少先队组织中已全面实施多年,其学习章、体育章、劳动章、艺术章的分类作法深受队员们的喜爱。在农村开展争章活动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设立一些“特色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满足队员身心的需求,为队员们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如,部分队员离学校较远,上学途中要经过一些公路、河流。根据这一特点,我设立了“护幼章”,以表彰那些在路上帮助低年级学生的队员,培养他们的互助精神。根据队员多为渔家子女的特点,我设立“学农章”,鼓励队员们在家主动帮助父母,进行种植养鱼等生产劳动。设立“巧手章”,表扬那些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制作家乡手工艺品的队员,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设立“传承章”,鼓励队员们学习家乡文化,保护家乡文化,继承发扬家乡文化,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精神。
  这些特色争章活动不仅有助于队员们了解家乡风情,弘扬民族文化,还有助于他们增长生活知识,学习劳动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从而推动少先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向深度、广度发展。
  只要我们辅导员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注重依托农村实际,赋予活动以生命力,就一定能为农村少先队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