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歌声与微笑

作者:李 明 王红辉




  歌声是阳光,可以融化彼此的冷漠;歌声是桥梁,可以拉近心灵的距离;歌声是心语,可以为师生找到契合点。
  沟通的连接点在学生看来,我这个班主任是古板、落伍、没有情趣的,而在我看来,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不可理解。很想成为学生倾心相交的朋友,却不知怎样才能走近学生。一次课前唱,我听到学生们唱的一首歌很抒情,随口问了句“这是什么歌?”学生见我表现出少有的兴趣,马上争着回答:“周杰伦的《千里之外》。”我有些奇怪:“他的歌不都是吐词不清,如同念经吗?”学生们为我的孤陋寡闻笑了:“什么呀,他有些歌很抒情的,你听听他的《东风破》、《发如雪》就知道了。”“《千里之外》很适合你们中年人听,很有文化底蕴的。”平时和我相对无言的学生七嘴八舌的,显得很兴奋。为了不让他们失望,我以后就对流行歌曲多了份关注,和他们在一起时,常就一些他们热爱的歌曲、歌星发表一下自己的拙见,虚心向他们请教。他们则及时向我介绍歌坛动态,还把他们的抄歌本、明星粘贴画慷慨地借给我看。慢慢地,我发现自己以前不屑一顾的流行歌曲并非那么不堪,想当年自己不也像学生一样疯狂吗?学生们也逐渐改变了对我的看法,把我当成与他们有着共同兴趣但又总跟不上时代节拍的大朋友。当然我们之间的话题也就由歌曲、歌星延伸到学校、班级,最终落到了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上。
  教学的兴趣点作为语文老师,我们的教学点和学生的兴趣点总是有偏差。古典诗词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要求学生大量背诵,还需要学生学会鉴赏体会。琅琅上口的诗句、优美的意境常使我在课堂上忘乎所以,可学生却冷眼旁观,不为所动,甚至以此为苦。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感受古典诗词的巨大魅力和深远影响呢?我想流行歌曲是学生的最爱,就从这里入手吧。经过一番精心准备,我给学生开了一个《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专题讲座,先与学生一起听了《涛声依旧》《月满西楼》《明月几时有》《寂寞沙洲冷》等歌曲,又让他们朗诵了张继的《枫桥夜泊》、李清照的《一剪梅》、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让他们比较这些歌与诗词的异同。并以王力宏《花田错》、陶喆《苏三说》、周杰伦的《东风破》《菊花台》为例,向他们介绍了歌曲中的“中国风”现象,即流行歌曲中不可磨灭的古典文化情结,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走在流行前沿、代表着时尚的流行歌曲竟与他们认为土得掉渣、早已过时的古典诗词息息相关,这既让他们吃惊又引起了他们的反思,无形中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来了。
  情感的疏导点处在花季的学生特别敏感、脆弱,有时受到一点委屈、挫折就萎靡不振。可能会随着考试成绩的起落、同学关系的好坏,情绪变幻不定。作为班主任,我每隔段时间就得在班上做做思想工作,但是豪言壮语不知讲了多少,不见成效。大而空的话怎么能从内心深处打动他们呢?我观察到很多学生一旦心情不好,就爱听MP3,于是就在班会课上,利用歌曲对他们进行情感引导。当他们情绪烦躁时,让他们听听校园歌曲,从《外婆的澎湖湾》《童年》到《同桌的你》《栀子花开》等,欢快的旋律、美丽的情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纯真、多彩,同学情谊的真挚、可贵。当他们为考试成绩烦恼、懊悔时,让他们听听励志歌曲《真心英雄》《飞得更高》《蜗牛》等。“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会让他们学会正确对待人生困难。“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让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唱出了他们心中的不懈追求。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是单调、枯燥的,高考更让学生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惶惑,但年轻的心又令他们不甘失败,怀着心中的梦想,他们正在苦苦努力。当深情而又坚定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的时候,我想学生们会想到很多很多,这比我的说教更能打动他们。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