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教师,需要什么?

作者:顾亚妹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对于教师,阅读及其带来的知识积累和更新,更与我们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紧密关联。我们需要时常问问自己,督促和勉励自己,不断地阅读、积累、反思、进取、阅读……
  
  昨天教完的书,反思了吗?
  
  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教师要力争做到“用好教材”、“超越教材”。
  过去教师上课,过多地依赖于“教参”,如今的“教参”有了很大的变化,除了案例外,绝大部分是在启发教师的思维,给教师一个思索创造的空间。因而,教师也就需要更大的创造性和自主性。课堂上,也就自然地增添许多精彩的生成,当然也难免会有需要探究和商榷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反思。
  教学反思绝不是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也不是一个人的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古语说“有的放矢”,教学反思也应是一种具有指向性、针对性的行为,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付诸极大努力的过程。
  今天的教师,需要问问自己:“昨天教完的书,反思了吗?”思考总结得与失,以扬长避短。当然需要有一定的理论作为支撑,也就免不了要阅读。否则,你的思考只会停留于表面,你的教学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你的课堂很难有绚烂的火花迸现。
  
  今天看过的书,消化了吗?
  
  实施新课程,教师不仅要“洗脑”,还要“充电”。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拓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道难题。
  教师,在学生的眼里,是“无所不知者”。然而,又有多少人以这样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呢?没有人能知天下事,但应该努力使自己达到那种境界。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意思是说,好的方法,将使我们顺利达到目的。读书亦是如此,我们应该时常问问自己:“今天看过的书,消化了吗?”
  “开卷有益”几乎是所有人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但是“开卷”的不同方式带来不同的结果,有的人看书,纯粹休闲,漫无目的;也有的人看书,只为寻找相关理论,太过功利;还有人看书,一目十行,流于形式……
  阅读是个性行为,无需规定程序,适合自己就好,关键在于自身消化。今天你读完书,呼吸到你要的空气,吮吸到你要的甘露,那就是快乐。再经过消化,转变为你需要的养分,那便是最大的收获。
  
  明天需要的书,阅读了吗?
  
  随着新课改的步步深入,教师将涉足一个新的阅读领域,这对教师不失为一种挑战。
  每天,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有抱负、活生生的个体,好奇是他们的天性。面对无数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你能冷冰冰地回答他们“对不起,老师不知道”吗?他们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幻想,对未来的人生充满了希望,作为教师,能这样令他们失望吗?
  因此,我们需要时常这样地问自己:“明天需要的书,读了吗?”以此来督促自己,阅读,阅读,再阅读。
  想要自信地回答出孩子们提出的为什么,你需要到《十万个为什么》中寻求答案;为了更好地了解男女生的个性差异,可以去读一读《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秦文君);若想让自己的《新教育之梦》(朱永新)早日实现,那你可要牢记《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让自己在《爱心与教育》(李镇西)的天地中自在行走。我们,可以幸福地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和《特别的女生撒哈拉》[(美)爱斯米·科德尔],一齐成长。
  明天需要的书,今天我们就开始阅读。那样收获会更多:知识、道理、人生的感悟……阅读,唯有用心,才能体味更多。
  让我们享受阅读的快乐,畅饮心灵的鸡汤。与杰出人物对话,与精粹文本对话,与高尚灵魂对话。以修身养性、滋养自我为人生至美,以博采百家、厚积薄发为人生至善,从而感受精神生命的呼吸,“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教师,需要时常这样自我追问、自我充实。用诚挚的爱心,唤醒稚嫩的心灵;用满腔的激情,创造生动的课堂;用平凡的笔墨,书写优美的教育篇章。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