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走近人大,感受人大

作者:李天鹏




  活动意图: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民树立起强烈的公民意识、民主意识和国家意识,了解国家政治制度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至关重要的,而最有效的办法是在青少年学生中播下这些种子,让其生根、开花、结果。
  活动准备:
  本次活动历时16天。为了提高活动的真实性和实效性,我校和永川市人大共同制定了活动的实施方案,从“人大代表”的产生到“地方法规”的出台,全程模拟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程序、办法、实景,印制了学习资料和会议资料,制作了选民登记表、选票、代表证、席位牌、会标等。
  活动内容:
  1.宣传动员和培训。召开学生动员大会,举办我国人大专题知识讲座,利用校园广播、壁报、板报等广泛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培训“选民”。
  2.选举产生“人民代表”。以班为单位划分“选区”进行“选民”登记,酝酿“代表”候选人;分“选区”选举“人大代表”,并公告当选的“人大代表”名单。
  3.模拟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人大常委会”(常委会组成人员25人),选举产生人大“主任”1人,“副主任”5人。
  4.搜集、筛选、确定“人大常委会”会议议题,组织拟任“常委”开展“永川市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永川市饮水卫生安全”等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或大会发言。
  5.召开“人大常委会”,专题研究预先确定的议题,修订并通过《永川市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暂行办法》(试行)、《永川市饮水卫生安全管理暂行条例》(试行)等地方“法规”。
  6.以班为单位,召开“代表”向“选民”述职大会,汇报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的情况和感受。
  7.召开主题教育活动总结大会。
  活动效果:
  16天的系列活动,效果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学生们说:“人大在我们的心目中是神秘的,‘民主’、‘政治’、‘权利’、‘义务’等等也是书本里的抽象概念,这次与人大的亲密接触,让这些高处云端的概念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更植入了我们的心灵。”“虽然这只是一次模拟,但它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观念的传播和教育。让身处校园的学生也能真切地走进人大,感受人大。”
  永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友鹏在观看了学生们召开的“人大常委会”后感慨地说:“同学们对活动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调查翔实,准备充分,发言有理有据,援引得当,分析中肯,条分理析,措辞准确,表达流畅,表现出了很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反应了新一代中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主体参与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活动启示:
  德育活动,重在实效。若只是简单地说教,尤其是进行民主、政治、法制、信仰等抽象内容的教育,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更难达到震撼心灵、内化为思想的效果。本次主题活动的成功给我们以下启示:第一,学生是成长的主体,生活是教育的源泉,体验是价值的反思,德育必须与真实的生活融为一体,才能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真实的德性。第二,德育活动必须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突出“三中心”,即以生活情境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内心体验为中心。第三,德育活动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中学生德育的基础性、参与性、选择性、层次性。第四,德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次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规范意识、法治意识、全局意识等等,在参与实地调查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关爱“民生”和尊重“民权”的意识等等,同时还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组织协调、实践操作、分析研究、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