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多元的认知、开发与评价

作者:石培军 张立志




  美国学者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智能是以潜能的形态存于我们心灵之中,只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机会、环境和教育,几乎每个人的所有多元智能均能达到相当的高度,而且可以远超乎我们所预期的境界。
  因此,转变传统智能观念,多元认知、多元开发、多元评价每一位学生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更是新课改的要求。在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管理体制下,作为一切教育理念落实基点的班主任老师对学生多元智能的认知与挖掘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一、多元认知每一位学生
  
  l.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
  大雪过后,班级组织学生到市内街道扫雪。有的学生干活时认认真真、不声不响地将老师指定的位置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边干活边嘻嘻哈哈地说调皮话;有的干活时还哼着歌曲,身体扭来扭去地做着舞蹈动作,像电视明星一样扮酷,赢得了不少回头率;有的边干活边打雪仗;有的先在地上印脚印,然后再扫掉,还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着一个又一个有关雪的话题;也有的毛手毛脚,工作粗枝大叶;还有个别人牢骚满腹,怨声连天,甚至开溜。事后也有学生根据这次活动写出了声情并茂的诗歌、散文等。
  整个过程中,带队的班主任老师不时大声维持纪律。回到班级后,就本次上街扫雪活动开了总结会。主要对在扫雪活动中听话、及时完成任务的学生做了表扬,对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及完成任务差的学生提出了批评。将学生的表现划分等级,给出不同的学分,记入考评档案。
  在量化管理普遍推广的今天,这位班主任的做法是很常见的,甚至这些做法还可能作为经验加以推广。一学期下来,学生就被老师按各种考评积分分为优秀生(非常遵守纪律的,即听话的)、一般生(较遵守纪律的,即较听话的)、差生(纪律性差的,即不听话的)。
  如果换一种评价理念,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看,对学生在本次扫雪过程中的表现我们可以这样点评:扫雪像做数学题一样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的学生,说明其做事严谨、细致、勤奋努力,我们可以说他具有科研工作者的品质;有的学生具有乐观主义精神,善于克服困难、苦中求乐,在群体中富有鼓动性,能有效地使团队中的其他人快乐地工作,我们可以说他具有从事社会工作的潜质;有的学生积极主动地维持纪律,不时跑前跑后,观察各处的工作进展情况,向老师同学建议提高工作效率的办法,哪儿需要到哪儿去,说明其有大局意识,具有奉献精神,我们可以说他具有领导者、管理者的潜质;有的学生能从劳动中发现美,赞美美好的一切,并不失时机地创造美,我们可以探讨他是否宜于向与艺术有关的方向发展,如城建规划、艺术设计等;也有些学生表现出缺少耐心、缺少毅力、缺乏纪律观念,我们应该从他长远发展的角度指出这些缺点对其成长的危害性。
  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导致教育者对学生的评价结果有巨大差异。前一种认知理念下的过程管理看上去很细致,但只能从一个很狭隘的角度把学生粗略地分成几个等级,是典型的“淘汰式教育”。而后一种认知方式,就像用三棱镜折射太阳光谱一样,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点滴表现中,发现学生的多元智能光谱分布,为下一步开发学生的潜能做好铺垫工作,体现了“个性化教育”的原则。
  
  2.练就一双慧眼
  美国学者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在其《课堂中的多元智能》中写道,评估学生多元智能的最好办法就是观察学生,这其实体现了加德纳智能情景性的特点。
  首先,观察学生在学校的平时生活。按照阿姆斯特朗的看法,有两个观察的方面值得我们注意和采用。一个是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出轨”行为。通常语言智能占优势的学生上课会滔滔不绝,喜欢和别人讲话;而一个身体运动智能占优势的学生则通常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具有良好人际交往智能的学生则会热衷于组织各种小团体;而在自然观察智能占优势的学生则有可能会带只小动物之类的东西到学校来。按照传统的看法,学生在学校中的这些行为都是“不良行为”,然而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却是学生智能倾向的表现,它告诉教师学生自己的学习风格和特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借助这些行为来观察和推测学生的智能特点。
  其次,观察学生如何在学校中度过自主时间。自主时间也就是指自由活动时间。在这些自主时间里,有的学生喜欢看书,有的聚在一起口若悬河,而有的学生则喜欢在生物角摆弄,有的学生喜欢画画什么的。学生所有的这些自主选择的活动都为我们鉴定学生的多元智能提供了真实而有效的途径。如果在日常工作中把学生点点滴滴的表现记录下来,做好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袋”,通过仔细地分析与归纳,那么,这位老师在到任新班后不久,就能大体发现班级内每一位学生的智能发展光谱,掌握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发展区域与弱势智能发展区域(也可以借助专业咨询机构)。这是发现与培养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刘翔是一位天才的跨栏运动员,但他的教练更是一位能够发现天才的伟大教练。所谓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因此,班主任老师必须练就一双慧眼,从宽广的角度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的每一细节,用多元智能的角度分析每一细节,学会做伯乐。
  
  二、多元开发每一位学生
  
  l.因材施教,设计针对性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优势智力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优势智能领域的充分发展有赖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学生只有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教育活动中,在对丰富的教育材料的接触和运用中,其智力潜能,特别是优势智力潜能才能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活动设计与评价的每一环节,都必须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和智能差异的基础上。活动必须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参加预先规定的活动。学生智能的多元性决定了单一的活动设计不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要求。因此,班主任老师应尽可能地设计一些针对性的活动促进班内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智能发展,即讲究班级活动的个别化、个性化设计。其活动思路可概括为两点:其一是“为多元智能而设计”,其二是“通过多元智能来活动”。
  例如,“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课设计如下:
  语言智能:让学生阅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材料,各自总结出通俗易懂的演讲材料到所选地点宣传演讲,力争让大家接受自己的观点。
  数理逻辑智能:列表统计所选取区域垃圾箱的数量、不同垃圾收集点垃圾的种类、各种垃圾重量及体积、垃圾运输量,并对数据加以处理。
  视觉空间智能:画出各垃圾收集点的分布图。
  身体运动智能:变废为宝,利用垃圾制作生活用品、工艺品等,通过实际行动向民众宣传垃圾再利用的观念、方法。
  音乐智能:通过改编流行歌曲、自编歌谣的形式艺术性地向民众宣传垃圾分类意义,强化民众的环保节能意识。
  人际关系智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宣传活动,让学生学会向不同职业、性别、年龄的人群做宣传工作的艺术。
  自我认知智能:回到学校后每个学生都要在班级内畅谈活动感受。
  认识自然智能:通过活动形成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正确认识。
  通过以上设计,每个学生都能以适合自己智能特点的方式学习,并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多种智能加以锻炼,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
  
  2.帮助学生将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其他智能领域
  同学、老师与家长对高二年级赵佳同学分别这样评价与介绍:
  老师:学习成绩一般,其他方面也很平常,在班内是个很不起眼的学生。学习比较刻苦努力,作业一丝不苟,做题的正确率较高,但比较慢,作业稍有拖拉现象,成绩属班级中等。基本没有违反学校纪律现象,属于比较听话的学生。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