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反诘“不懂就问”

作者:袁 洁




  不懂就问,这是国人自古至今教育下一代的至理名言,几成定律。
  然一次学生的据此申辩却让我在尴尬中对此有了反省与感悟。
  周日晚第一节自习照例由班长及班委会成员对上周班内情况作一小结。班长在肯定了上周的成绩后,对上自习时同学们相互问问题导致课堂嗡嗡嘤嘤乃至喧闹吵嚷的现象提出了批评。班委会询问同学们还有何意见时,一男生忽地站起,反问道:自习课堂相互问问题有啥不对,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完成学习任务,不是说不懂就问吗?
  班长对此毫无准备,就算让他准备也难做有效答复。于是,他把问题直接抛向了我。
  我在些许的怔忡与反感中不得不作出了快速反应:1.同学们之间相互问问题确实没什么错,但必须选对时间、场所(课后休息时可进行),要比较利弊(对自己有利,但对班集体及他人有影响)。2.我们学习还应遵循另一重要原则,那就是独立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自习课堂的规范就是一个“静”字,政教处量化管理即是依此评分。4.若同学们还有不服,可直接找校长申辩(以势压人)。
  这一应急反应过后,我想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真正以理服人的话,我应该做出更多的思考:“不懂就问”与“独立思考”,谁应占据学生学习的主要空间、时间,谁是最佳学习之道?
  我们先来看“不懂就问”的前提与结果。不懂就问的前提是有被问的智者存在和已有的显现于世的知识经验存在,且被问者愿意直接或间接告知发问者。“不懂就问”的结果就是直接快速地获取间接经验或人类已有的文化成果或现实中他人的劳动成果。
  而在现实社会,世界范围竞争中,有哪个科技领先的超级大国愿让发展滞后的国家即或弱小民族不懂就问,而把先进的成果拱手相送?如若那样,就真是天下太平了。我们的原子弹、氢弹、神六等高技术成果有哪一项不是靠我们自力更生、独立创造出来的。中国的未来要靠我们今天培养的下一代去筑就。如若总是不懂就问,他们的独立思考习惯和创造能力从何而来?
  而“独立思考”的前提可建立在力所能及的任何时空环境中,不能直接沿用他人的成果,但也不能受他人的干扰与牵制。其结果就是既锤炼了自身的创造能力、精神,又在独立思考的创造性劳动中取得自己新的发现、发明,甚或人类最先进的成果。试想,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等无数科学家、发明家推动社会进步的成果是如何诞生的?如若他们也只依赖前人,只求获取间接经验,又会是什么结果?而中国缺乏诺贝尔奖获得者及科技还不够发达的现实,恰恰说明了学生不懂就问的思维定势导致了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度反而在世界的科技精英层中占得的比例小得可怜。
  我们教育工作者,当在不懂就问上停停呐喊的嗓门、减减加速的油门了。我们鼓励学生在学习中适度地不懂就问,但更多地应提倡独立思考。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