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多走一小步 前进一大步

作者:朱胜阳




  有时候,就因为多走了一小步,生活中的俗套便化为了诗意。
  每天傍晚放学,学校规定班主任要送学生一段路。一次在途中,有一个学生想趁机背一下课文,我答应了,于是他开始背起来。等他背完后,又有一个学生想背,没办法,反正还要送一段路,就让他也背一下吧!就这样,一连背了四五个学生,送队的路也比以往多走了一点。可就在回来的路上,遇到许多其他班级的学生,他们似乎都觉得很奇怪:这个老师怎么送得这么远?有几个低年级的学生甚至脱口而出:这个老师送队送得这么远啊!从他们吃惊的表情中,我似乎读懂了孩子们这句话的含意:这个老师对他们班的学生怎么这么好,这么负责,送得这么远!其实多送这么一点路,并不是我的本意,而是被学生们缠着,没办法脱身。学生们这么理解,真让我汗颜。但从中我也发现,就因为多走了这么一点点,学生们看我眼光都不一样了,觉得我是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那么今后我何不就多走这么一段路呢?从此,每一次送队,我总多走一段路。因为多走这么一点路,却能收获学生羡慕、赞许的目光,何乐而不为呢?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与学生相互的问候中。以往,学生说“老师好”,我就回“你好”;学生说“老师再见”,我就回“明天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师生之间,就在这样的问候声中波澜不惊地度过。这样的问候,没有新意,过于形式,甚至让人感觉有些“问候疲劳”。可就是在一天早上,我不经意的一声问好,打破了如此的俗套和空洞。那天我停好车后,在停车场遇到了一个自己班的学生,当他向我问好之后,我回礼时,在“早上好”的前面加上了他的名字。他听了以后,似乎为之一震:怎么今天老师这么和我问好?随后,两个小酒窝便出现在他的脸上。这一丝细小的变化,还是被我发现了。加上了他的名字和他问好,他竟会如此高兴?其实想来也有道理,因为我加上他的名字之后,这声问好,针对的就是他,是在跟他说。这么一来,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我们的问好变得有内容了,有人情味了。于是,我在第二个遇到的学生身上又试了一下,果然有如此神奇的效果。从此以后,我在与学生相互问候时,总不忘多加上一句,如“你真有礼貌”、“明天见,路上小心”……我们的问候变得富有生气,富有人情味了。其实不就是多迈了那么一小步吗?
  像这样的“一小步”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正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迈出。我想,有心人一定不会错过这一道道风景。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