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糖衣批评

作者:文 田




  批评可以是甜甜的,甜甜的批评就像甜甜的甘露,能滋润学生的心田。因为甜甜的批评里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善意。当学生意识到这种真情善意时,他们就会欣然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
  “感谢式”批评周一升旗仪式上,学生们都在操场上站队,晓明没戴红领巾,班长要他戴上,他却说等老师来了戴也是一样的。班长把情况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老师来到晓明跟前,摸摸他的头,笑眯眯地说:“谢谢你啊!这么尊重我,在老师来时就戴红领巾。如果今后你能牢记自己是一个少先队员,自觉地佩戴红领巾,我会更感谢你的!”这个总是不愿意戴红领巾的孩子惊讶地望着老师,飞快地把红领巾戴上。老师满意地冲着他说:“谢谢你,这样支持老师的工作,这样听老师的建议,谢谢你!”这位从来就对老师的批评满不在乎的孩子红着脸,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这位老师的换位思考,积极的“感谢式”批评,不但呵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增加了学生改正错误的力量和勇气。这样的批评是学生没有料到的,这样的方式却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表扬式”批评晓阳平时写作业龙飞凤舞,难以辨认,任课教师多次批评帮助也不见效。一次,课代表把他的作业张贴出去,晓阳十分生气,立即把作业撕了下来。课代表把情况向班主任作了汇报。班主任老师走进教室,晓阳有些紧张,好像已经作好挨批评的准备。可是老师却和蔼地说:“你们知道晓阳为什么把自己的作业撕掉吗?他是在为自己的作业写得潦草而生气,撕下来正是为了把作业抄写工整。晓阳是能够写好作业的,我们应当相信他。”晓阳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第二天,晓阳把一份抄得工工整整的作业重新贴在了“批评栏”内,并在作业下面写道:“请看我以后的实际行动吧。”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说教,而在于激励和鼓舞。“表扬式”批评不是不着边际的“戴高帽”,而是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创造了一种激励成功的氛围,它体现了教师的修养和宽容,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当学生意识到这种“爱”时,他们就会欣然接受批评并迅速改正自己的错误。
  “奖励式”批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时,有一次,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来。等到学生放学,陶行知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而且来得比我早。”接着他又掏出一块糖给学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这个校长。”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行知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打他。”陶行知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修正学生错误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其明白自身的优点,然后引导他们用自身的优点去消除缺点。这样的“奖励式”批评使学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自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做不但能愈合学生因犯错而引发的心理创伤,除去心头的痼疾,而且能促使学生矫正自身的错误行为,点燃积极向上的勇气。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奖励式”批评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一个“永恒的瞬间”,它激励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向前奋进。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