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让歌声为心灵导航

作者:郭子林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仍具有深远的影响。从《论语》记载的情况看,孔子很重视“乐”的教育作用。在教学时,孔子时常一边弹琴,一边讲授,使学生陶醉于愉悦的情境里,于不知不觉之中,接受礼仪道德和文化知识的陶冶。借鉴孔子的教学方式,我们不妨根据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因势利导,在引导学生欣赏优秀歌曲的同时,防治他们的不良心理。
  
  在歌声中增强自信
  
  自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也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高尔基曾指出:“只有充满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快乐融入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成功。”丧失自信,则是不良心理的表现,危害极大。人常说“哀莫大于心死”,就是指缺乏自信,做什么事都心灰意冷。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认为读《诗》使人振奋,学礼使人立足于社会,音乐则能使人自身修养得以完成。当学生情绪低落、缺乏自信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来欣赏那些振奋人心的歌曲。如刘德华演唱的《中国人》:“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读着豪放的歌词,听着铿锵的旋律,不少学生于潜移默化之中,会为之一振,重新扬起自信的风帆。
  
  在歌声中勇于进取
  
  胆小怯懦,是青少年常见的不良心理。这一不良心理,很多情况下,是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或粗暴造成的。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包办一切,子女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显得单纯幼稚,对新事物和陌生环境适应能力很差,遇事常常紧张、恐惧;而家长教育过于粗暴,横加干涉子女的活动,子女时常担心遭批评、受训斥,长此以往,也会失去开拓进取的勇气,遇事常常消极、被动,畏首畏尾。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斗罢艰险又出发……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青少年学生爱看《西游记》,也爱听这首主题歌。孙悟空大闹天宫,一路降妖除怪。他的故事妇孺皆知,他不畏强暴的勇敢精神也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在防治学生胆小怯懦的不良心理时,我们不妨引导学生欣赏这一类歌曲,让他们在心灵深处产生这样的共鸣:在生活上、学习上也应像孙悟空那样勇敢顽强,遇到拦路虎不退缩,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借用歌词中的一句话来表达:“风云雷电任叱咤,一路豪歌向天涯!”
  
  在歌声中直面挫折
  
  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处处顺心,事事如意,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面对挫折和失败,一些学生常常痛苦不堪,自卑,自责。这种受挫后的心理失衡,不仅干扰他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还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生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长久的心理失衡,有时会引起一些疾病,直接威胁人的健康和生命。
  一些学生遭遇挫折后,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消极的情绪,很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对挫折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经典老歌《真心英雄》传唱多年,深受人们的喜爱。这首歌可以作为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补充教材。歌词形象指出,不经历挫折的风雨,就很难有成功的彩虹。歌中唱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中国女排自1988年汉城奥运会夺冠失利后,也一再遭受挫折,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绝地反击,再度夺冠。在“同一首歌”欢庆奥运的晚会上,女排姑娘齐唱的《阳光总在风雨后》,与《真心英雄》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可以通过教唱这两首歌,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驱散眼前的迷雾,拥抱和煦的阳光。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