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让我们转个弯

作者:应春霞




  有人曾说第一次当班主任就像是初恋,甜美而值得回味。但当班主任成为日常性的、长年累月的工作时,内心的疲惫感估计每位教师都曾有过。一个明媚的周一早上,当你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地走进校园时,发现班级的三项竞赛栏上密密麻麻扣满了分;前一天还热情洋溢地做了期中动员,第二天自学课就有学生看小说、谈天、吃零食,犹如茶馆;在你的眼里一直表现不错的学生,无视你的苦口婆心,把假话当作真话说,脸都不红一下……诸如此类的事情出现在你的面前时,曾经拥有的热情满怀、踌躇满志被内心的焦躁、情绪的失控和一次次深深的失望取而代之。内心憧憬的美好和现实的差距使得曾经的热情和锐气在悄然间褪色了大半。从对班主任工作的厌倦,一直延伸到教师职业的厌倦,生活不再是阳光明媚。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两个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这里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坑洞。其中一位导游一路连声抱歉,说这路面简直太坏了,请多多包涵。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旅客说:“诸位女士先生请注意,我们现在走过的这条道路,正是遐迩闻名的伊豆迷人的酒窝大道!”虽是面对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思想真是奇妙的东西,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于自己。所以面对种种不如意时,让我们在理念上、行动上转个弯,采用缓一缓、问一问、放一放的方式,更为有利地解决问题。
  
  一、缓一缓
  
  曾经有这样一位老师,在我印象里从没发过火。一次我问他如何修炼得如此好涵养,他笑笑说:“每次当火气在心里涌动时,我先把双手放进口袋里(防止自己动手),再深呼吸一次,还不行,就先缓一缓,出去走一圈,等内心平静下来,再来处理事情。”是啊,怒火燃尽了理智,这时说出的话、做出的决定往往很冲动,很容易伤人伤己。暂且缓一缓,在行动上不直接针对——“转个弯”,等怒火平息,理智恢复时再来处理,往往会更利于事情的解决。有时缓一缓后再来看问题,事情或许会变得不那么令人气愤。
  
  二、问一问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首先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为什么”——问学生,也问自己。事情的真相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是出于何种原因,何种目的?是家庭、朋友还是学校的原因? 本身的性格使然还是有何种心理障碍?转到事情的背后去发现问题的缘由和实质。一次一位任课老师生气地向我反映,在校声乐比赛中我们班的同学嘻嘻笑个不停,很不认真,会有这种事情,比赛是很严肃的事情,居然会嘻嘻笑个不停——为什么呢?我找了学生了解情况。原来这种一个个上台演唱的形式他们还从没经历过,心里很紧张,借着笑一笑可以帮着释放部分的紧张。学生们不愿让同学笑话自己的局促不安,没见过世面,所以想表现得潇洒一些。大部分学生并非像我们所想的那样态度不端正,行为过于随便。遇到问题不想当然,不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问一问原因,找到原因再教育就可以避免很多误解,可以化解由误会引起的师生的剑拔弩张。
  
  三、放一放
  
  “放一放”包含着三层意思。首先“放一放”意味着“缓一缓”,将事情冷处理。“放一放”还意味着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尽管学生做事会走一些弯路,甚至比教师自己做得更花心思,但这个弯路走得值,毕竟今后的路是他们自己走的,今天走弯路是为了今后不走弯路。班主任也不必让学生感到你什么都懂,什么都能干,而是可以适当地装装傻,把一些事情放手交给学生去做、去处理。教师是“军师”,提供“提纲挈领”式的指点。同时“放一放”还包含着“放眼看未来”的意思,把这个弯转到学生的未来去看一看。一位美国大公司的总裁曾说:“学生里的A等学生注定要被B等生所管理。”很多很多事实一次次地验证了这句话。为什么会这样?曾看过一篇题为《难缠宝宝的美妙前景》的文章,文中在评说“唯我独尊的孩子”时说:“这类孩子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会为之奋战到底。他需要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他具有强大的自信心,可以帮助他成为非常好的社会活动家。”而“情绪紧张、容易激动的孩子天生拥有戏剧化的倾向,不要去压制他们这种与生俱来的激情和勇气,他(她)或许会成为一名煽情的演说家或者一位热忱的社会工作者”。一种行为会产生两种后果,有时很难评说一种行为、一种性格的优劣。放眼看未来,或许真是孩子的种种“劣迹”成就了其日后的辉煌,B等生的缺点或许真是A等生走向成功的最缺乏的动力。
  我们在一条路上不断地走,常常会觉得自己已经把路走完了。其实只要我们转个弯,或是试着往旁边跨几步,就会发现路的旁边也是路,而且是无数条、全新的路。更多的时候,我们在工作、生活上走得不好,不是路太狭窄了,而是我们的眼光太狭窄了。所以最终堵死我们的不是路,而是我们自己。那么请让我们试着转个弯,转出更为广阔的天地!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