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班》刊之恋

作者:王新国




  佛家有言:前世五百年的苦苦寻觅,换得今世的一次回眸。我与《班主任之友》的一次偶遇,可谓一见钟情。是她伴我走过十几年的风风雨雨,至今,我仍忘不了与她“初恋”的感觉。
  十四年前,大学毕业后,带着“桃李满天下”的憧憬,“捧着一颗心来”,我登上讲台,当了班主任。面对班上几十名稚气未脱的学生,除了教学之外,我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如何管理班级上了。可是,学生并不像我想像的那样,让我在“燃烧”的过程中,体味生命的壮烈,露出烛光里的微笑,总有那“不省油的灯”变着法“填补”我班级管理的空白。由于缺乏经验,我手忙脚乱,捉襟见肘,常常在他们的“游击战”、“地道战”中,被牵着鼻子转来转去,身心疲惫。我一筹莫展,多么渴望手头能有一份介绍班级管理方法的报刊杂志啊!那时候学校里还没有图书阅览室,办公室里只有几份报纸,我像书虫一样到处翻找,只要是涉及班级管理的文章我都会逐字阅读、摘抄。忽然有一天,一位同事说他有一本《班主任之友》可以借给我看。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天下着大雪,他说下周一给我带来。当时的我哪里还能等到下周一,踏着厚厚的积雪,步行四五里路来到同事的家里。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班主任之友》杂志,大有相见恨晚之感。突然生出“这个林妹妹我好像在哪里见过”的闪念,或许日日渴望,梦里寻她,早已在心目中幻化出她的影子吧,“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缘分,也许这就是了,我想。
  我捧着那本《班主任之友》彻夜“长谈”,竟是那么投缘!正像约会心仪的女友,不知不觉天已大亮。
  后来,那本《班主任之友》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了我的“另一半”,再也不能分开。最终我用一顿小笼蒸包的“糖衣炮弹”让那位同事将那本《班主任之友》送给了我。
  再后来,我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自费订阅了《班主任之友》。看过之后,我都很仔细地码放整齐,悉心呵护。有人借阅,我也是千叮咛,万嘱咐,生怕给弄丢了,尤其是遇到个别没有《班主任之友》的“老光棍”借了不还,据为己有,我便有一种被“横刀夺爱”的感觉。谁再借阅,我几乎不让带出家门半步。一次宿舍里起火,我最先救出的就是珍藏多年的《班主任之友》。
  在与《班主任之友》相濡以沫中,我懂得了《幸福其实很简单》,懂得了《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学会了《如何处理学生的“不敬”》,懂得了《后进生的五大矛盾心态》,懂得了《用爱托起那一片云》,懂得了《营造学生心中的绿叶》,懂得了《缘何种瓜得豆》,懂得了《巧借三计从容治班》,《切不可用劳动来惩罚学生》,《做个仁慈的班主任》,《与学生一路同行》,学会了《让学生的消极情绪得到合理宣泄》、《学生鉴定的写作技巧》,掌握了《班主任工作十大谋略》,学会了《能意会的就别言传》、《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让教育成为一首动听的歌》……
  渐渐地,我的班主任工作在《班主任之友》的启发下有了很大起色,班风有了明显好转。年纪轻轻的我,竟然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或许是常读班刊的缘故吧,突然有一天,我竟产生了创作的冲动,看着一篇篇似曾相识的文章,觉得自己也能写出来,于是拿起笔写了篇《转述表扬》,像给远方的恋人邮寄情书一样,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稿子投进了邮箱,投给了《班主任之友》。没想到经过编辑老师的修改,我那尚显稚嫩的文章发表了!编辑老师在百忙之中还给我写来一封热情洋溢的亲笔信!元旦的时候,《班主任之友》又给我寄来了一张精美的贺卡。熟悉的“班主任之友”字样,一句句温馨的话语,“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我的心窝”。这可是我给许多报刊投稿所没遇到的,想不到我一篇短短不足七八百字的还不成熟的稿件,竟然让《班主任之友》常记在心,实在令人感动,也鞭策我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撰写出更优秀的稿件,感谢《班主任之友》对我的厚爱。于是我平时勤于练笔,感觉思路闭塞了,文思枯竭了,我就摊开一本本《班主任之友》,像与恋人相依相偎,在绵绵细语中,茅塞顿开,一段段精美的语句从心底奔流而出。拙作《我给学生心理“淬火”》于2006年4月1 9日在《中国教师报》第156期上发表。
  《班主任之友》与我相依相伴,是她陪我走过艰难的日子,在我迷惑的时候指点迷津,让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如鱼得水,提高了我工作的艺术水平,也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我相信,有《班主任之友》伴我左右,未来的路,我会越走越宽。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得有一个贤内助;我要说,一个成功的班主任背后,《班主任之友》不可或缺。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