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破除男女之间的坚冰

作者:李善玉




  班级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楚河汉界”,泾渭分明,“男女授受不亲”;一是“局部亲密”,感情升温,过早地坠入爱河。这两种情况都是不正常的,都不利于形成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不利于班集体的建设和学生心理、情感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必须对班级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给予正确的引导。
  高二开学有一段时间了,可能是因为这个文科班新组建不久,可能是因为同学们对原先的班级怀有深深的留恋,也可能是同学们都不愿放下自己心中的那份矜持,总之,班内很少听到同学们大声地说笑,男女同学之间更是很少主动地交谈。我知道,这绝不是一种好现象。冰封的江面下是汹涌的激流,火山爆发前的平静也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安宁,谁又能保证这种拒绝“广泛亲密”的情况不会向“局部亲密”的另一个极端发展呢?感情需要交流,友情需要互动,活动,尤其是集体活动是增强集体凝聚力的“终南捷径”。
  事也凑巧,年级要搞男子足球联赛。体育活动不应该是男同学的专利,集体活动的意义更不仅仅在于结果的胜负高低。怎么让这个活动成为改善同学交往局面的契机呢?我想到这样一种活动方式……
  为使同学们端正态度,我首先召开了动员会,重点动员的是女同学。动员女同学关注足球比赛,支持男同学为集体争光,让她们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去。动员会开得很顺利,同学们一致同意了我的提议:为了让比赛正规一点,为了展示我们班的精神风貌,我们要购买统一的比赛服装。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钱从哪里来呢?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动员会渐趋高潮。最后,同学们形成了第二个决议:男同学自己承担三分之二的费用,比赛之后,服装归个人所有;另三分之一,由班费承担一半,由女同学“赞助”一半。这样一来,这次足球比赛就不仅仅是男同学的活动了,而是真正成了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的集体活动。
  联赛的竞争很激烈。可能是动员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也可能是我们统一的服装将同学们的心聚合到了一起,全班同学在联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热情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场上参赛的同学姑且不论,我们班场外的“拉拉队”就成了联赛中的一道风景。尤其是女同学,她们叫得最欢,喊得最响,跳得最高,把往日的矜持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很多女同学喊哑了嗓子,拍红了手。比赛的结果更是让我惊讶,我们这个新组建的、体育本是弱项的班竟名列三甲,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还赢得了五十元奖金。怎么让这微不足道的五十元钱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呢?于是我开始实施第二步计划。
  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后,我在班里召开了这次活动的总结表彰会。总结完成绩之后,班会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这时,我突然下令:“所有女同学离开教室,到楼道里‘待命’!”此语一出,全班哗然,女同学更是由诧异转为愤怒,表现出极大的不理解和不情愿,纷纷不满而去。教室外面议论纷纷:“不就是踢了个第三嘛,有什么了不起,还不许我们听!”“不就是给他们发奖嘛,甭背着我们,我们不抢!”……
  支走了女同学,我拿出已经准备好了的东西——20个笔记本——是用那五十元奖金买的,正合我们班的女生之数。我把这20个本子交给男同学,要求他们互相传换,每个人在每个本子的扉页上都要写一句赠给女同学的话。当最后一个本子写完之后,我把在楼道里“待命”的女同学们召了回来。她们一个个余怒未消,瞪着我,瞪着男同学们诡秘的笑脸。我一声令下:“男同学,把你们手里的东西交给就近的女同学!”班内先是一阵忙乱,继而是女生们小声的惊叹,而后是男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看到,女同学们都在难为情地盯着手中的本子和本子上的那些赠言。
  一个星期以后,我在一名女同学的周记中看到了这样的话:“我把这个笔记本锁进了抽屉,我将永远珍藏它,因为它是我们友谊的见证,它在我们同学之间架起了一座友情的‘立交桥’。”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