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四种心理效应在教育教育细节上的应用

作者:崔慧娟 孙福新




  心理效应,是指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它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差异性。心理效应多属于偏见,具有消极作用,但只要恰当地利用之,也可以发挥出积极作用。
  
  反馈效应
  
  1.实验
  罗西与亨利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就测验。主试对第一组学习的结果每天都告诉学生,对第二组学生只是每周告诉他们一次,而对第三组,则一次也不告诉。如此进行了8周教学。然后改变做法,第一组与第三组对调,第二组不变,也同样进行了8周教学。结果:除第二组稳步地前进,继续有常态的进度外,第一组与第三组的情况大为转变:即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而第三组的成绩则突然上升。这说明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成果对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是即时反馈比远时反馈效果更大。
  2.分析
  实验表明,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而这种对结果的了解又起到了强化作用,促进了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一心理现象称做“反馈效应”,反馈方式不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学生自己进行的主动反馈要优于教师的反馈。
  3.应用
  第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馈,避免毫无目的的学习和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的学习方式。
  第二,老师要重视在作业或试卷上的评语,认真总结学生学习上存在的优缺点,从而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
  第三,教师要把发现的点滴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切勿拖延,更不能不予理睬。
  
  超限效应
  
  1.案例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二元钱。
  2.分析
  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3.应用
  第一,铃声就是命令,上课铃响之前,教师请勿提前上课,下课铃响之后,教师千万莫拖堂。
  第二,教师布置的作业一定要适量,作业过多,超过学生的承受限度,则适得其反,学生或者干脆不作,或者应付了事,例如:抄答案等。
  第三,教师的语言要适可而止,切勿无限重复,唠叨啰嗦。
  
  坐向效应
  
  1.实验
  美国有一个评论型电视节目制作人,请教一位心理学家,怎样才能把节目办得更叫座。据他介绍,节目中找来的评论者,都是一时之选。可惜的是,总是缺乏论辩高潮,每次都在气势不足中收场。由于是众目睽睽之下的电视节目,制作人希望办得更出色一点。心理学家听后,给他建议:“改变座位的配置方式”。也就是说改变一下每个论辩者的坐向,由以往的横排而坐,改成两人相对而坐。结果:自从接受这个建议后,每次的节目都能掀起热烈的论点。不多久,这个节目就成了众人争看的热点节目。
  2.分析
  产生坐向效应,是因为相对而坐,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压迫感,不自由感。这是由正面直视的视觉“感受”而造成的。即使不是有意凝视对方,由于彼此正面相对,视线强烈,具有一种直刺对方心理的攻击性。我们平时与人争辩时,总是不知不觉地采取正面相对的姿势。面对面地坐向,容易造成紧张、对立的关系。
  3.应用
  第一,课堂辩论时,辩论双方的座位、坐姿、发言时的面向,都会影响辩论的效果。
  第二,在考场上,监考教师千万不要近距离与考生面对面相视,否则,会对考生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
  第三,教师对明知故犯、屡教不改或桀骜不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可采用正面相对的朝向,以给学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登门槛效应
  
  1.实验
  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这个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霄瑟于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登门槛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2.分析
  研究者认为,人们拒绝难以做到的或违反意愿的请求是很自然的。但是他一旦对于某种小请求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就会增加同意这种要求的倾向;而当他卷入了这项活动的一小部分以后,便会产生自己是关心这项活动态度。这时如果他拒绝后来的更大要求,就会出现认知上的不协调,于是恢复协调的内部压力就会支使他继续干下去。
  3.应用
  第一,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当我们要求某人做某件较大的事情又担心他不愿意做时,可以先向他提出做一件类似的、较小的事情。
  第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一下子不宜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先提出一个只要比过去有进步的小要求,当学生达到这个要求后再通过鼓励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并力求达到。
  总之,教师在工作中,巧妙地运用心理效应,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自觉利用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