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儿童作业磨蹭的心理分析及其对策

作者:姜松梅




  孩子做作业磨磨蹭蹭是家长和老师倍感头痛和担忧的事情,孩子也为此痛苦不安。
  
  一、精力分散型
  
  案例:芳芳是二年级的学生,妈妈说她在家写作业磨磨蹭蹭,边做边玩,不是喝水就是上厕所,还经常发呆。一个小时的作业,总是二、三个小时才能完成,而且正确率不高。
  芳芳显然是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简单说就是孩子的整个心理活动持续集中在某个事物上,而这个过程不会被外界所干扰的能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病理性的先天因素,但更多是后天习惯和环境所造成。本文旨在探讨后者。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没养成良好的专注做事的习惯,是因家庭环境不良或父母没有注意培养造成的。
  后来和芳芳的一次单独会谈中,了解到她每次写作业时,爸爸妈妈要么在客厅大声聊天要么看电视,她忍不住借喝水上厕所跑出去看,妈妈发现了就训斥责骂,叫她快点写,否则打电话告诉老师。她心里很生妈妈的气,又不敢怎样,于是坐在那儿发呆,有时还乱写。造成芳芳磨蹭的外在因素:没有一个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学习环境。内在因素:发泄对妈妈的不满,久而久之,习得性磨蹭。
  为了提高注意力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营造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学习环境。孩子写作业时,家里不要有其它的噪音,这利于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题目上。父母可安静地坐在那儿干自己的事,给孩子一个榜样示范作用。(2)尽量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的次数。唠叨和训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让孩子采取一种消极应对方式,如上文中的芳芳。父母发现孩子作业拖拉,可建议孩子把作业分成几部分,按照几个时间段来完成,从中学会规划和管理时间。(3)平时多鼓励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当孩子专注他的玩具设计或观察小动物时,父母千万不要干扰,耐心等他完成“工作”,这在无意中培养了孩子的注意力。事后进行肯定并及时和孩子分享他的感受,让孩子有意识把做这件事情的注意力和心理过程迁移到其他事情中。(4)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学会在一定时期内集中注意力。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一次集中的时间为10—20分钟,中年级为30分钟左右,高年级可增至40分钟以上。父母可让孩子“量力而行”,不可打“疲劳战”,疲劳后注意力易分散,而且在一个时间段只干一件事。
  
  二、过度依赖型
  
  案例:明明,三年级的男孩,他妈说孩子什么都好,就是爱磨,吃饭磨、刷牙磨,只要是他做的事没有一样不磨。每天早上在家里起得很早,可到学校还常迟到,爸妈怕他挨老师批评就编不同的理由。长期下去怎么办?有什么招能让他不磨呢?
  和明明妈的进一步交谈中发现:明明磨蹭表面上看是“动作慢”。实际上是:(1)缺乏适当的训练。明明穿衣脱鞋,清理抽屉书包等,奶奶全部包干,甚至几点钟该上学也是大人督促,有时怕他自己吃饭太慢还喂。明明丧失了许多锻炼动作灵活性和协调性的机会,对时间也无明确的概念。 (2)父母承担太多的责任。上学迟到帮着找理由,明明的行为、心理还停滞在幼儿期。不知道“磨蹭”会带来什么,更不知道“迟到”意味着什么。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容易出现这种现象。这类型的孩子可用下列两种方法去训练。(1)放手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制定一张详细作息时间表,上面列举一天的时间安排,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事,父母决不能再为他代劳。如:规定时间内不吃完饭,就坚决收拾餐桌,使得下次进餐必须抓紧时间。(2)用自然惩罚法,让孩子尝尝苦果。不再催促孩子早上起床、穿衣、吃饭、上学,让他对着时间表自己看着办,若迟到叫他自己进去面对老师的批评。事后家长可帮着一起分析原因,让孩子明白不加快节奏,安排好时间就必须为此尝苦果。
  
  三、学习困难型
  
  案例:东东,小学五年级,个头挺高,和人说话不敢正眼看,脸上没有多少表情。他的班主任反映:作业从来没做完整过,连题意也抄不通顺,磨蹭半天,三个字错两个,问他哪儿搞不懂半天不吭声。
  东东的“磨蹭”是因学习困难,完成该年级学习的能力欠缺。实际上,一般学习困难生都存在下列原因:(1)人际关系障碍。学习困难生的人际关系障碍与他自身的性格特征相关,他们的情绪大多不够稳定,容易情绪化,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这是产生学习困难的内在因素。人际关系障碍主要表现为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上,他们大多不能很好与老师交流,不能很好与同学相处,因此,经常会处于孤独的状态。上文中的东东面对老师的关切询问不知如何表达,也不知从同学那儿寻求帮助。(2)将学习失败归因于像能力这种不可控制的因素。那么,他们就听任失败,表现冷漠、压抑、自暴自弃或“丧失动机”,心理学家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习得性自弃”。
  对于学习困难型的孩子,家长、老师和社会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理解。人格的可塑性很强,在一个温暖的环境里有利于他们性格缺陷弥补。家长多一点耐心,站在孩子角度看,他也是很痛苦着急的。老师可调动同班同学在互帮互助中特别关注他们,并降低学习标准,先不用统一的要求,别人做4题,他们可只做l一2道能力范围之内的题目,让他们也有“成功”的体验,尝到学习的甜头。这样就有可能产生要学习的动机。
  
  四、完美主义型
  
  案例:红红,10岁的小女孩,衣服特别干净整洁。她的妈妈诉说:孩子几乎每天做作业到12点,写一个字擦两三遍,做完一题看半天,有时还重做一遍,甚至几遍。这般磨蹭,到了初中,高中哪有时间睡觉?
  红红的“磨蹭”是和她的人格特征有关,心理学上称之为“临床完美主义”。即个体过度追求高标准而不顾严重的消极后果。它将会导致个体情绪(低落、紧张……)认知(注意损伤)或行为(反复检查、反复考虑……)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对塑造儿童与青少年的健康心理十分不利。“临床完美主义”特征主要表现为:(1)自我加强的高标准。(2)自我评价过度依赖成功和成就。(3)较高的自我批评。(4)恐惧失败。
  对这类型的儿童,营造“宽松”的氛围为上策。(1)多鼓励,少指责。这类儿童自信心不足,总担心事情做不好。作为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要求不要过高,他们做得好的要及时表扬,不好的要鼓励,做错了采用“疏忽法”,因为他们的内心已经开始了自责。对上文中的红红,父母或老师在她做作业时不经意中真诚赞美(完美主义的人敏感)“你的字写得真好,完全不用修改!”在他速度加快后,又及时鼓励“比以前快多了”类似的鼓励迁移到生活中去,有意引导她忽视生活细节。如:衣服上有污渍,父母可一脸平静地说:“弄脏一点点没事,你看妈妈衣服上也有脏点。”(2)多协助,少竞争。过于追求完美的人,在竞争中有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的理念是:“我必须成功!”。对失败有恐惧感,哪怕一点小过失,也会导致他们的自我评价一泻千里,跌入低谷。而在一个团结协助的环境中,他们的心理压力要小些,反而发挥得更好。
  有些孩子的磨蹭不是单一属于哪一类型,可能是几个类型的综合。家长和老师面对孩子这样那样的磨蹭,不要盲目着急、批评、惩罚,要弄清“磨”的原因,分析“磨”的类型,再对“症”下药。要坚信:坏习惯可以改,人格的可塑性很强。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