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管与不管

作者:刘永坤




  一、管的苦恼
  
  我校属于寄宿制学校,每天宿舍的评比分数将累计加到班级的量化分数上,直接影响着优秀班级的评比。宿舍每天都要接受宿舍管理员的检查,因此各班主任都把宿舍管理看作是班级工作的重点。作为年轻班主任,我始终不敢懈怠,以为只有严格要求、严防死守就能保证宿舍不会出问题,其实,这种思想往往会南辕北辙。
  218寝室的学生是典型的调皮学生,虽然其中有作为班级干部的纪律班长和体育班长,但是每天评比结果总是“良好”,甚至“黄牌”,很少“优秀”。因此每天早操时我都要重点检查这个寝室,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对整个寝室的成员更会严厉对待。但每次在我检查过后,等到宿舍管理员检查时,他们还会或多或少地出现问题,就像故意和我作对一样,令我十分苦恼。
  
  二、不管的收获
  
  直到有一天,在周五学生的信息回馈单上,218寝室的一名绰号“老大”的男生写道:“老师,为什么你每天都要不厌其烦地检查我们的宿舍呢?是不信任我们吗?你这样会让我们觉得生活在监狱中,所以总会故意弄出点问题来,其实我们自己可以把宿舍管理得很好,前提是不用你每天像管囚犯一样对待我们。”我惊呆了,原来每天对他们严格管理只是我的一厢情愿,而且对他们的自尊心造成了伤害。是啊,学校宿舍本身有管理员,并且每个寝室都有舍长,我每天不厌其烦地去检查,在他们看来都是多余的,特别是初二的学生正是逆反心理表现突出的时候。看来我不能再这样正面地严格约束他们了,我应该变换角度去管理。
  于是,我开始在周日班会上试行新方案:我只在开学的第一天(每周日)晚上到宿舍走走,不是检查,而是探望学生入学的各种情况,以后不再去宿舍检查,宿舍的问题由舍长负责,并与寝室成员协调解决。我相信我班同学能够发扬团队精神把宿舍这一块做好,因此只让我看到每天宿舍的评比结果就行了。
  周一时我还有些不放心,学生会不会因为我的放手而出现“红牌”,要知道,“红牌”意味着这个宿舍这周就被罚出局了。中午的评比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班的那几个寝室都是“优秀”,而且218寝室破天荒地也被评为优秀。我欣喜若狂的在班级把每个寝室都表扬了一番。同时我暗暗提醒自己,学生第一天格外认真,过几天就会“旧病复发”的。
  随后几天的评比结果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每天都是“优秀”,特别是218还得到了宿舍管理员的表扬,说这些男孩子很懂事。我终于服气了,同时我也彻底改变了我对宿舍的管理观念。
  现在我不用总去宿舍检查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天和学生一起跑操,和学生一起喊口号。至于宿舍的评比结果,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写在班级的光荣榜上。看着我班寝室每天都被评为优秀,我和学生一样,心里美滋滋的。
  
  三、反思
  
  1.变是为了“通”
  对于寄宿制学校来说,宿舍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地方。在宿舍里,学生的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也表现得最为突出,特别是宿舍远离班主任的视线,学生很容易在宿舍出现问题。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班主任,都要把宿舍作为班级管理的重点。若过分强调宿舍问题,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休息,起到本末倒置的作用;可一旦管得松或是放手不管,又担心学生在宿舍发生问题,妨碍正常生活与学习。班主任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合理的管理方式,注意发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的教育效果才会事半功倍。老师的信任播在学生心里的是希望的种子,温暖着学生的心,燃起学生追求进步的烈焰。
  2.松是为了“紧”
  初二的学生逆反心理开始突出,并开始出现“英雄主义”,他们总觉得自己开始长大,总把自己扮成大人的样子,并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大人对待,因此班主任对他们的管理一定不要过于“呆板”,注意搞好“松”与“紧”、“顺”与“逆”的对立关系。很多时候适时地放手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好比放风筝,一味地抓紧线,风筝是很难飞得高的,因此我们要适当把线放松。但是我们对学生的放手并不是真正的放手不管,而是讲究策略性的管理,可以采用侧面的关注和正面的及时肯定相结合。我们可以故意不经意间问起学生的宿舍评比情况,并对他们获得的优秀表现出吃惊、敬佩与羡慕,对于学生获得的成绩要毫不吝啬地进行肯定与表扬,这样学生以后会更加有动力并用心地管理宿舍。当他们一旦养成习惯,宿舍这一块,将不再是班级的“重灾区”,而会变成“产粮区”。
  3.管是为了“不管”
  苏霍姆林斯基先生说过,“最好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新课程也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样对班主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班级的管理上,也要以学生为主体,使班主任的角色不断地进行转变。平时我们总说为了学生的终身学习着想,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对于班主任,现在应补充一条:为学生的终身生活着想,管是为了不管。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